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風採】大西高鐵 脈動三晉

如果說山西的輪廓像一片樹葉,那麼縱貫全省的大西高鐵就是重要的“葉脈”。
北展南拓,承東啟西。十年來,以太原為中心,這條“葉脈”輻射范圍不斷擴大,重塑時空距離,延伸發展觸角,有力促進了人員往來、經濟交往和文化交流,深刻影響著沿線城市格局、人口布局和經濟版圖,讓古老的三晉大地煥發出新的活力。
大西高鐵北起山西大同,南至陝西西安,途經朔州、忻州、太原、晉中、臨汾、運城、渭南等地,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將銘記這些時刻:2014年7月1日,大西高鐵太原南至西安北段開通運營﹔2018年9月28日,太原南至原平西段開通﹔2019年5月1日,借助韓原線,動車組列車馳出雁門關,開進懷仁東站﹔2019年12月30日,動車組列車運行線路再次北延,駛入大同南站。
至此,大西高鐵全線貫通。早上喝頭腦,中午吃羊雜,晚上嘗泡饃,不再是奢望。
十年間,這條“葉脈”輻射范圍不斷延伸。2014年開通初期,大西高鐵列車僅能通達北京、河北、陝西。隨著全國“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型,張大高鐵、鄭太高鐵先后於2019年、2020年開通運營,全省高鐵營業裡程從大西高鐵開通前的130公裡增長到1162公裡,路網格局不斷完善。大西高鐵北通內蒙古、南接陝西,與石太客專、張大高鐵、鄭太高鐵連通,構建起東承北京、南連鄭州、連通全國各地的高鐵網絡,通達城市已經覆蓋京津冀等16個省級行政區,極大方便了沿線群眾出行。
十年間,這條“葉脈”輸送能力不斷增強。大西高鐵開通運營以來,列車開行數量逐年增加。2014年隻有28對,2015年增加到35對,2016年增加到38對,2017年增加到48對。2018年大西高鐵原平至太原段開通后,數量達到65對﹔2019年,動車通達大同后,數量達到73.5對。今年,在大西高鐵開行的動車組列車已經達到88對,較十年前增長了60對。旅客發送量從2014年后半年613萬人次、2015年全年1468萬人次,增長到2023年的3099萬人次,今年預計全年發送量將達到開通初期的近3倍。
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生機。大西高鐵與全國高鐵連線成網,拉近了城市間的距離,形成了以省會太原為中心,輻射全省、連接45個縣市區的2小時交通圈和直抵京、津、冀、陝、內蒙古、豫等省區市的3小時交通圈,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顯著變化。
這是一條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金色之路,為我省集聚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在高鐵引擎的強勁驅動下加速奔跑。
深秋時節,天高雲淡,懷仁陶瓷專業鎮內,16家“專精特新”陶瓷企業、53家陶瓷企業的123條生產線,每秒鐘能生產近100件日用瓷器。
大西高鐵開通運營,採購成本降低、運輸效率提升以及市場范圍擴大等利好因素,為專業鎮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大西高鐵讓懷仁市與周邊城市的往來更加便捷,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陶瓷產品的效益,同時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到陶瓷e鎮,為產業發展蓄勢賦能。”懷仁陶瓷e鎮項目負責人林森說。
這是一條加快高水平崛起的開放之路,我省加速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放大區位優勢、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
大西高鐵的開通對大同市的產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它加速了人員、產品、信息和資金的流轉,促進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目前,大同市已確定10條重點產業鏈,省級產業鏈“上鏈”企業54戶。
喜看大同黃花乘著高鐵銷往上海、深圳,甚至走出了國門。“目前,店內大同黃花銷售額正在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遞增。”大同南站大同黃花直營店經理喬志芳告訴記者。
這是一條開啟高品質生活的幸福之路,我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奮力譜寫“高鐵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大西高鐵沿線旅游資源豐富,雲岡石窟、應縣木塔、平遙古城、洪洞大槐樹、運城關帝廟等等,每一處都是中華文明瑰寶,吸引著眾多游客的目光。大西高鐵讓大同至西安間的旅行時間由原先的15個小時壓縮至5小時左右,大幅拉近了晉陝兩地之間的時空距離。每天200多趟動車組穿梭“表裡山河”,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沿線人們生活的常態,“坐著高鐵游山西、看中國”已經成為百姓享受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
為讓大西高鐵更好地服務於旅客出行,鐵路部門提出“以品牌引領帶動服務升級”的發展目標。大西高鐵各站以及運行的各次列車均創建有自己的服務品牌,擁有各自的服務特色,讓旅客從乘車到出站全流程享受品牌的專業化服務。同時,大西高鐵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推出“空鐵聯運”、公鐵接駁“零換乘”等服務,滿足旅客出行“前后一公裡”需求。
不久前,集寧經大同至原平高速鐵路全線鋪軌完成。施工中,中鐵十七局建設者致力打造“智慧梁場”,構建智慧化生產線,實現梁場管理標准化、自動化,助力項目早日建成通車。屆時,集寧經大同至原平高速鐵路——大同南至原平西段也將開通運營,大西高鐵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線通車。
見証經濟發展,便捷百姓出行,再續秦晉之好,大西高鐵,這條承載著人們夢想與希望的鋼鐵巨龍,將繼續奔騰向前,成為山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記者張毅 實習生郝志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