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鏈條融合發展 “1551”工程激發山西省屬企業科技創新動能
人民網太原11月12日電(武笑)“在一系列的政策帶動下,山西省屬企業涌現出一大批科技創新范例,為山西能源革命和‘雙碳戰略’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和活力。”11月12日,在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化全方位轉型”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山西省國資委副主任侯國偉對推進山西省屬企業科技創新方面相關舉措及成效進行解答。
近年來,山西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出台《山西省推進省屬企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實施方案》《省屬企業科技創新“1551”工程實施方案(2024—2028年)》等系列制度和配套文件,強化科技創新激勵政策供給,一體推進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資金鏈、數據鏈、服務鏈融合發展,加大對省屬企業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人才引育、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一系列具體舉措推進省屬企業科技創新——
大力推動14個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健全激勵機制,對科技型子企業進行工資總額單列管理,落實研發投入視同利潤加回、研發投入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
組織建立產業鏈儲備庫,推動7家省屬企業或子企業成為省級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
已建成28個國家級創新平台,206個省級創新平台﹔
組織省屬企業深度融入中央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建設,華陽新材、潞安化工、雲時代分別加入南方電網牽頭的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石油牽頭的綠色氫能制儲運創新聯合體,中國電信牽頭的雲計算創新聯合體﹔
2023年柔性引進各類高端人才510人。
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山西省屬企業高質量發展動能進一步激發。例如,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技術深度嵌合的軌道交通車輪生產線、環形加熱爐的智能化控制等,助力太重集團實現綠色轉型發展﹔省屬煤炭企業近百個智能化煤礦建成,實現了煤礦開採“一鍵啟動”﹔華陽新材推動煤炭產業與新材料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鈉離子產業,開創了高質量發展新路徑﹔交控集團的智慧交通建設、航產集團的“零碳機場”建設……
據侯國偉介紹,今年1月至9月,山西省屬企業研發投入約為157.4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1.79%﹔實現戰新營收885億元,佔當期營收的10.07%﹔同步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2023年以來累計完成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數字化轉型投資581.96億元。目前,已有34個原創技術項目取得重要突破,太重集團、晉能控股全國重點實驗室成功獲批,煤礦智能化建設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