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要聞

【老區行】夏縣:山水韻 產業興 人和美

2024年11月04日08:18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市民在夏縣白沙河濕地公園休閑健身。金玉敏攝

市民在夏縣白沙河濕地公園休閑健身。金玉敏攝

夏縣是一塊有著光榮革命傳統、英雄兒女輩出的紅色土地,被譽為“晉南革命中心”“河東革命搖籃”。革命戰爭年代,以嘉康杰、楊德山等為代表的1300余名英雄兒女曾在這片土地上浴血奮戰,他們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是夏縣紅色文化的基因和靈魂,也是夏縣兒女奮進新征程,續寫新篇章的力量源泉。

近年來,夏縣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堅持“兩個轉型、文旅先行”,聚力創建國家級康養旅游度假區,全力打造山清水秀、宜居宜業宜養宜游的“鹽臨夏一體化運城后花園”,著力把夏縣建設成“文化之城、康養之城、綠色之城、活力之城”。

深秋,位於夏縣泗交鎮西溝村的紅葉,如燃燒的火焰般在山間綻放。登高峰而遠眺,秋日美景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紅色不僅是秋日山林的顏色,更是西溝村最鮮明的底色,被譽為“河東群眾領袖”的革命先烈嘉康杰曾在這裡開展革命活動,自此紅色的種子便在西溝村悄悄地撒播下來。近年來,西溝村深挖紅色文化、康養文化,發展民宿、採摘等鄉村旅游項目,不斷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在西溝村林間循綠而行,山環水繞處,總會與藏匿在大山褶皺裡的寧靜村庄、別致民宿不期而遇。“隱溪裡民宿一期投資3000萬元,建有58套標准套房,開業以來供不應求。”西溝村黨支部書記張鵬介紹,除已投入運營的隱溪裡項目外,投資8000萬元的青羅小鎮項目正在規劃設計。“依托民宿旅游,村內毛栗、香菇、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勢頭火爆,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3萬余元,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已突破30萬元。”

如果說,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和山間的綠意是泗交鎮的優勢,那“沙河生錦浪,溫泉氤氳揚”的縣城更是魅力獨具的勝地。秋日暖陽下,漫步在夏縣城南白沙河濕地公園的塑膠跑道上,舉目遠望,5公裡長的白沙河從城東流入,使小城變得輕盈靈動、秀麗端庄。

以白沙河為中心,依托瑤台山下得天獨厚的富鍶溫泉資源,夏縣引入社會資本,緊扣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分夏都溫泉康養小鎮、夏都主題文化藝術小鎮、現代田園生態小鎮ABC三區,規劃建設集溫泉康養、特色旅游、特色文化和生態農業於一體的夏都文旅新城。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歷時2年,投資6億元的夏都溫泉酒店、水療中心、展示中心、夏潮美食廣場等均已投入運營,先后吸引近10萬人次前來游玩體驗,成為運城市乃至全省的文旅產業新標杆。而不遠處,投資1.75億元的西陰考古博物館項目和投資10億元的華夏奧特萊斯項目正在火熱建設中。

夏縣擁有文保單位273處,是全國首批“百強文化名縣”、全省首批“千年古縣”。近年來,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積極實施東下馮、轅村、禹王城遺址等項目的考古發掘和活化利用,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打造司馬溫公祠廉旅融合項目,連續舉辦了多屆衛夫人書法藝術節、介子推忠孝文化節。

通過“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夏縣將文旅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宇達青銅、格瑞特紅酒、厚民晉茶、夏樂西瓜“夏都四貴”﹔夏鮮蔬菜、中條山泉鱘魚、魯因手工空心挂面等“夏縣十寶”﹔祁家河蜂蜜麻花、司馬光家宴、陳橋胡卜等“夏縣十大特色美食”深入人心,一批“夏字號”品牌逐漸叫響全國市場。

山水韻,產業興,人和美。一個山清水秀,物阜民豐,幸福、和諧、美好、文明,宜居宜業宜養宜游的美麗新夏縣正在河東大地徐徐鋪展。(記者周明飛)

(責編:張婷婷、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