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山西

忻州市以世界文化景觀遺產五台山為龍頭,打造世界級文旅康養目的地。經過一系列“加減法”,如今的五台山景區——

人民日報看山西 | 國寶文物璀璨 旅游體驗升級

本報記者 何 勇文/圖
2024年09月12日10: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圖①:群山環抱中的五台山佛光寺
  圖②:五台山梵境裡文旅小鎮
  圖③:五台山萬佛塔
  圖④:五台山黛螺頂

  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正在全球熱銷,提升了山西文旅熱度。作為游戲取景地之一的五台山,近期旅游人數明顯增加。

  時隔多年,記者再次來到位於山西省忻州市的五台山,發現這座入選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地的佛教名山,國寶依舊璀璨,環境煥然一新,旅游體驗越來越好。

  進入五台山風景區台懷鎮,車流緩慢但無堵塞,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有序前行。從游客中心到景區的10多公裡路上,不時看到免費公交車一趟一趟駁運游客。

  游客最為集中的台懷鎮核心區,標志性建筑大白塔正在保護修繕中,廣場上游人如織。顯通寺、萬佛閣、菩薩頂、殊像寺等寺廟裡,游客們排著長隊靜靜等候。

  夜晚,五台山梵境裡文旅小鎮上空,一千架無人機組成各種圖案,大型情景劇《梵天靈舞》夢幻演繹……

  近兩年來,五台山景區以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級文旅康養目的地為中遠期目標,在切實保護好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前提下,在遺產地核心區內做減法、核心區外做加法,“治危、治臟、治亂、治理”一起抓,有效提升了景區的綜合管理水平和游客體驗感。

  2023年,五台山景區接待游客604.73萬人次、門票收入6.96億元,同比增長208%、190%﹔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54.02萬人次,游客人數和門票收入都增長10%左右。

  

  文物“保護第一”

  作為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因盛夏氣候涼爽,被稱為“清涼山”,它集宗教、建筑、藝術、自然、生態等價值於一體,200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台山有唐代以來各類佛教建筑,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歷史長廊”。大量廟堂殿宇構成世界現存最龐大的佛教古建群,是影響東亞以及南亞地區的文化聖地之一。

  五台山現有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86處,其中藏傳寺院12處、漢傳寺院74處﹔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7點)。現存大小佛菩薩、羅漢等像1.46萬余尊,梵、日、漢等5種文字經書5.45萬余冊,壁畫2380多平方米,石雕、石碑、銅鐘、牌樓、寶塔、石獅、聯匾遍及全山。

  五台山佛樂是北方佛教音樂的代表,在整個北方及全國都有較大影響,珍稀文化遺存融匯了釋儒道和三晉文化精髓,獨特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大量游客。

  近年來,五台山景區黨工委、管委會秉承“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原則,加強文物保護修繕。

  一進入核心景區,記者就看到大白塔被圍擋起來,腳手架上工人正在維修。這座國內現存最高的元代覆缽式建筑,是五台山的標志性建筑,也是國寶,去年開始投資進行維修。

  2023年,景區管委會爭取到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專項資金1481萬元,對顯通寺、碧山寺、塔院寺大白塔等六項文物保護修繕。同時,景區還推進文物保護數字化建設,2022年以來相繼實施塔院寺和顯通寺數字化保護工程,今年申報羅睺寺和南山寺數字化保護項目。所有文保單位均配置了微型消防站、安裝了監控系統,部分寺院還安裝了熱成像監測等設備,大大提升了文物管理水平。

  進山舒適溫馨

  五台山曾一度因堵車頻繁而“出名”。去年以來,景區大刀闊斧進行了搬遷整治、環境提升。此次記者去往台懷鎮核心景區,沒有遇到前些年一堵就是幾個小時的狀況。車流雖然緩慢,但秩序井然。自駕車進入核心景區實行預約制,大多數游客在游客中心換乘免費旅游公交前往核心景區。

  在五台山南線游客服務中心,記者換乘了公交車。服務中心有13個接待服務功能區,眾多志願者穿梭服務。游客中心24小時開放,無論游客什麼時間來到五台山南線入山口,都可購票、檢票、通行、休息。

