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四下沉”切實減負提效激發干事活力
“現在的社區工作,分工明、待遇好,大家都干勁十足,社區居民都夸我們辦起事來更專業了。”作為一名“老社區”,運城市鹽湖區中城街道潞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曉英細數種種變化:社區力量和資源在下沉,服務群眾時間在變多,基層干部更有積極性……
變化,源自運城為基層減負賦能的有力舉措。近年來,運城市充分發揮黨建對基層社會治理的引領功能,通過資源下沉、資金下沉、力量下沉、服務下沉等舉措,接續發力給“車”減負、為“馬”賦能,不斷激發基層干事活力、提升治理效能。
“減負前我們辦公樓挂牌多達十幾塊,減負后隻保留了必要的‘一橫四豎’牌子。雖然牌子減少了,但服務質量一點都不減。”張曉英介紹,牌子減少的背后是工作范圍的清晰,社區的工作事項,哪些可以協助開展,哪些不該由社區干,一張清單講得明明白白。
給“大車”減載,厘清理順村(社區)承擔的工作事項,是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的前提和基礎。運城市全面建立鄉鎮(街道)權責清單制度及動態調整機制,13個縣(市、區)通過制定“屬地管理”事項清單,規范村(社區)出具証明事項、明確網格准入事項之后,社區承擔的工作職責更加清晰,切實為基層減負,幫干部“鬆綁”。
“清牌減負”重“面子”,更要重“裡子”。運城還嚴控面向基層的督查檢查考核總量和頻次,精簡考核內容指標﹔開展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專項行動,關停政務公眾號122個、微信工作群組刪減953個,基層干部強制點贊、打卡等現象大幅減少。一攬子“硬核”舉措,給“大車”減輕負擔,“小馬”得以輕裝快跑。
針對基層財力不足、能力不強、活力不夠等問題,運城市還著力推動資源、資金、人員、服務在基層整合集成,讓基層“兵強馬壯”。
該市通過建立鄉鎮(街道)、村“兩委”干部包聯網格制度,推動片警、醫生、在職黨員等各方力量下沉網格,不斷增強基層力量。同時,針對全市147個鄉鎮(街道)人員編制配置結構性矛盾,堅持“減上補下”,精簡市縣編制、建立“周轉池”等,為基層增編1215個﹔開展全市村(社區)“兩委”主干、鄉村治理骨干、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人員等專題培訓班﹔在公務員考錄中設置村(社區)專門崗位,嚴格落實基層運轉經費及社區工作者薪酬待遇,不斷拓寬基層發展空間,切實激發干部活力,讓馬力“真足”。
強化數字技術賦能、創新智慧服務方式是運城破解“小馬拉大車”難題的又一重要舉措。運城整合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107個鄉鎮(街道)建成“7×24小時不打烊”政務服務超市,130余項基層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實現線下“隻進一門”、線上“隻登一網”。推動社會保險、勞動就業、養老服務、戶籍辦理等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向鄉鎮(街道)、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下放,讓一次辦、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隨時辦逐漸成為企業和群眾辦事的常態。
一系列減負舉措激發基層治理活力,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鹽湖區將崗位目錄、“屬地管理”事項責任清單、便民服務事項辦理流程等“一碼打包”制作電子二維碼,提供線上辦理和幫辦服務,讓群眾“一掃即知”﹔垣曲縣搭建“民呼我為”平台,形成全流程閉環模式,實現社情民意全天候傾聽、全閉環處置……面對基層治理中的痛點難點,各縣(市、區)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推動基層治理更接地氣、更有溫度、更加高效。(記者周明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