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藍色引擎”動力更澎湃(人民時評)
進一步推動海洋開發向深度和廣度進軍,必須在守牢生態安全邊界的前提下,加快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全面提高海洋資源利用效率,不斷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
近日,我國海上壓力最高的天然氣開發井“深海一號”二期項目完成首船原油外輸。這一項目的順利投產,表明我國在深水高壓鑽完井技術領域進入世界領先行列,完全攻克深水高壓油氣藏開發這一世界級難題。
我國海洋科技創新,正在進入快車道。今年以來,多項令人矚目的創新成果問世。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項目“國能共享號”平台投產、全球首台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吊裝、智能軟體仿生魚“文鰩”誕生……海洋科技與裝備的新突破,推動海洋能、海洋醫藥、海洋油氣等海洋產業迅速發展,打開了一片蔚藍色的經濟新空間。
隨著產業向新、向綠、向智步伐不斷加快,我國海洋經濟內涵變得更加豐富。養殖、風電等產業由近海走向深遠海,用海模式由平面向立體和復合利用轉變,“藍色引擎”動力愈發澎湃。自然資源部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4.9萬億元,同比增長5.6%,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6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呈現量質齊升的良好態勢,已成長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
也要看到,我國海洋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挑戰,如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亟待突破,部分關鍵設備還依賴進口等。進一步推動海洋開發向深度和廣度進軍,必須在守牢生態安全邊界的前提下,加快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全面提高海洋資源利用效率,不斷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
向海洋進軍,要著力實施“科技興海”戰略,努力突破制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技瓶頸。自然資源部圍繞國內部分涉海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上半年,分別有68.6%的企業的研發經費和70.4%的企業的研發人員數量實現同比增長,超八成海洋電力業企業實現研發經費和研發人員數量雙增長。聚焦關鍵技術自主研發,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培育力度,促進海洋開發方式向循環利用型轉變,努力構建人海和諧的海洋生態環境,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有了堅實的依托。
更好實現海洋經濟發展的新舊動能轉換,還要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場景創新帶動產業落地,為催生新質生產力創造條件。從海洋微生物中提取抗腫瘤先導化合物,帶動海洋藥用生物資源周邊產業共同發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重塑海洋牧場,打造智慧漁業“海上糧倉”﹔把深遠海養殖、種苗繁育、旅游觀光結合起來,開拓新的產業增長點……一些地方的實踐探索表明,統籌強化海域資源要素供給,推動產學研創新要素集聚成勢,必能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和實現高水平安全和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
從生物資源、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到可再生能源,蔚藍大海蘊藏著豐厚寶藏,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隨著科技快速發展、我國經略海洋能力不斷增強,進一步健全海洋資源開發保護制度,優化海洋空間布局,加快挺進產業新藍海,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我們一定能守護好藍色家園,推動海洋經濟綠色發展,讓浩瀚海洋造福當下、惠及子孫。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7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