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臨縣:做強香菇園區 帶動農戶致富
冬至將近,走進臨縣白文千畝棗木香菇特色產業園區,一排排香菇大棚內,朵朵香菇如小傘般綻放,圓潤飽滿,甚是壯觀。菇農們穿梭其間,採收、裝筐、搬運、分揀,一派繁忙景象。
“2024年年初,臨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重點打造白文千畝棗木香菇特色產業園區。為此,我們整體投入近6000萬元,已發展為佔地1207畝、1041個菇棚的香菇特色產業規模,年總產值達6800余萬元。”白文鎮黨委書記劉濤介紹,香菇產業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強勁動力。
白文鎮香菇產業的不斷壯大來源於“黨建引領、園區發展、產業共富”的發展模式。南庄村毗鄰218省道,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發展初期,在南庄村“兩委”主導下,香菇種植區域集中規劃在省道兩側,堅持走園區化發展道路,就近共享公共資源。同時,由菇農推選出致富能手和帶頭人,組成香菇園區管理團隊,水、電、路、冷庫等設施建設費用與開支全部按種植菌棒數分攤,最大程度節約成本,發揮出集約效應。在園區建設運行上,村黨支部統籌管理,做好兜底保障服務,成立臨縣南庄香菇協會,統一協調處理管理、技術、銷售等環節出現的各種問題與難題。
南庄村黨支部書記李秋平介紹,引進香菇產業初期,村黨支部發動黨員帶頭參與,8名黨員帶頭種植香菇。后來逐步形成“黨員帶頭,農戶為主,多元投入”產業發展格局,先后吸引30余名外出成功人士返鄉創業,成立25個棗木香菇種植合作社。“這些能人不僅帶來2500萬元產業資金,還帶回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經營理念,為壯大香菇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原南庄村黨支部書記賀談慶是2016年最早一批香菇種植的參與者。起初,他組織4戶鄉鄰通過流轉42畝土地,利用脫貧戶小額貸款做本金,建起出菇棚26棚、養菌棚7棚,菌棒42萬棒。經營採用統一制棒、採摘、結算的方式,3年后還清本息,每戶分紅10萬元。在黨員干部帶動下,晨勝種養農場、劉二飛種養有限公司等專業合作社相繼成立,香菇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縣政府支持力度很大,連年為園區進行基礎設施投資,今年又投資1000多萬元對園區實施硬化道路、排水渠、擋牆、水井、變壓器升級改造等基礎設施項目,為菇農們創造了良好發展條件。”白文鎮鎮長王源遠介紹,從去年到今年,菇農們自投近億元資金,從自制菌棒到注菌、刺孔、翻棒、上架、注水、採菇等環節,帶動全縣千余名勞動力創業就業。
“園區解決勞動力多達1000余人,本村400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南庄村原會計郝秀生深感欣慰。“我們的棗木香菇品質優、市場前景好,產品遠銷多地,菇農戶均年收入10萬元以上。”李秋平笑道。(記者燕中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