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雜糧標准化變身“致富糧”
11月11日,記者走進陽高縣長城鄉山西首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小雜糧加工車間,在全智能化雜糧加工機械設備的“隆隆”聲中,工人們正忙著裝袋、稱斤、封口……車間裡陣陣米香扑鼻而來。
長城鄉地處採涼山溝壑梁峁山區,海拔高、氣候冷涼,且年均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生態天然純淨,糧食干物質積累多、口感好。然而,由於種植分散,耕作方式落后等,山坡地撂荒、低產化等問題比較突出。
2022年7月,長城鄉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山西首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並流轉郭家坡、范家窯兩村1400畝山坡地,打造千畝現代農業有機小雜糧種植示范基地,有效提升了農村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和農民的積極性,也讓城裡人日常吃的小雜糧變身農戶的“致富糧”。“種植有機雜糧土地至關重要。公司在山西農業大學等有關單位和部門的技術指導下,運用輪作、休耕等方式,讓土地得以休養生息。在種植過程中,使用腐熟的農家肥、綠肥,以保持農田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山西首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儲金龍說。
依托豐富雜糧傳統種植優勢和標准化發展,長城鄉生產出眾多優質特色農產品和加工產品,如“類野生老種子紅皮小麥”、“長城金穗”、“採涼谷道”谷子、“老種子黃金小米”、“黑金剛華頌6號”土豆等。在十幾個雜糧品種中優中選優,最終確定的“長城金穗”系列原生態小雜糧,成為當地響當當的“農業名片”,市場供不應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如今的健康、合理膳食,昔日的‘小米粥、窩窩頭’成為了家庭‘養生’的主角。”長城鄉種植基地負責人陳建清說,示范基地有機化標准要求高,為了不受人為干擾,他們將現代化耕作方式與傳統自然農耕方式相結合,從源頭上保証了小雜糧純天然、無污染的品質。
產品是否有機,需要嚴把質量檢測關。“公司與國家有機認証機構合作,每年進行實地檢測。”儲金龍說,目前,公司經過國家農業權威部門工作指導和國家權威鑒定機構3年的嚴格審核檢測,取得了玉米、馬鈴薯、小米、小麥等4項有機認証,產品也已獲得了lSO9001國家質量管理體系認証、SC食品生產許可認証。同時,被中國企業品牌認証監督中心評為“中國綠色健康產品”。
土地流轉產了好糧,也富了村民。“我流轉出17畝地,除土地流轉收入外,在種植基地干農活,每天還能掙150多元。”范家窯村民李佔軍說。而在沒有流轉土地的大二對營村民呂世全看來,自己去年銷售給公司有機谷子20噸,今年估計銷售量可達到60噸。他說:“以前各家種各家的,品種雜亂、生產流程不統一,小打小鬧不成規模。現在按照公司指導的有機標准種植,產出的有機小雜糧高出市場價統一收購,公司有機化生產輻射帶動了俺們鄉更多農戶加入小雜糧產業。”
引進公司化發展小雜糧生產加工產業是長城鄉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嘗試和探索。“下一步,鄉裡將持續打響北緯39度全球種植小雜糧黃金線的地理優勢,繼續在小雜糧研發、種植、加工、銷售上做文章,真正實現‘一粒糧強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的目標。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創新鄉村產業鏈條式發展思路,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長城鄉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趙志成 孫明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