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發展工匠精神 加強文物保護修復
彩繪陶器、壁畫的褪色剝落,木構建筑虫蛀和霉變……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各類文物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而文物保護與修復,則肩負著延續歷史的使命,讓這些寶貴的遺產得以重煥生機。近日,“匠心傳承·技能興國”山西省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人才交流活動在太原舉辦,我省文物工匠們圍繞弘揚工匠精神、傳承優秀技藝與提升職業技能展開交流,共同探討文物保護的未來及工匠精神的傳承發展。
文物蘊含著豐富文化內涵,是不可再生的重要精神寶庫,加強文物保護和修復是讓文物活起來、發揮文化傳承作用的基礎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物保護修復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加大國家支持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發揚嚴謹細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來,久久為功,做出更大成績。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文物保護修復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人才體系更加健全,能工巧匠、高層次研究型人才、文物保護志願者和社會組織等各類文物保護修復隊伍快速壯大。
山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文物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肩負著重大使命。我省擁有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1處,位居全國前列。現存古建筑2.8萬余處,其中,元代及元代以前木結構古建筑500余處,佔到全國80%以上。山西境內低級別文物數量龐大、分布零散,一直以來低級別文物存在保護任務繁重、管護力量不足等問題。為支持低級別文物保護任務重且財力確有困難的市縣,2023年全省安排資金3.58億元,用於低級別文物修繕保護。
文物保護修復是一項科學復雜的系統性工作。做好文物保護修復工作,需要一支強有力的專業化人才隊伍支撐。近年來,文物保護專業學科地位顯著提高,原來已經開設相關專業的高校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越來越多的高校新開設相關專業,為高層次文物保護修復人才培養作出重大貢獻。但是,與豐富的文物資源、繁重的文物保護任務、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文物保護人才隊伍的數量、文物事業專門人才總量仍然不足。要完善文物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准體系。加強職業能力建設,發揚嚴謹細致的工匠精神,統一標准認定,為文物行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職業教育培訓提供科學依據。要完善人才發展的評價激勵與保障政策,關心愛護文物科研工作者,支持和鼓勵更多優秀專業人才從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
隨著科技進步,文物保護和修復已變成了科技與藝術結合的跨學科專業。從考古發掘到文物保護,從價值闡釋到展示傳播,文物和科技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科技對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明顯。我們要不斷健全完善文物保護修復學科體系建設,提升文物保護修復科技水平,加強文物保護修復方面的人才培養,更好保護和傳承珍貴而豐富的文化遺產。(王立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