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花開四野 富美鄉村

——澤州縣以“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2024年09月25日08:58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秋高氣爽,萬木豐茂,走進澤州大地,隻見大陽古鎮明清古建筑群名揚四海﹔南村鎮綠色智能鑄造創新產業園聚力由“制造”轉向“智造”﹔高都鎮保福村“一院十八坊”電商直播帶活鄉村產業﹔巴公鎮山耳東村景區化村庄建設火爆出圈……一幅村庄美、產業強、村民富、鄉風好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盡情鋪展。  

近年來,澤州縣在“千萬工程”經驗的引領下,深挖資源稟賦優勢,拓寬產業富民路徑,擦亮人居環境底色,打造文旅康養村庄名片,不斷豐富和深化“千萬工程”的內涵,高質量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規劃為“先” 擘畫城鄉融合新畫卷

湖光山色、草木葳蕤,丹河新城煥發著勃勃生機。鳳棲湖旁草木蔥郁,散步的市民絡繹不絕﹔筆直的建州路、玨山路和文匯街兩側,高樓林立……一座現代之城步履鏗鏘驚艷崛起在丹河之畔。  

“如今的丹河新城,環境優美、道路通暢,處處是景、步步入畫,不管走到哪個地方,都能拍出好照片。”對於丹河新城的變化,攝影愛好者趙鋒由衷地感慨。

近年來,澤州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按照“兩新戰略”,確定了規劃引領、差異定位、分類施策總方針和“一城三帶”發展規劃,積極圍繞打造教育之城、文化之城、生態之城、宜居之城的目標持續建設。如今,丹河新城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五縱八橫”路網骨架全面貫通,300米公交站點覆蓋率100%﹔城市水電氣暖等公共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團購房、回遷房陸續交付﹔教育園區基本建成,構建起幼兒到大學的完備教育體系﹔丹河濕地、五谷山等7個城市公園建成開放﹔丹河大劇院、體育中心等一批地標性建筑投入使用,為新城不斷注入活力。

在丹河新城建設的同時,澤州縣積極統籌發展規劃與項目謀劃,編制6類211個規劃,實現縣、片、鎮、村四級規劃體系全覆蓋,大力推進長河流域工業轉型升級集聚帶、丹河流域現代農業產業集聚帶、太行一號生態涵養和文旅康養集聚帶建設,著力走出一條“城鄉一體、三生共建、工農互促、農旅相融”的澤州路徑。聚焦鄉村產業、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大任務,按照三類村庄建設標准,主攻四大片區,以22個精品示范村為重點,抓點連線,打造城鄉融合示范廊帶。

在城鄉融合發展中,澤州縣還把發展重點鎮作為城鎮化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按照“全面推進、重點培育”的原則,堅持產城融合,南村鎮綠色智能鑄造小鎮、巴公鎮裝備制造特色小鎮、高都鎮電商小鎮、山河鎮太極康養小鎮等生態旅游、新型工業、現代農業特色重鎮正在蓬勃生長。

產業為“筆” 打造富民興農新支撐

眼下,正是大蔥茁壯生長的關鍵期,走進澤州縣巴公鎮的萬畝大蔥產業園,一壟壟青翠的大蔥筆直挺立、長勢喜人,產業園處處綠意盎然、蔥香四溢。  

“我們按照‘本土深耕、以工促農’的銷售思路,通過聯絡駐地企業、投身本土電商等手段,先簽訂單、再定產量,確保大蔥產得出、賣得掉。目前,我們已接到35萬斤大蔥訂單。”晉城巴公蔥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焦定利說,為了做大做強大蔥產業,他們成立了巴公鎮蔥業產業聯盟黨委,按照“風險我擔、利益共享、產權清晰、收益歸公”原則,將周邊6個村級黨組織以大蔥產業為紐帶,確立了“6村黨組織+蔥業公司+大蔥種植戶”的抱團發展模式。“經初步測算,未來3年內,土地流轉面積將達到1萬畝,年產值預計達到1.1億元,實現村集體經濟壯大提質、農民增收致富同頻共振。”

而在北義城鎮,當地農民正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大力發展富硒紅薯種植,打造的“義城紅薯”品牌越來越響亮,產品暢銷省內外。

無論是巴公鎮的萬畝大蔥產業園,還是北義城鎮的“義城紅薯”,都是澤州縣立足資源稟賦,積極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一個個縮影。

近年來,澤州縣以獨特地域、品質和歷史文化等地方特色為基礎,以推動生產標准化、產品特色化、身份標識化、全程數字化為重點,通過挖掘和培育地理標志農產品資源,建設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基地和保護機制,不斷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以高都鄉村e鎮建設為牽引,培育“農業+電商”新業態,培育了澤州紅山楂、澤州黃小米、義城紅薯、巴公大蔥等一批品牌農產品。以“示范帶+文旅康養”牽引鄉村價值多元拓展,建成東部片區生態農業示范帶和“丹水映月·醫養南寨”“太行菇鄉·紅韻崔河”等4個精品片區,豐富文旅業態,激發消費動能。以“村集體+農戶”夯實城鄉共同富裕基礎,全面推進巴公共同富裕先行區建設,培樹了靳庄、保福等一批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示范村,引領全縣村集體經濟壯大提質。

生態為“墨” 書寫和美鄉村新篇章

蝶變的鄉村是什麼樣子?澤州縣用日積月累的點滴轉變交出了一張舊貌換新顏的亮麗答卷。

世外桃源般的風景,時尚浪漫的布置,完善的燒烤設施,免費的兒童游樂設施……這個夏天,山耳東村“湖畔·桃花塢”露營地在各大平台頻繁閃現、火爆出圈,成為晉城及周邊游客的打卡地。

“上世紀90年代,山耳東村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寬裕型小康示范村’。”山耳東村黨支部書記趙帥說,進入新時代,隨著村裡最后一個煤礦的關停,村裡憑借依山傍水的資源優勢和緊鄰市郊的區位優勢,把目標轉向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治理,村裡1800多畝的荒山披上了綠衣。同時,大力推進景區化村庄建設,開辟生態價值轉化“新賽道”,實現了從“美麗鄉村”向“景區化村庄”轉變。僅今年“五一”假期,村裡接待游客人數超8000人。

在澤州,像山耳東這樣的村子不勝枚舉。“千萬工程”選擇以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為突破口,深挖生態價值,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該縣在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同時,積極推進景區化村庄創建,堅持村景一體理念,計劃五年創建100個景區化村庄,目前已完成巴公鎮山耳東、金村鎮東六庄等首批20個村庄創建。

鄉村美,看“顏值”,更要看“氣質”。多年來澤州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基層為根本,不斷創新舉措、完善機制,鄉村基層治理體系逐步完善,基層活力不斷迸發,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不斷提升。

鄉村環境美、富民產業旺、基層治理強……澤州處處都能感受到“千萬工程”經驗下鄉村振興的強勁脈搏,一個個新時代的美麗村庄正折射出澤州鄉村巨大的變化,展現著生活宜居、發展宜業、治理有效、環境優美的鄉村蓬勃生機

澤州,正在“千萬工程”經驗引領下,以嶄新的姿態,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牛楓)

(責編:張婷婷、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