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國際國內

短視頻應用,為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提供新渠道

農技上“雲端” 屏上忙“耕耘”(大數據觀察)

郁靜嫻 盧天好
2024年10月15日07: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制圖:張丹峰

  核心閱讀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切實抓好糧食和農業生產,關心農民增收。

  農技推廣服務是農業科技成果落地田間的“最后一公裡”。當前,我國短視頻用戶已超過10億人。如何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更好解決農民在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助力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技短視頻應運而生,成為農技推廣體系的有效補充。

 

  農技推廣服務是農業科技成果落地田間的“最后一公裡”。近年來,短視頻、直播等方式在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上發揮著獨特作用。

  屏上“耕耘”是如何幫助小農戶鏈接現代農業技術的?這其中又產生了什麼連鎖反應?記者進行了採訪。

  實用便捷、時效性強,破解農技推廣及時響應難題

  “水稻即將抽穗,破口藥什麼時候打?”蹲在田埂旁,趙亞捧起稻苗自問自答。他比劃著葉片長度:“最后一片葉子和倒數第二片葉子平齊的時候,就是打藥的最佳時間。”“提醒廣大農戶,抽時間到田間看一下水稻的生育進程,及時防治稻曲病、稻瘟病。”

  作為安徽鳳台縣關店鄉農技站站長,趙亞會定期更新賬號上的短視頻。評論區裡,農戶紛紛點贊,有的還留言提問。

  如何更好解決農民在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在基層農技站工作了27年的趙亞經常琢磨,“現在流行刷短視頻,是不是可以把平時下地發現的情況也做成短視頻?”

  2018年,趙亞注冊了短視頻賬號“趙站聊農業”,干起了線上線下“兩棲”的農技推廣服務。為了把信息分享給更多農戶,趙亞給短視頻打上標簽,瞅准高峰時段,在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同時發布,總播放量快速增長到幾萬。

  近年來,很多像趙亞一樣的農技工作者主動利用短視頻平台,探索開拓農技推廣新渠道。數據顯示,2023年,快手平台農技作者規模達21.6萬人,日均直播5萬小時,覆蓋26825個鄉鎮﹔抖音平台共發布2778.3萬個農技視頻,總播放量達1206.2億次。

  短視頻成為農民喜聞樂見的數字“新農具”。“農時一到,趙亞的短視頻就來了,自動推送到平台首頁。”農閑時刷刷農技短視頻,讓安徽颍上縣種糧大戶左中軍受益匪淺。今年2月,正值小麥返青期,他根據趙亞視頻中的提示,調來挖機清理三溝,有效減少了后期漬害的發生,夏收時小麥單產比周邊農戶多52公斤。不少農戶還找到趙亞辦公室:“我是看了短視頻來的,找你看看我家的稻子生了什麼病。”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發布的專題報告顯示,短視頻、直播平台上的農技推廣內容,已成為農技推廣體系的有效補充。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迫切需要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方式方法,提高信息化支撐水平。”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司科技推廣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抖音平台,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司官方賬號“中國農技推廣”持續發揮“三農”政策發布、農技資訊傳遞等功能,累計發布5000多條短視頻,獲得超397萬點贊。

  “農業技術需求點上偶發、面上多發,短視頻、直播有利於破解農技推廣的及時響應難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陳秧分說,短視頻直觀、簡明,互動性強,農民可以隨時查詢、反復觀看學習,減少信息不對稱,同時平台智能推薦機制還能有效提升農技供需配置效率。

  內容生態加速構建,更多專業人才和優質資源接入平台

  今年1月,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聯合快手舉辦了首屆“農技之星”短視頻大賽。憑借豐富的果樹知識技能和較高人氣,山東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現代農業系副教授徐明舉獲得大賽冠軍。

