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走勢怎麼看(當前中國經濟問答)
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當前的房地產市場走勢備受各方關注。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要回應群眾關切,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從中央到地方,一攬子政策密集推出,釋放出穩定房地產市場的強烈信號。在各方努力下,市場預期和發展信心提振效果如何?市場出現了哪些變化?
(一)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后,多部門打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組合拳”,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和“兩個增加”。各地特別是一線城市紛紛調整優化房地產市場相關政策,力促市場回暖。
不同舉措,從不同角度,直擊當下房地產市場“痛點”“堵點”:
地方因城施策取消或調減限制性措施,釋放購房需求﹔優化稅收政策,降低購房交易成本﹔調整土地政策,控新增、盤存量,進一步發揮土地儲備“蓄水池”功能﹔加碼金融支持,為行業流動性注入“活水”……
這一套政策“組合拳”效果怎樣?我們觀察幾個關鍵指標。
看銷售面積——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從監測的40個重點城市的銷售情況看,前期回調幅度較大的二線城市邊際改善比較明顯,10月份當月銷售面積實現正增長,銷售額降幅明顯收窄。
1至10月,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5.8%,降幅比1至9月收窄1.3個百分點﹔新建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20.9%,降幅比1至9月收窄1.8個百分點。
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簽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交易網簽量同比增長0.9%,連續15個月下降后首次實現增長﹔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總量同比增長3.9%,連續8個月下降后首次實現增長。
看先導指標——
觀察房地產市場活躍度,除了銷售量,還有兩個先導指標:一手房的到訪量,二手房的帶看量。
購房屬於大宗消費,從有購房意願,到去實地精挑細選找到滿意的好房子,再到討價還價等環節,普遍需要較長過程。
記者近日走訪北京、上海、南昌等多地房地產中介機構了解到,不論在工作日還是周末,都有不少客戶來簽約洽談,簽約室裡常常坐滿討價還價的買賣方。一手房的到訪量、二手房的帶看量也有明顯增長。這些現象的背后,是有更多居民已經在購房的進程中,至少有購房意願或需求,表明市場活躍度出現一定程度邊際改善,這對於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是積極信號。
看市場預期——
信心重於黃金。隨著銷售面積回升、先導指標提升,消費者對房地產后市的信心也得到增強,市場預期出現好轉。
根據PMI調查,10月份房地產業商務活動指數比上月回升2.5個百分點,市場預期指數回升1.8個百分點。這表明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房地產市場景氣度開始改善。
記者走訪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和武漢、蘇州、杭州等二線城市發現,市場交易活躍度有所提升,新客戶從看房到最終購買的決策速度在加快,老客戶減少了猶豫,甚至出現購買緊迫感。不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市場,成交周期明顯加快。
以上多維度指標顯示,房地產市場正在出現一些回暖跡象。
房地產市場歷來有“金九銀十”的說法。10月份房地產市場出現的止跌回穩積極勢頭,特別是商品房交易市場自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銀十”超“金九”的現象,從側面也反映出政策調整優化對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推動力。
“總的來看,一攬子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措施顯效,10月份房地產市場出現積極變化。隨著各項政策效能進一步釋放,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動能將增強。”
“中國的房地產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經過三年的調整,市場已經開始筑底。”
國家統計局、住房城鄉建設部分別作出如上判斷。
(二)
一方面要看到,一攬子政策開始落地顯效﹔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房地產市場筑底是一個過程,需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
首先,要“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這是去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的重大判斷。認識當前的房地產形勢,首先要把握住這個變化。
供求關系是影響市場價格的關鍵因素,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之一。
過去20多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總體呈現上升態勢,對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房地產市場快速擴張,也出現了一些資金過度向房地產集中,部分房企“高負債、高杠杆、高周轉”等問題。
從過去供不應求形成的市場火爆甚至價格扭曲,到近些年主要矛盾從總量短缺轉為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供給不足,房地產市場的底層邏輯發生變化。因此,要促進房地產市場進一步止跌回穩,對商品房建設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
從存量上看,我國新建商品住房供應規模大,存量消化是重要調整方向。
