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人才發展之路
——回眸山西“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工作
2021年,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四部門共同啟動實施的“西部之光”訪問學者(以下簡稱“西部之光”)項目首次將山西納入選派范圍,我省開始選派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到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及東部地區所屬研究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等單位進行為期1年的研修學習。
自啟動以來,我省共選派4批、28名人才到省外重點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單位研修深造。
輸血 嚴格選拔 唯才是舉
如何選拔訪問學者,選擇哪些領域的人才做訪問學者?“我們根據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山西的重大使命任務,嚴格按照‘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管理辦法的規定,制定詳細的選拔標准和程序評選推薦訪問學者,力求精准選拔,優中選優,真正讓每一名訪問學者成為連接東部先進理念與山西本土實踐的橋梁。”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確保有潛力的中青年科研骨干能夠脫穎而出,山西採取個人申請與組織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嚴格科學的選拔,真正將訪學的“金鑰匙”公平公正地交給最符合條件的人才。比如,晉中市准確把握要求,從個人履歷、單位考核情況、思想政治等多方面對所有初步人選進行綜合考察,“大浪淘沙”確定最終人選。
“我市重點聚焦破解全市醫療系統高層次人才自主培育體系不健全等‘老大難’問題,最終選派李曉瓊、李妲妲2名訪學人員,委以重任。接收方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結合我市推薦兩名訪學人員的專業背景、工作經歷和學習需求,專門安排相應領域的高水准導師,制定培養方案,增強訪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力求讓訪學之旅有的放矢,收獲滿滿。”長治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相關負責同志說。
為確保研修效果及人才培養的質量,我省地方財政給予大力支持,為每位學者提供培養專項經費,涵蓋了他們在研修期間的培養費用,還包含了食宿補貼,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與研究中。
“人才選派后,我省採取多種形式的全程跟蹤服務,確保人才在新崗位上的適應性和成長性。”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陽泉市建立了訪問學者外出學習常態化聯絡管理工作機制,切實做好訪問學者的日常管理、考核等工作﹔忻州市不定期電話聯絡訪問學者、定期查驗派出單位服務跟進情況,全方位提升跟蹤管理和服務保障的質量水平﹔臨汾市積極爭取與接收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推動挂職成效、訪學成果最大化。
造血 渴驥奔泉 刻苦鑽研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中心是神經內外科的‘泰山北斗’,我有幸跟隨天壇醫院神經介入名師系統學習了神經介入技術,參與並完成了多例復雜的手術操作,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感謝組織給我這樣的學習機會。”臨汾市中心醫院孫震感激地說。 像孫震一樣,踏入夢寐以求的研修單位、師從業內頂尖專家的訪問學者不乏其人。有別於一般的培訓模式,“西部之光”培養單位採取參與課題與研修學習相結合的方式,為訪問學者提供大量參與重大項目、課題研究的機會,真正讓訪問學者在1年的時間裡收獲最大化。
一年時間,能學到什麼?各培養單位因材施策、因材施教,通過配備導師、開放資源、課題研修、學員活動等方式提升學員業務能力。孫震在導師的悉心指點下,在經橈動脈入路顱內外介入手術上取得了顯著進展,回到單位后完成了醫院首例“經橈動脈入路頸動脈支架置入術”與首例“經橈入路大動脈閉塞性腦梗死動脈取栓”。研修期間還積極參與課題,撰寫了4篇英文學術論文,其中2篇已被SCI期刊錄用。忻州市代縣雁門關文物保護所職員馮宇,借助首都師范大學數字圖書館資源,以基層文物實踐工作為例,撰寫基層文物工作的調研報告。古交市中心醫院林春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焦力群的指導下,熟練地掌握每種器械的性能及應用技巧。大同市第二人民醫院樊燕青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訪學期間,作為第一作者出版專著《臨床醫學與診斷——產科學與腫瘤學》。介休市中醫醫院張強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吳宇峰教授指導下,編撰《李東垣臨証心法》一書中的學術思想內容及其對后世的影響部分,即將出版發行。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吳鵬程在導師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楊富學的指導下,一同赴莫高窟、西千佛洞、東千佛洞等進行學術考察,為今后撰寫學術論文積累了一手資料。
神池縣人民醫院張瑞翔,在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廣東省口腔醫院)作為助手,配合院長完成全院第一例利用種植機器人完成下頜四顆種植體同時植入的手術。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史俊瑋,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學習掌握了再發性大腸惡性腫瘤患者的手術治療前評估和術式選擇、NOSES手術、“一針法”行回腸暫時性造口手術等基礎理論和實踐操作技能……
聚沙成塔,一年時間,雖短猶長,訪問學者在各自領域內大放異彩。
活血 學成歸來 反哺家鄉
通過“西部之光”的錘煉,一批又一批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在專業技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不少訪問學者表示,學成之后,自己將所學所得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對個人成長和所在地區的發展大有裨益。
一位“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就是一座“富礦”:臨汾市人民醫院孫振偉學成歸來后,先后率領團隊獨立開展了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退變性脊柱側彎、先天性脊柱側彎等多項新技術的運用,讓更多脊柱側彎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有效治療。忻州市保德縣中醫院郝裕峰滿載而歸,將所掌握的先進針灸學術思想及方法推廣到醫院科室、各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培養了一批素質過硬、技術精湛的專業技術人員,成為當地百姓健康的“守護者”。
情誼不斷,合作長存。得益於訪問學者牽線搭橋,選派單位與研修單位的聯系不斷加強。雙方通過訪問交流、赴基層考察等方式廣納博引,主動與研修單位建立協作關系,攜手並進,共謀發展。
運城市平陸縣果業發展中心李斐在研修單位導師的“牽線搭橋”下,邀請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張冬青研究員對當地落葉果樹間作油菜模式進行調研指導。經推廣示范,目前平陸已在全縣實施果園間作“雙低”油菜300余畝。晉中市太谷區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白曉靜就當地冬茬溫室和早春茬拱棚面臨的灰霉病問題開展研究,並與市、縣動植物檢疫站、蔬菜站、種植戶積極溝通,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課題組老師開展專題培訓,向當地的農技人員和種植戶傳授新理念、講解新技術、介紹新裝備,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們將繼續發揮和擴大‘西部之光’品牌效應,選派更多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到先進地區,大力培養山西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要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