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文化中國行——寶藏山西】解州關帝廟:千年古跡生輝 浩瀚文脈永續

2024年09月01日08:57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一處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鐫刻著關公忠義仁勇的故事﹔一座層樓疊榭的祖廟,寄托了世人的緬懷和敬仰﹔一尊雄姿英發的銅像,展示了關聖彪炳日月的正氣……

被稱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的解州關帝廟建於公元589年,至今已存世1400余年,是始建最早、規模最大、建制最高且保存最完整的關帝廟。在通過結義園后,入端門、經雉門、進午門,御書樓、崇寧殿、春秋樓等主要建筑依次呈現,這樣前朝后寢、中軸對稱的宮殿式布局盡顯恢宏氣勢,令人不禁贊嘆古代高超卓絕的建筑藝術。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40余座明清時期的單體古建筑、9000多冊古籍文獻、1775件(套)可移動文物……解州關帝廟留存著豐富的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

2022年,解州關帝廟先后成立文物科技保護工作室和古籍修復室。前者通過對關帝廟周圍環境的監測,及時發現館藏文物可能出現的位移、下沉、裂縫等問題,並制定出針對性措施。而后者則對現有館藏古籍進行數據採集、分類、輯錄等,利用科技手段進行管理,讓公眾可以詳盡了解這裡的古籍文獻。

“我們在古建保護方面堅持能小修不大修,盡可能保留古建筑的原貌。”解州關帝廟文物保護所所長傅文元表示,當地始終將對解州關帝廟的保護放在第一位,尤其注重對文物的預防性保護,通過主動分析、監測、評估,提前排查文物本體的安全隱患,將風險因素化解在日常保養和維護中,最大限度地保持古建筑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回憶起四龍壁經歷的那場修復“手術”,傅文元感慨萬千。這座明代燒制的琉璃影壁因牆體內部空心化而沉降,導致壁身整體傾斜21度,專家組勘察后發現,如果貿然修復,很可能會擠壓四龍壁上的琉璃藝術品。

專家們經過多次調研及會議研討,最終選擇了“降壓抬升技術”來扶正四龍壁。從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四龍壁先后經歷了打孔、灌水、抽水泥、對裂縫牆體進行圍篩等工程,壁身整體被抬高16度,完成了對壁體的糾偏。

解州關帝廟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瑰寶,近年來,解州關帝廟文物保護所不斷創新活化利用,深入挖掘關公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出系列文創產品,進一步擴大關公文化的影響力。

從“文武神聖——關公造像藝術展”開設在解州關帝廟崇聖祠,到“天下雲長——關公文化展”遠赴福建泉州,再到“義薄雲天——關公主題精品文物展”落地成都武侯祠……“系列展覽的成功舉辦,是解州關帝廟文物保護所組建文物傳播矩陣,推動‘關公文化走出去’的全新實踐。”傅文元介紹,通過對館藏文物珍品的聯展和巡展,進一步挖掘文物的多重價值,拓展人們感知文化的廣度和深度,實現關公文化資源的創新性發展,真正“讓文物活起來,讓文化興起來”。

如今,解州關帝廟同新建的古城遺址公園、關聖文化廣場、五龍峪河道公園共同融入關公故裡文化旅游景區中。打造連片景區,賡續一方文脈,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迸發出了新的活力。(郭正)

(責編:段思齊、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