黃河岸邊的明珠(大地風華·走進古村落)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17日 第 08 版)
踏在古老的青石板上,順著奔騰不息的黃河散步,看著一座座明清商鋪民居,我總想真正走進這座古鎮、讀懂這座古鎮,總想翻開這本幾百年歷史寫就的厚重的書。
磧口古鎮,位於山西呂梁臨縣城南約五十公裡處,依呂梁山,襟黃河水。它是歷史上的晉商發源地之一,保存有較為完整、規模宏大的明清民居村落。磧口古建筑群2006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欣賞這顆黃河岸邊的明珠。
“磧”,意為水中沙石。在磧口,黃河大量沙石聚積,河道變窄,河水咆哮。再往下游走,河道極難通行,商人隻能在磧口停泊改走陸路,這裡因此成了水陸交通樞紐。這成就了磧口的繁華:自明清至民國初年,古鎮在鼎盛時期雲集了數百家大小商號,五裡長街商貿興隆。在水流的咆哮裡,在落日的余暉中,船筏穿梭,駝鈴回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隨著同蒲鐵路等鐵路路線的開通,黃河水運不復當年,這個商貿古鎮因此遠離喧囂,但也使它的風貌得以完整保留。漫步在一條條街巷,處處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包括貨棧、票號、當鋪等各類商業性建筑,也有廟宇、民居、碼頭等。古鎮依然古色古香,腳下是青石板路,兩邊是高圪台。端詳那些老字號、老房子,隨處可見精美的磚雕、木雕、石刻,可以說是一座開放的明清建筑博物館。街巷兩旁的商鋪,做醋的、賣酒的、做手工藝品的,琳琅滿目,時間在這裡仿佛也放慢了腳步。一個做葫蘆工藝品的鋪子引起我的注意。店鋪的主人姓閆,當地人,之前在外地打工,干過維修,擺過地攤。八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學會了葫蘆燙畫工藝,在磧口古鎮開了家店,靠著賣葫蘆畫,年收入過十萬元。
幾百年來,男人們在古鎮經商,走南闖北,家眷們就安置在周邊的村落裡,經商利潤也紛紛投入宅子的修建。緊鄰磧口古鎮的西灣村,便是由商人陳氏家族建起,是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村子始建於明末,背靠不算太高的臥虎山,前臨黃河支流湫水河,依山傍水,是一處城堡式明清古民居群。村落依山坡而建,村后又有牆體與山體隔開,規模不大,四十多處宅院,整體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隔湫水河遠望,西灣村宛如一幅古朴的立體山水畫卷。
古老的村落不缺探訪者。由於西灣村離磧口古鎮較近,很多游人從磧口步行而來。村裡的古民居設計精巧,五條南北走向的窄窄豎巷將全村院落串聯在一起。宅子的院落大門都較為狹窄,看似不太起眼,院落內卻遍布飛檐靈獸、石雕木刻、雕梁畫棟。這些院落作為商人私宅,呈現出謹慎低調、含蓄內斂、深藏不露的特色。院落每一層屋頂都是上一層的院子,層層疊疊。一層是伙計住處,院子很小,二層院內正房為長輩居住地,兩邊廂房為卷棚式,是小輩住處,三層多為閨房。一處宅院大門上,有清末進士吳敬命題寫的“竹苞鬆茂”匾額。沿街沿巷還有眾多石匾。
穿過一個院子,一處廂房中有電鋸工作的聲音。循聲而去,原來是一個木雕加工處,屋裡擺滿了木梳、木偶、木雕小動物等。屋子的主人陳俊萬年逾六十,傳承著當地的木雕手藝。他說他每天都在這裡加工各種木制品,既不外出售賣,也不懂網絡營銷,只是來來往往的游客隨手購買一件,年收入也有四五萬元。我也隨手買了兩把精致的檀木梳子。
相比西灣村,李家山村距離磧口古鎮遠一點,也是一處明清民居古村落,保存完好且規模更宏大。和西灣村陳家獨大不一樣,李家山村是沿著山谷兩旁的斜坡左右展開,兩個大家族各佔據一邊,分別在兩旁建宅院,好似鳳凰的左翼和右翼,所以李家山村也被稱作鳳凰村。
長達幾百米的山坡上,窯洞組成的四合院層層排列、依次向上。整個村落建筑與山體完美結合,遠看像是一隻巨大的展翅翱翔的鳳凰,很具視覺沖擊力。李家山村吸引了無數畫家前來寫生,畫家吳冠中就曾對李家山村的窯洞古村大加贊賞。窯洞這一建筑形式,是黃土地上人們生存智慧的結晶,也是黃河文明長河中令人難忘的美麗浪花之一。李家山村正是窯洞魅力的生動注腳。
“李家山的山來李家山的水,李家山的山山水水真是美……”一首悠揚嘹亮的民歌在李家山村的山坡上回蕩。唱歌的是村民楊艷梅,她正帶著一組游客漫步在李家山的山腰村道上。擅長唱晉劇的她,天生一副好嗓子,給游客講著李家山的故事,忍不住即興唱起村民改編的信天游。
楊艷梅在這邊山梁上歌聲婉轉,而那邊半山腰的陳玉香,正頭裹白頭巾、身著綠花襖,對著手機說“段子”直播。“面朝黃土背朝天,快快樂樂活一天。”詼諧的語調,豐富的表情,感染了無數網友。年近六旬的陳玉香2022年起在兒子幫助下,開始用手機記錄自己和老伴的古村生活。犁地、做飯、串門、唱曲兒……看似普通的農村生活,在陳玉香頗具喜感的表演下,在網上火了起來。如今她已擁有二十余萬粉絲。
我們走到村口平地,遇到一位老漢,牽著毛驢,頭箍白羊肚手巾,腳穿黑布鞋,一身地道放羊人打扮。有游客認出他就是磧口有名的導游李月成。在游客鼓動下,李老漢走到一處房頂,站在高處,唱起了信天游。李老漢嗓音醇厚,健步如飛。我問他收入如何,他大方一笑:“一次解說三十元,說著唱著就把錢掙了!”
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帶動下,像楊艷梅、陳玉香、李月成這樣的李家山村農民,成了網紅、講解員、飯店老板……有了“新身份”,過上了好日子。
古鎮還是那座古鎮,古鎮早已不是那座古鎮。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17日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