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新觀察】科教興醫的山西實踐

2024年12月24日08:28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開設科研門診,邀請專家為本院科技工作者答疑解惑。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開設科研門診,邀請專家為本院科技工作者答疑解惑。

12月10日,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省內三級醫療機構分管院長、科技部門負責人以及各三級醫院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代表200余人齊聚一堂,參加全省三級醫院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培訓。具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豐富經驗的知名專家授課,培訓聚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研究課題的設計思路和熱點領域、“國自然”申報工作的經驗思考、科研思維及科研設計原則等主題,為參加培訓人員提供全面且深入的國家自然基金申報指導。這次培訓也是提升我省三級醫院科研能力、推動學科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近年來,省衛生健康委著力深入實施科教興醫戰略,通過加速研究型病房等支撐平台的建設、充分發揮“科研門診”等項目孵化器的功效、鼓勵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標高水平研究等多項舉措,加快建設高水准科技創新與轉化中心,為我省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建設研究型病房

構建一站式臨床研究服務平台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山西醫院(山西省腫瘤醫院)是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單位,醫院充分利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以下簡稱總院)的優質醫療資源,構建一站式臨床研究服務平台。 “這裡是我省建立的第一家研究型病房,是在國家藥物和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備案管理系統中備案的臨床試驗機構,目前有30張病床。病房從去年7月建立到現在,注冊的臨床研究的項目數近900項。其中,一期研究100多項,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項目207項。”山西省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馬晉峰告訴記者。

“一站式服務是我們最大的亮點。病房可以提供從方案設計、立項倫理審批、項目執行、過程質控到結題歸檔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務。病房承接醫療器械,包括體外診斷試劑及I—IV期藥物注冊臨床試驗項目。”馬晉峰介紹,“這一管理模式也是我們整體復制了總院研究型病房的運行狀況。”“從病房籌建到現在,總院的王鑫醫生手把手帶教,加速推進病房建設。同時,病房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也會到總院學習三個月,總院也是一對一帶教。”山西省腫瘤醫院副院長楊曉棠介紹。

“我過去是一名呼吸科醫生,現在專職負責研究型病房的工作,深刻體會到了臨床實踐與科學研究之間的差異與聯系。”該研究型病房副主任朱海波說,“在臨床工作中,我們更側重於病人的即時治療和護理,而臨床研究則要求我們以更加系統和規范的方法來評估治療效果、管理不良反應,並記錄詳細的數據以便於分析和學習。參與臨床研究后,我開始用科研的思路去指導臨床工作,這種能力是臨床醫生向研究型醫生轉變的重要標志。”現在,朱海波承擔著病房的管理工作,涉及臨床試驗的設計、執行、監督等多個方面。“我們欣喜地看到,研究者發起的研究項目數量在大幅增加,這將加速我們的科研轉化,也給原始創新更多機會。”朱海波說。

開設科研門診營

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和積極的科研生態

參加醫院開設的科研門診,請資深流行病學專家姚天教授幫助指導,修改項目設計思路。這是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博士后高耀成功申請到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的“秘訣”之一。 2022年11月,山醫大一院開設了科研門診,為科研人員提供科研活動咨詢、個性化的科研指導和解決方案,有效提升了醫院科研可持續發展能力。“2021年入職時,我是藥學的博士生,此前的科研訓練多數是基礎研究,在臨床研究方面缺少經驗。現在我的工作方向是老年期抑郁症研究,但在實驗設計方面遇到了問題。”於是,高耀來到科研門診請姚天老師幫助,“姚老師敏銳地發現我的實驗分組不符合臨床實際,於是姚老師幫我分成不同的亞型。這很關鍵,因為最后研究結論要回歸到臨床工作去解決實際問題,這給了我很多啟發。”

山醫大一院科技處負責人劉曉東介紹,科研門診以“預約制”和“分診制”開展服務。醫務工作者整理出科研問題,向科技處提出“預約”申請,科技處根據其問題精准匹配相關領域專家。醫院專家庫涵蓋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及交叉學科等多領域人才,秉承“精准醫療”原則,進行“一對一”指導,另外還將信息化管理引入到科研門診管理和運行中,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高科研門診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科研門診按照不同形式,分為科研“常診”“專診”“急診”和“會診”。科研“常診”聚焦臨床研究的“多發問題”,在臨床研究選題、方案設計、執行和管理、數據統計方面提供指導和幫助,是醫院科研門診的特色﹔科研“專診”打開項目申報的“綠色通道”,在申報科研項目階段組織各領域專家進行“一對一”指導,以期提高申報成功率﹔科研“急診”解決科研的燃眉之急﹔科研“會診”著力科研的“疑難雜症”,由科技處組織相關專家入駐科室,開展階段性指導和幫扶。2024年1月至今,科研門診已為186人次提供咨詢服務,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和積極的科研生態。

