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質齊升!山西侯馬探索非資源型城市發展新動能
2024年上半年,山西臨汾侯馬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7.3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6.8%,增速居全省第三,連續6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
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4.99億元,同比增長46.4%,對 GDP 增長的貢獻率64.8%,拉動GDP上漲10.9個百分點。
放在全省坐標中觀察,侯馬的這份成績單“可圈可點”。
南來北往商埠地,千車百貨旱碼頭。地處臨汾盆地的南端,侯馬,因明代設官驛而得名,地域面積220平方公裡,不同於山西省內的其它縣域,是一個缺資源少礦產的小城市。
資源少如何尋求經濟發展新支點?小城市如何實現轉型發展的大跨越?記者進行了走訪。
延鏈、強鏈、補鏈,聚力推進產業縱深發展
“2020年,侯馬市一二三產佔比為2.6%、23.9%、73.5%。‘三產佔比大’本質在於經濟總量小、第二產業弱。”據侯馬市政府相關領導人介紹,2020年,該市的GDP總量僅為120.8億元。
實體經濟是一地的立身之本。企業好,經濟就好,政府有稅收、居民有就業、金融有依托、社會才能有保障。
無煤無鐵無焦無化,作為典型的非資源型縣域,侯馬如何把經濟總量做大?
周邊50公裡半徑內聚集了多家大型鋼鐵企業,可供應年產近2000億元型鋼、帶鋼等質優價低的原材料﹔充足的天然氣、電力供應、必要的建設用地等生產要素保障齊全﹔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公路鐵路運輸便捷……2021年,侯馬市確立了“1236”發展思路,“2”,即,城市建設和產業提升兩大戰略。
產業提升的核心在於競爭力的提升,而 “鏈主”企業,作為產業鏈上的“超級節點”,擔負著產業生態集聚者的重任。
國強一期生產車間。人民網 盧鵬宇攝
秋日的陽光依舊刺眼,侯馬市國強一期交通安全產品的生產現場也同樣一派火熱。
“原材料上游企業的運輸距離僅有10公裡,每噸成本可降低80—100元。”“鋼鐵行業持續走弱,早投產就意味著低成本。”山西國強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綜合辦經理楊俊介紹,標准地、全代辦,職工宿舍、園區公交……得益於當地良好的營商環境,項目建設、企業運營的效率都很高。
從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到辦結施工許可証,一期交通安全產品生產線項目僅用了35個工作日﹔二期智能光伏組件制造項目更為高效,進一步將手續辦理縮短至21個工作日,比法定的107個工作日減少86天,項目建設速度不斷刷新。
楊俊介紹,兩期項目全部投產達效后,預計可帶動2000多人就業,實現年產能100萬噸,年銷售收入100億元左右,年利稅約2億元。
隨著國強一期二期的陸續落地,山西中信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桂明也投資了新項目。
任桂明是侯馬當地人,一直在建筑行業工作:“噴塑、鍍鋅、螺絲緊固件生產繁雜,大公司不願意做,我們公司‘小而精’,可以給大型企業配套生產供給輔料。”
在侯馬,“5(建邦、正大、中信、北銅、旺龍)+N”百億級企業進一步加大培育,推動更多龍頭企業成為“鏈主”“鏈核”企業,同時,帶動更多“專精特新”企業成為鏈上企業。
從2020年到2023年,侯馬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由97.69億元增加到179.63億元,增加了81.94億元,三年增長83.8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三年增長81.18%。
聚鏈成勢,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頭腦風暴、股權激勵,平均年齡26.5歲,匯聚了來自周邊城市的 300 余名年輕人……不少參觀者感嘆:“沒想到,侯馬還有這樣一家軟件公司。”
智慧養老數據平台。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為了抓住人工智能的風口,我們舍棄了所有的傳統業務,沒有現金流,自斷后路才能走出舒適區。”
走進侯馬萬帆軟件開發有限公司,智能數字大屏上集納了地圖分布、設備管理、數據預警等多項功能。
人力資源總監段張林介紹,“侯馬智慧養老”系統即將完成測試並推向市場,這是該公司人工智能領域的四個項目之一,成立八年以來,公司已經取得了上百項專利和軟件著作權。
“侯馬智慧養老”系統的核心特色在於一鍵求救功能,確保老年人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獲得最佳救治方案,還集成家政、餐飲和活動等多項服務。
