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新興 山西推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
鏗鏘的鼓點、多變的隊形、靈巧的舞步……11月22日晚,在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式上,伴隨著山西代表團入場,臨汾翼城縣北關小學少兒花鼓隊的16位小鼓手,進行30秒的駐停表演。不僅呈現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翼城花鼓非凡的藝術魅力,還展現出文化氤氳中的山西少年兒童的風採。
從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到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從基礎教育減負,到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從規模擴張階段轉向優質教育發展階段……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正在進行著“山西探索”。
教育布局普及普惠 學生“好上學”
2024年,太原市小店區小學一年級新生報名人數達18646人,初中一年級學生達到16657人,全區義務教育階段面臨嚴峻挑戰,學位短缺7989個。
“教師短缺、校舍短缺、配套設施短缺等一系列棘手的問題亟待解決。”小店區教體局基教股負責每年中小學的招生工作,股長李偉群坦言,在太原十縣區中,小店區人口密集、非本市戶籍人口居多,每年中小學招生人數最多,佔全市三分之一,壓力很大。
而在臨汾,遇到的突出問題是——縣域之間,主城區教育資源緊張,縣域生源流失現象突出,造成縣域教育質量不斷下降﹔城鄉之間,農村與城市學校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辦學條件、教學質量存在明顯差異﹔校際之間,名校的“虹吸效應”凸顯,“擇校熱”的問題仍然沒有根本解決。
太原師院附中龍城校區,2024年秋季新生在新校舍上課。楊欽 攝
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學校布局不合理、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比例失衡……為有效破解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不充分不平衡問題,山西各地全方位擴資源、優布局,推動建立基礎教育學齡人口變化監測和報告機制,更好更合理地優化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讓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門口”能上學。
今年7月15日,小店區與山西師范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議,成立九年一貫制學校——山西師范大學附屬學校,提供學位3300個﹔將太原市第三十八中學校、東中環小學、南中環小學等部分學校調整為九年一貫制學校……老學校盡可能增加學位,城市新片區盡可能配套新學校,有條件的學校擴建為九年一貫制學校,通過以上三條途徑,小店區秋季入學學位緊張問題得到緩解,保障了學生能夠相對就近入學。
太原“清徐縣徐溝中學+婁煩中學”合作辦學。太原市教育局供圖
基礎教育辦得好不好,關系著億萬家庭的幸福,這是大民生。
山西直面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校際差距的難題,在省域層面密集出台政策,聚焦區域協同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校際均衡發展,高質量推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開創了教育共富的時代新局——
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從2020年的84.83%提高至2023年的86.97%﹔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保持在99.95%以上,初中學齡兒童淨入學率保持在99.66%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從2016年的95.2%提升至2023年的提高到95.75%,山西整體基礎教育水平屬於中西部前列,有學上的問題得到全面解決。
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學生“上好學”
11月23日,來自長治市的41名高中校長和老師在中國科學院結束了為期一周的科普科教課程,開始返鄉﹔24日,北京市教委派出的教育專家和名師在長治結束為期5周的培訓,開始返京。
北京市教委與長治市教育局的雙向奔赴源自京長教育對口合作的全面啟動推進。2023年4月,北京市與山西省共同印發《北京市與長治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2022-2026年)》,啟動支持長治市中小學校長、管理干部、骨干教師赴京跟崗學習,組織北京專家教師赴長治市送教講學。
長治中小學校長、教師赴京跟崗研修。受訪者供圖