以“國自然”為引領

激發醫院科研發展動力

國家自然科學獎被視為衡量醫院科研水平的核心指標。它有助於推動科技創新和學科發展,構建良好的科研氛圍和文化,整合科研平台和資源,並為人才培養和激勵提供支持。 2024年山西白求恩醫院(同濟山西醫院)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報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共獲批11項資助。“2023年9月份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啟動會以后,我們從醫院層面、科室層面和個人層面全面展開輔導工作。”山西白求恩醫院(同濟山西醫院)科研部部長、腫瘤中心/腫瘤學教研室主任梅齊介紹,醫院每月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進行集體輔導,各科室也根據自身研究方向,積極聯系專家進行一對一輔導。去年醫院共組織了近50場輔導活動,邀請專家總數超過60位,累計輔導300余人次。

“職稱晉升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挂鉤,比如,博士畢業獲得青年項目可直接晉升副高。”在山西白求恩醫院(同濟山西醫院)院長劉先勝看來,政策激勵是關鍵措施,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申報的積極性。除了在職稱晉升方面,醫院還根據不同情況制定了一系列的獎勵政策。

“在申報過程中,我們始終注重申報質量與效率的提升。”梅齊介紹,一方面,鼓勵申報人員積極與專家溝通,根據自己的專業和研究方向選擇合適的輔導專家。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形式審查工作,確保申報材料的規范性和完整性。此外,在項目評審時,有意將申報人員按照基礎和臨床進行了分組,並邀請了基礎和臨床研究方面的專家進行評審,從而確保了評審的針對性和專業性。

“這些措施不僅提升了醫院的科研能力,還培養了更多的科研人才,為醫院的科研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劉先勝說。

加強多方位部署

健全科技創新基地平台體系

目前,省衛生健康委著力推進科教興醫建設,通過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做好科研立項工作、深化科研臨床結合、發揮科教支撐作用等舉措,補齊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短板,加強科技創新多方位部署,不斷健全科技創新基地平台體系。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在提升科研創新能力方面,以學科建設為抓手,重點建設10個拔尖學科和50個優秀學科,形成重點學科、重點建設學科、省市共建學科和省市縣共建學科四位一體的多元化學科布局,從科學研究、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全面提升全省衛生健康領域科研創新能力。

在做好科研立項工作方面,分層次、抓重點落實好立項工作。重點力爭國家級重大項目和國家自然基金取得新突破。推動省級醫院國考沖擊百強優勢醫院榜上有名,與省科技廳聯合資助培育儲備國家級項目。持續加強國內外頂尖專家對我省醫教研的高質量發展。助力促進三級診療體系,提高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和人才隊伍醫療水平。

在深化科研臨床結合方面,科學謀劃科研項目指南方向,從預防和臨床實際出發,緊盯我省疾病譜高發病、地方病、職業病等,以解決我省人民健康需求、促進臨床科技成果轉化、降低外轉就診率為目標,精准把握我省衛生健康領域面臨的重大需求,建立衛生健康關鍵科學問題指南方向並動態調整。在發揮科教支撐作用方面,統籌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體發展。

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張波表示:“我們要努力推動科教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健康山西的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記者手記

以科技創新點燃衛健事業發展“新引擎”

醫學的進步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推動。科技創新不僅能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還能彌補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的不足,尤其是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面對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新期待和需求,科技創新與科研成果轉化已成為推動衛生健康領域高質量發展、加速“健康山西”建設的必然趨勢,以科技創新點燃衛健事業發展“新引擎”已成為必然選擇。

目前,我省正在系統推進科技創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實現衛生健康科技創新全鏈條部署和全領域布局。期冀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實現更多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培養、更多高水平醫學科研項目的落地、更多高精尖醫療技術的應用,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記者秦洋 通訊員郝東亮)

(責編:段思齊、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