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寫在全省教育大會召開之際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表裡山河,三晉大地世代傳承著重教尚學的優良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深入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度推進教育強省建設,進一步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用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西實踐、為增進人民福祉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各級各類教育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幼兒園硬件設施好,教師理念先進,孩子們一日三餐營養搭配均衡,關鍵是一個月費用六七百元,壓力不大。”
“我們小區裡的民辦園被認定為普惠性幼兒園了,費用降低了不少,聽說政府還給予補貼和業務指導,更安心放心了。”
……
在全省各地,越來越多的家長們享受到了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的“紅利”,滿心歡喜。近年來,我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各級各類教育規范發展、擴優提質、齊頭並進,均呈現歷史最好水平。
全省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從2020年的84.83%提高至2023年的86.97%,其中大同市達到96.63%,位列全省第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從2020年的90.8%提高至2023年的96.0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92個百分點。小學、初中學齡兒童淨入學率分別保持在99.95%、99.66%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2023年提升至95.75%,並率先實現20萬人口以上的縣特殊教育學校全覆蓋,控輟保學從動態清零轉向常態清零,“有學上”問題得到全面解決。
全省小學、初中數量減少、規模提升,資源布局更加優化﹔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佔比控制在4.3%以內,民辦普通高中在校生佔比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49個百分點。
職業教育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逐步構建,鑄魂育人計劃“百千萬工程”筑牢學生成長根基,獲批2所本科層次職業院校、4所職業院校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以“院團合一”模式推進藝術類職業學校與文藝院團深層次融合,同時成立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沖擊國家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省級職業學校特色產業學院……我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蹄疾步穩。
3月15日,由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轉設的省屬理工類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山西電子科技學院正式揭牌成立,至此,全省11個設區市實現獨立設置本科高校全覆蓋﹔8月,山西中醫藥大學通過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專家核查及評議,我省博士學位授予單位迎來20年來新突破﹔同時,山西大同大學、長治醫學院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運城學院通過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專家核查及評議,填補了晉北、晉東南、晉南地區碩士學位授予高校空白﹔2023年,高等教育“百億工程”實施,舉全省之力支持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推動“雙一流”建設高校倍增,我省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實現大幅擴容。
與此同時,各級各類學校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積極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如加強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建設,大中小學校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實現了11市全覆蓋﹔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充分利用三晉大地上豐厚的紅色資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品牌……助力學生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堅定理想信念,打好人生底色,唱響一首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美妙交響曲。
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老百姓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孩子成績不穩定,很擔憂,怕他考不上普通高中。綜合高中班給孩子增加了升學機會,好政策!”今年中考前夕,省教育廳等三部門聯合發文,在全省啟動綜合高中班試點,這令初三孩子的媽媽張女士頗為欣喜。
教育是民生之基,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孩子接送難、上好學校難、招生不規范、“擇校熱”、普職分流……近年來,積極回應老百姓關注的教育熱點難點,我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推進教育領域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化,老百姓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比如,推動11個設區市主城區實現義務教育入學網上辦理,並接入當地政務服務平台,健全跨部門數據信息共享機制,市域、縣域內戶籍類証明、居住証、不動產權証書、社會保險參保繳費記錄等信息與招生報名數據自動比對審核﹔普通高中實施“陽光招生”,優質高中招生指標60%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學校(晉中市達到100%),普通高中跨縣域招生計劃減少4/5以上,中小學招生更加透明、公平。
比如,推動農村學校、城鎮相對薄弱學校與城鎮優質學校組建城鄉教育共同體,2024年,全省建成500個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共同體,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太原、忻州等地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新路徑,教育集團、學校聯盟、合作辦學、托管幫扶等多種模式在小、初、高各個教育階段實施,優質教育資源正一步步延伸到更廣區域、更多老百姓身邊。
比如,通過部屬院校和省內高校幫扶托管縣中、省示范高中對口幫扶等方式,整體提升縣中辦學水平﹔2024年,全省遴選了53所優質中職學校開展綜合高中班試點,更好滿足群眾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長對於普職分流的焦慮,這一年,全省普通高中計劃佔初中畢業生數的70.18%,比2023年增加了8.70個百分點。
比如,“雙減”政策全面落地,全省2578所義務教育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全部注銷,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和高中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部納入監管平台,實施全方位監管,“培訓熱”明顯降溫﹔城區小學生“放心午餐”實現全覆蓋,幫助家長解決了小學生中午接送難、午餐無法保障難題。
“忻州師院附中是當地名校,2022年8月,該校與忻州市十二中聯盟辦學正式啟動,不到兩年時間,十二中服務范圍內小學外流學生基本回流,迅速成為忻州城區學生就讀初中的理想選擇。”“右玉縣、廣靈縣等通過加大投入、引進名校長等措施,縣中辦學水平快速提升,實現了當地學生的回流,在家門口就能讀好高中,家長們的經濟負擔也大大減輕。”“以前還想著上私立學校,現在我們小區有了名校分校,孩子上小學不用發愁了。”……在全省各地,幸福感在一個個好消息中滋生蔓延。
“2025年,‘家門口’新優質學校在各地加快辦好……到2035年,全省所有縣(市、區)域義務教育實現優質均衡,市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顯著提升……”2024年,我省出台實施方案,描繪優質均衡新藍圖,老百姓“上好學”的教育夢想一步步成為現實。
勇擔使命主動融入,奏響教育強省建設最強音
2023年5月,山西大學教授程芳琴團隊與呂梁市興縣簽署電解鋁廢渣資源化高值利用技術許可合同,合同金額達4600萬元,刷新了該校科技成果轉化、呂梁校地合作項目單筆金額紀錄﹔該校秦雪梅教授團隊歷時十余年自主研發的1.1類創新中藥柴歸顆粒,以2600萬元技術轉讓費成功在我省落地轉化。
2023年12月,山西中醫藥大學教授李青山團隊自主研發的糖尿病腎病國家1類新藥LM49片科技成果轉化協議簽署,轉化金額達1.1億元。這是我省原創新藥的歷史性突破、我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裡程碑。
……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近年來,我省高校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強有組織科研,越來越多的研發創新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在三晉大地上寫下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篇章。
近年來,我省新增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8個﹔太原理工大學參與重組的兩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山西大學“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山西大學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入選首批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山西大學牽頭聯合浙江大學等4所知名高校組建了中國石窟文化聯合研究生院,成為國內第三個聯合研究生院﹔山西大學物理學專業入選國家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試點“101計劃”﹔全省高校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數量達141門,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2所高校入選國家級一流課程全國百強,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學科達27個……
山西農業大學徐明崗研究員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實現了全省農業領域院士零的突破﹔太原理工大學孫宏斌教授團隊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是全省第三個國家級創新研究群體﹔兩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一項科技成果首次入圍“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山西醫科大學李思進教授團隊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腦科學研究重器——核磁光電一體化大型腦成像裝備,成功完成臨床首次顯像,實現了世界五模態腦成像設備零的突破,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貢獻了“山西力量”﹔山西大學張靖教授在《Nature》發表論文,實現全省高校首次突破……全省高校還布局建設18個現代產業學院,覆蓋全省十大重點產業鏈、特色專業鎮,全情全力、主動融入,與國家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奏響教育強省建設最強音。
乘風破浪,奮楫揚帆。讓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用教育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教育強省建設,全省教育系統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朝著“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闊步前行。(記者 李林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