  與其他類型的短視頻相比,農技短視頻偏專業、小眾,其“流量密碼”正是優質實用、接地氣的內容。

  打開徐明舉的新媒體賬號“果樹達人徐明舉”,從種植管理到服務營銷,不同的內容被精細分類、收錄成輯,每個短視頻還標注了關鍵詞,方便果農按需查找。

  徐明舉發現,提高農技內容的吸引力,要轉換話語體系。今年7月,他路過一家桃園,發現桃子每斤地頭價隻有1毛錢。如何說明“農產品市場低迷時,品質提升至關重要”這個道理?架起設備、就地取材,徐明舉跟農民拉起家常,“豐年得使勁疏果,為啥?你的桃子個頭比別人大,才能賣上好價錢……”

  分析用戶需求同樣重要。10多年前,徐明舉就開始通過網絡視頻授課。聽課的“學生”有些是從零散種植逐年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有些是從賣農資、農產品轉入種植業的。“果農的生產經營情況不盡相同,做農技短視頻要因材施教,才能讓技術更快、更准落地。”徐明舉說。

  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農技短視頻的內容生態正在加速構建。短視頻平台上,從種養到包裝、營銷,從大田生產到智慧農業、家庭園藝,農技工作者、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乃至農業媒體紛紛化身網紅主播,分享各類農業知識和技能。2022年起,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與抖音共同推出“新農人計劃·來抖音學農技”活動,至今已有1840名農技員和10位農業領域科學家入駐,累計發布4萬多條農技科普視頻,涵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重點領域。

  早在2020年,山東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現代農業系就跨學科開設了新的專業方向——現代農業技術(新媒體營銷方向),各涉農專業均開設了短視頻策劃制作課程。“這是未來新農科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徐明舉說。

  “高質量的農技推廣內容,有助於引導更多農民利用信息化手段獲取農技知識,提高他們應用新技術、新手段來發展生產、增收致富的本領。”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有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將繼續引入更多優質專業農技內容資源,加強農業短視頻應用培訓,合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三農”人才隊伍。

  直播流量反哺鄉村,延長農業價值鏈、豐富應用場景

  “你真的了解磷肥嗎?”“全自動水肥一體化怎麼搞?”……依托短視頻平台,畢業於湖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擁有10年農技授課經驗的肖正康成了網友們信賴的“阿康老師”。

  優質農技內容能帶來流量,促進收益變現。肖正康的線上商品櫥窗裡有不少農資產品和專業書,短視頻帶動銷量增長。“農民既需要實用技術,也需要靠譜的產品。”肖正康說,這幾年團隊持續優化農技課程和服務,針對用戶在智能節水灌溉方面的需要,還開設了定制咨詢服務。

  “‘以技帶物’的方式,有助於實現線上農技推廣可持續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表示,在短視頻、直播平台上,部分農技創作者以農資、農業產品帶貨為媒介,建立起從農技內容到農資產品的全鏈條收益機制,使優質農技推廣內容得以變現,激發和提高了創作者的積極性。

  此外,一些泛農技類內容在無形中吸引著新農人返鄉進行農業生產、重塑鄉村業態。

  兩年前一條出圈的“挖地”短視頻,讓00后大學生丁習功和他所就讀的雲南農業大學火遍了全網。對丁習功而言,這意味著更多人開始關注農業,走近他的家鄉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更讓他高興的是,越來越多人願意去了解和報考農業類大學、農學類專業。

  丁習功還與同學一起直播帶貨,幫助鄉親們銷售軟籽石榴等農產品。他發現,農產品銷路不暢的原因很多,比如同質化程度高、缺乏知名度、種植管理技術不到位等。“部分網紅主播打著助農旗號,選擇中低品質貨源,實際上消耗的是消費者的信任,不利於優質農產品的銷售。”丁習功說,希望自己將來能發揮專業知識技能優勢,更好服務農業全產業鏈條。

  短視頻平台激活了農技推廣新賽道,“農技+”正借由互聯網多點開花。“短視頻已成為農民了解政策、學習技能的重要途徑,但也要看到,在海量碎片化信息面前,如何提高內容質量和受眾的信息甄別能力,仍是一項重要課題。”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葉敬忠說,創新農技類內容傳播形式的同時,也要強化短視頻平台監管力度,提高涉農政策解讀等內容的准入門檻。他建議,要鼓勵農民轉變短視頻使用習慣,從被動接收轉向主動獲取,放大短視頻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效果。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5日 07 版)

(責編:段思齊、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