“北京的優質資源已最大范圍的輻射到長治教育每一個角落。”據長治市教育局廉鵬華介紹,目前長治市中小學語文、數學教師赴京“一對一”跟崗研修,跟崗學校達23所,跟崗人數達80人﹔而北京市教委選派中小學優秀教育專家、名師來長治送教講學培訓指導的專家已有16名,聽課教師達2200余人﹔長治市中小學師生、家長約300余人次赴京進行研學實踐活動。
同一天,一場以“鄉村教育振興與寧化中學高質量發展實踐探索”為題的研討會在忻州市寧武縣召開,來自浙江師范大學、山西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們帶來先進理念和科學方法,為忻州和寧武的教育發展建言獻策,以期帶動“小縣城辦出大教育”破題發展。
11月22日晚,在太原師院附中龍城校區裡,初一年級家長會正在進行。該學校的前身是黃陵中學,由於地處城中村,村民多數選擇到市區上學,生源一度流失。“2022年我們接手時,全校隻有200多名學生,每個年級兩個班。今年僅初一新入學學生有460余名。”太原師范學院附屬中學龍城校區負責人王樹平說。
青年路小學東山校區擊劍社團的學生在上課。青年路小學教育集團供圖
正是得益於九一小學、山西省實驗小學、山大附中、成成中學、太原三十七中等優質學校集團化辦學的穩步推進,近年來太原市逐漸形成了“4+”(名校+弱校、名校+普校、名校+新校、高校+本地校)和“三集群”(跨區域集群、跨學段集群、跨體制集群)辦學模式,有力促進了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上好學”不再“愁破頭”。
或引進國內優質資源,或通過部屬院校和省內高校幫扶托管,或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農村學校組建教育共同體,或在數字校園建設和智慧教育平台常態化應用上下功夫……從鄉村到城市的一項項舉措,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持續擴容、區域教育資源均衡優化配置的良好效果。2024年,山西省共建成500個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共同體,推動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整個基礎教育體系得到全面優化和提升,滿足了老百姓“在家門口上好學”的需求。
教育模式特色多樣 學生“上學好”
一架架航模飛機在空中翱翔,一枚枚“火箭”發射升空……11月13日,太原市迎澤區雙西小學第三屆校園科技節開幕,同學們沉浸在科技的奇妙世界中。活動現場,還有山西省科技館的輔導員們為學生們帶來科學實驗秀,將復雜的物理、化學知識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展現出來,幫助學生們探秘其后的科學原理,親身體驗科普的神奇與樂趣。
11月18日下午,忻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組織四年級部分學生來到忻州市水廠,開啟“一滴水”的探秘之旅。從水的源頭到水處理車間,再到水質檢測實驗室,全程感受一滴水從源頭到口中的過程。
忻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組織開展的“走進”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已先后走進忻州市博物館、特教學校、辣椒基地、科創驛站、忻州師范學院模擬法庭等地,在一次次實踐中,學生們打開了解社會、拓寬視野、增進學識的又一扇窗,創新科普教學模式點燃了越來越多青少年的科學夢想。
忻州市第二實驗小學走進秀容書院。忻州市第二實驗小學供圖
每天上午9時40分,是臨汾翼城縣北關小學的課間健身操時間。操場上,鼓樂響起,各年級的同學們踏著鼓點,雙手在身體的上、下、左、右、前、后快速地飛舞纏繞,跳起翼城花鼓。
近年來,翼城縣將翼城花鼓、翼城琴書、渾身板等非遺項目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從學校藝術教育入手,在各級各類中小學校全面開設“非遺”課堂,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技藝”,千年非遺在校園內煥發出不一樣的年輕活力。
作為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的小店區,組建111名專兼職教科研隊伍和30余名專家團隊,聚焦7項任務確定了13個項目,“尊重·激活”型課堂教學激活教育新理念。
臨汾翼城縣北關小學學生正在上翼城花鼓課程。翼城縣北關小學供圖
小店區教體局教研科研中心主任劉冬梅介紹說,專職教研員對所有的學科進行“畫像”,各學校兼職教研員按照模板備課,帶著課程回到學校上范例課,以各年級各學科教研組為單位反復磨課達到精品課程。
課堂書聲琅琅,操場揮汗如雨,校園綠樹掩映,社團豐富多彩……在山西各校園裡,除了教授文化知識,還給予學生更多體育、文化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科技創新”“藝術熏陶”“陽光體育”“智慧學科”“書香校園”等各類特色課程、創新理念、活動賽事中,教師們正在打破固化思維,在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同時,讓教育更有溫度、更有特色,激活了教育教學的“一池春水”,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多樣選擇,也為學生的未來創造無限可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