“是否可以和中醫藥種植、養老社區、中藥廠家、醫療器械形成合力,擴大產業集群?”同行採訪的侯馬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王春英提出,人工智能應進一步賦能侯馬中醫藥康養專業鎮的建設。
侯馬區域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上世紀八十年代,依托當地的交通優勢,侯馬中醫藥批發市場的交易種類、額度等指標都位居全國前列,集聚了一批中醫藥加工廠。
成立侯馬市現代醫藥產業鏈工作專班,明確鏈長為市委書記,帶動區域內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及種植戶參與的集種苗繁育、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初深加工、倉儲物流、藥品銷售、健康服務等為一體的侯馬中藥材全產業鏈。2022年,鏈上市場主體為57戶,產值達11.47億元﹔2023年市場主體增長至82戶,產值達15.45億元,同比增長34.7%。
“由0到1”“由1到N”“聚鏈成勢”,現代醫藥產業只是侯馬七大產業集群發展的一個縮影。
企業生存的關鍵在於利潤,以項目之“進”支撐發展之“穩”的核心就在於各項市場要素的高效流通,政府不僅要甘做“店小二”,更要能當“好郎中”。
利用企業閑置的28畝土地及6500平方米空置廠房,引入河南超硬材料公司,投資8億元建設了金剛石深加工及人工培育鑽石生產項目﹔設立了總規模2.01億元的臨汾市首個開發區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通過基金引導和杠杆效應,“以投促引”助推重大產業項目落地。
當市場要素實現了自主有序流動,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也被進一步激發。
截至2024年7月,侯馬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40家,其中規上企業23家,佔比達到57.5%﹔同時,成功創建省級鑄造業行業技術中心、山西特色中藥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研發機構數量達45個,比2020年新增18個。
“樂業”更要“安居”,產業提升和城市建設實現雙輪驅動
夏末秋初,行走在新田路上,姹紫嫣紅、綠植如幕,耳畔不時響起沿街商鋪的叫賣聲,市井中的煙火氣在這裡升騰。
提升改造后的新田路面貌煥然一新,街寬了、景美了,把城市映襯得也更靚了。新田路總長4.16公裡,雙向8車道,兩旁分布著9個各具特色的晉文化主題游園,成為侯馬的一張“靚麗名片”和新的城市地標。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侯馬熟諳,有了人才,產業才能發展。
什麼樣的環境才能真正留住人?拋“橄欖枝”只是表達了當地對人才的需求,但把人才市場做大,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當地發展的潛力和人才成長機制的塑造,不僅要讓人才“樂業”,更要讓人才“安居”。
聚焦建設“晉南區域中心城市”奮斗目標,立足“晉國古都·公園城市”定位。近年來,侯馬推動城市內涵式發展,加快靚城提質、城市更新,完善城市路網、城市功能,推動城市品質“內外兼修”,讓城市美起來、亮起來、綠起來,更有顏值、氣質和價值。
建設中的侯馬市第二中學新校區。人民網 盧鵬宇攝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侯馬在城市建設中把教育提升作為重中之重,提出了“打造晉南優質教育強市”目標,以建設“三校五園”為重要抓手,堅持最高標准、最嚴要求、最大力度,把教育民生工程建成安全工程、幸福工程、優質工程。新田·育智幼兒園、新田·育英幼兒園已經相繼開園投入使用,緩解了侯馬市中心區域“入園難、入園貴”壓力﹔新田·育德幼兒園等3座幼兒園和新二中、紫金山第二小學、紫金山街小學學府路校區也將開學迎新。
此外,在侯馬市新田路棚戶區改造安置小區安泰家園項目建設現場,建設者們抓工期、趕進度,推動項目建設“加速跑”,讓還遷群眾早日搬入新居。
11所城區小學全部實現放心午餐,老舊小區改造,中醫院能力提升,一泓清水入黃河、停車區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提升……採訪中,當地干部隊伍比學趕超的勁頭讓人印象深刻。
“要高質高效地發展產業、建設城市,最需要的是務實、扎實的干部狀態和作風。”侯馬市委書記吳勇認為,領導干部要把干事創業作為第一使命,勇於擔當、善於作為。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侯馬市人口增幅達7.44%,是省內為數不多的人口增長區域。一個個數據,記錄著過去每一次奮斗,也承載著未來再出發的信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