  “2023年9月,為提升旅游服務品質,補齊基礎服務短板弱項,我們專門組建了五台山志願者服務隊伍,為游客提供指引路線、維護秩序、咨詢投訴等服務。”五台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在志願服務站點配了手機充電器、醫藥箱、飲用水、雨傘、輪椅等用品,讓游客一進山就感到舒適溫馨。”據介紹,志願者來自五台山中志協應急救援隊、忻州市藍天救援隊、忻州市愛心公益協會等社會組織,目前有200多人。

  為緩解多年來的交通擁堵,景區在管理上下大力氣:景區所有居民商戶近萬輛自有車輛全年實行單雙號限行﹔外來車輛實行預約入山﹔完善銜接有序、運行順暢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此外,在重大節假日,核心區內停車場、賓館停車場對外開放,為游客提供免費停車服務。

  今年6月,《山西省五台山文化景觀保護條例》全面實施。《條例》從3個方面對五台山文化景觀保護作了明確規定,五台山文化景觀保護要維護自然地貌與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確保文化景觀的真實性、完整性、協調性和延續性,把五台山文化景觀保護利用工作納入法治軌道。

  提高文化景觀效應

  “淡化核心景區商業化氛圍。”這是在五台山採訪時記者經常聽到的一句話。

  景區內做減法。“景區內疏朗了,整潔了,干淨了。”多次來過五台山的游客這樣說。2020年開始,景區管委會分兩批對台懷鎮9村2024人進行了搬遷,在石咀鎮射虎川村建設移民安置區,48幢樓1961套安置房,並配套社區、小學、食堂等公共服務功能。搬遷后,原址建起具有北方特色與五台山建筑風貌相協調的民居民宿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特色景觀活動場所,進一步還原和凸顯五台山獨特的人文底蘊。在灘子村特色民居前,一幢幢青石灰瓦的民居庄重大氣,融入蒼山疊翠的環抱。五台山淡化了核心景區的商業化氛圍,提升了文化景觀效應。

  為提升景區環境,景區實行環衛保潔工作全域托管,制定垃圾收費標准,推行賓館、門店“門前七包”責任制(包環境衛生、包園林綠化、包廣告牌匾規范、包臨街牆面整潔、包附屬設施規范、包秩序良好、包車輛停放有序)。清理建筑垃圾8000多立方米,做到生活垃圾日產日清、餐廚垃圾處置轉運率100%。

  去年以來,景區管委會引導成立了餐飲、旅行社、酒店業、文化產業、直播5個行業協會,推動餐飲店菜品量化公示﹔重拳出擊、嚴肅整治違法違規經營行為,重塑景區誠信、產品和服務靠譜、游客放心的新形象﹔先后集中整治952個商家店鋪戶外廣告牌匾,市場上的一些低俗之風得以控制,景區與佛國聖地相匹配的“禪意古朴、清淨素雅”的整體形象逐步樹立起來。

  景區外做加法。“康養山西·夏養山西”逐漸深入人心。忻州是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交匯地,五台山是山西文旅的龍頭。為改變過去到五台山旅游“白天看廟 晚上睡覺”的單調體驗,忻州大力推進民宿酒店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文藝演出等內容,豐富五台山旅游項目。

  今年夏季剛剛投入運營的五台山梵境裡文旅小鎮,讓在五台山宜居宜游成為現實。由民營企業投資近20億元、總建筑面積7.4萬平方米的文旅小鎮,一開放就受到游客歡迎。古色古香的民居、群山翠湖懷抱的別墅,與雄渾蒼勁的五台山融為一體﹔夜晚的無人機表演、互動式情景演出讓游客在五台山的一個個夜晚,既清涼舒適又多姿多彩。目前,文旅小鎮已形成“觀、游、學、吃、住”的完整旅游業態。

  忻州市提出,以五台山為龍頭,打造世界級文旅康養目的地。忻州市坐擁五台山、雁門關等5A級景區,蘆芽山風景絕美,奇村、頓村溫泉品質好、名氣大。

  近日,忻州舉辦了“長城兩邊是故鄉”文化旅游季活動。忻州市委書記朱曉東表示,“黃河入晉第一灣老牛灣在忻州,長城雄關在忻州,太行之巔、華北屋脊在忻州。作為文化旅游資源大市,近年來,忻州堅持以三大優勢統攬文旅大格局,以文賦能,以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為目標,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全力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責編:趙芳、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