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要聞

【我在新聞現場】旱作農業示范田,玉米再豐收

2024年10月22日08:21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湛藍的天空,宜人的微風,轟鳴的收割機緩緩駛過,空氣中一股干草味兒飄過來,這是豐收的味道。10月15日,在朔州市應縣金城鎮席家堡村有機旱作農業生產基地示范田和龍泉村玉米綠色高質高效整建制單產提升推進縣示范田,一場玉米機械穗收實收測產正在進行。  

龍泉村種植戶孫緒特別高興:“我今年種了20來畝DF899,這個品種是大穗型,抗倒伏、抗青枯,用的是省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張中東的‘深耕增密、膜側種植、膜下滴灌’技術,張專家兩個禮拜就來一回給我做技術指導,縣農業農村局的郭樂栓專家來的次數更多。去年這個技術就在我們這裡試驗了一年,產量挺好的。”

“今年的產量肯定比去年還高,我有信心。玉米產量高,主要是專家們的功勞。”種植大戶安丙林接著話題說。

清倉、丈量田塊、收割、脫粒、過磅稱重、去雜、計算……經過一上午辛勤工作,按照規范的實收測產程序,專家和種植戶一起見証了產量的誕生。“應縣金城鎮席家堡村有機旱作農業生產基地示范田實收面積5.503畝,平均畝產1304.45公斤。龍泉村玉米綠色高質高效整建制單產提升推進縣示范田實收面積5.36畝,平均畝產1274.93公斤。”隨著測產專家組組長、中國農業大學王璞教授宣讀完測產結果,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今年席家堡村地塊比去年應縣實測最高產1230.34公斤增加了74.11公斤,龍泉村地塊增加了44.59公斤。”郭樂栓也深感欣慰。

據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長張中東介紹,示范片區將深耕密植、良種配套、水肥精准調控、膜側播種、膜下滴灌、病虫害綜合防治、一噴多促、全程機械化等技術進行了綜合集成,達到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主力機型“三主融合”,示范過程中全程跟蹤、全程指導,取得了較好效果。

“今年我們的‘耕播優化水肥精量綠色高產栽培技術’‘超深鬆蓄水保墒增量技術’‘一免五增’‘膜側播種’等有機旱作技術,將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融合配套,穩產增產效果明顯,在同朔、忻定、上黨、晉中盆地,創建了一批玉米‘噸糧田’,在晉南盆地小麥、玉米兩茬種植區打造了一批‘噸半糧田’,全方位提升了我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王圓榮在測產現場表示。

本報記者王秀娟

現場評

糧食安全 科技守護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在每一個豐收的現場,這樣的感受總是最深刻。農民的辛勤耕耘、專家的傾力付出在飽滿的籽粒中具象化了。

應縣玉米綠色高質高效整建制單產提升縣項目覆蓋所有鄉鎮,核心示范區涉及全縣11個鄉鎮30個村,實施面積13.74萬畝。其中席家堡村和望岩村為萬畝有機旱作示范片區,均由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提供技術支持。在傳承發揚傳統有機旱作技術優勢的基礎上,示范片區注重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融入機械化、信息化等要素,做到了資源高效利用、農業高質高效,取得了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的良好效果,實現了“噸糧田”的創建目標。

糧食安全將越來越依賴科技的進步和創新的發展。農業機器人、智能化生產系統、大數據分析等更科學更先進的技術正在越來越多地參與糧食生產與管理,提高糧食生產的效率和可持續性,改變著傳統農業的面貌。

王秀娟

(責編:武笑、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