政策層面已經明確,商品房庫存較多的城市,政府可按需定購,積極支持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目前,各地加速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專項債券支持回收閑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也在加快落地。
從增量和質量上看,人們對住房的需求已經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滿足這部分市場需求是調整增量和提高質量的重要方向。
其次,要修復信用鏈條,重建市場信心,促進金融和房地產良性循環。打好保交房攻堅戰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一段時間以來,在房地產市場調整過程中,由於資金問題、債務問題,部分在建已售的商品住房項目面臨交付困難。這一現象不僅嚴重損害購房者權益,也影響著市場的信心,阻礙著市場的有序運轉。
針對這一“痛點”,保交房工作穩步推進,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適時推出——將合規房地產項目納入“白名單”,應進盡進、應貸盡貸,滿足項目合理融資需求,成為實現金融和房地產良性循環、改善市場預期的重要舉措和有力保障。
目前,全國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均已建立房地產項目融資協調機制。截至10月31日,“白名單”項目貸款審批通過金額超3萬億元。年底前,隨著“白名單”擴圍有序推進,這一規模還將增加到4萬億元。
信貸規模的增加,預示著房地產項目融資更快捷更便利,保交房的繼續推進更有保障。截至11月13日,保交房攻堅戰推進有力,全國已交付285萬套,保障購房人合法權益的同時,也對市場預期帶來有效改善。
此外,還要釋放市場潛在需求,從供需兩端著手進一步激活房地產市場。
立足當前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矛盾,在供給結構方面,保障性住房供給相對不足,大城市房價高,新市民、青年人住房負擔較重。住房需求方面,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續升級,居民對提升居住品質的願望更為強烈。
因此,通過“四個取消”“四個降低”降低購房成本,加大保障房建設以及城中村改造等,將為房地產市場注入新的需求。
從房地產市場的中長期趨勢來看,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有發展空間。我國仍處於城鎮化發展中后期,持續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將釋放房地產市場更大需求潛力。
(三)
傳統的房地產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未來的房地產將向何處發展?
去北京參觀一次中國建筑科技展,也許你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打開房門,屋內的燈光、窗帘、音樂會自動開啟,歡迎主人回家﹔來到客廳,坐在沙發上按動按鈕,對面的牆櫃緩緩前移,一會兒就“變”出一個兒童“小游樂園”……這是記者近日在中國建筑科技展的“好房子樣板間”看到的一幕場景。
房地產發展,民生是最終落腳點。
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提升居民居住品質和幸福感是未來房地產發展的方向。通過科技賦能、創新引領,無論是新房子還是老房子,都要變成好房子。
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是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房地產開發、交易和使用制度,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新機制等,是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內容。
我國房地產市場已走過20多年高速擴張階段,過去的發展模式已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是大勢所趨。
打造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房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從支撐城市擴張轉向參與城市更新,從增量拉動轉為增量存量聯動……房地產發展要圍繞老百姓在新發展階段的多樣化住房需求,從戶外環境、適老化、綠色低碳等方面著力,推動住房建設品質全面升級。
當前,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范圍從最初隻有35個大城市擴大到全部地級及以上城市。已有1632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在各大城市落地。1至10月,全國已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317萬套(間)﹔到今年底,可幫助超過1000萬困難群眾改善住房條件。
積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系統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是房地產業未來發展的重心。全國已實施城市更新項目超過6.6萬個,累計完成投資2.6萬億元,城市更新行動實施帶來的綜合性成效正在逐步顯現。2024年,全國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4萬個,前10個月已開工5.3萬個。
協同聯動,防止大起大落,才能實現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
房地產行業正處於新舊模式轉型的關鍵期。迎難而上,主動破局。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各地各部門正同心協力,打好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組合拳,讓這些政策的效果充分顯現。
房地產高質量發展,將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更多新動能,為建設適應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好房子”提供更有力支撐。
(據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齊中熙、王優玲)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09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