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國際國內

各地因地制宜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讓更多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政策解讀)

本報記者 常 欽
2025年01月19日08: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自然資源是形成和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物質基礎。日前,自然資源部印發《關於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著重從夯實資源和空間基礎、提升資源要素供給和配置效能、創新新機制三個方面,對推進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進行了部署。

  近年來,自然資源部門健全自然生態系統保護機制,推動高水平保護自然資源,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在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過程中,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哪些特色做法?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高水平保護自然資源——

  綠水青山顏值更高

  “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導入”,各地通過生態保護修復、系統治理,增強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並運用各類政策發展接續產業,推動生態價值轉化。

  鱗次櫛比的光伏板、晝夜旋轉的“大風車”,曾經荒蕪的茫茫戈壁正被一片片“藍海”取代。甘肅臨澤縣的做法,正是“沙裡淘金”的生動實踐。臨澤縣治沙林場場長楊向剛介紹,當地創新“光伏+”產業模式,大力發展特色沙產業,培育復合型沙產業新業態,走出了一條“生態改善、產業發展、民生提升”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之路。臨澤縣通過數十載治理,已營造防風固沙林20.6萬畝,沙區林木覆蓋率達到27.1%。

  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李廣泳教授表示,與臨澤縣類似的防沙治沙重點區域,可以通過統籌沙區治理和綜合利用,發展種植、養殖、加工、生態旅游等產業,形成“治沙造林+生態修復+特色產業”模式,不斷提升沙區生態產品供給和價值實現能力。

  坐擁駱馬湖、洪澤湖,眾多河流鑲嵌其間,江蘇宿遷市將“引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目標和理念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全過程。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王永介紹,宿遷市統籌規劃森林植被修復、濕地修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高標准農田建設等12大類、83項重點生態修復工程。同時,將保護修復要求納入土地供應方案,實現生態產品供給增加和價值轉化的“雙贏”。

  “夯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資源和空間基礎,這是生態產品的‘生產環節’。”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司司長王薇介紹,高水平保護自然資源,就是要強化國土空間規劃戰略引導,嚴格自然生態保護空間底線約束,實施自然生態系統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厚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綠色底色。

  高質量賦能自然資源——

  價值實現動力更強

  江西九江市選取八裡湖等六宗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作為江西首單整體出讓標的物進行公開出讓。競拍企業以28.73億元競得其15年經營使用權,探索了整體收儲、設權賦能、整體評估、整體配置、收益共享、多元共治的自然資源資產價值實現新路徑。

  賦予權能推動自然資源價值增值,一組數據很說明問題:組合供應前,六宗湖泊每年僅產生收益約0.2億元,15年預計產生收益總共才3億元﹔組合供應后,15年收益達到28.73億元,是以前收益的近10倍。九江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李英富介紹,六個湖泊集中形成“資產包”后整體配置,所得收益市、縣按比例分成,用於生態保護修復和經濟發展,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資金護資源”的良性循環。

  “提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資源要素供給和配置效能,是生態產品的‘配置環節’。”王薇介紹,高質量賦能自然資源,就是在明晰產權、確權登記的基礎上,編制自然資源資產配置方案和實施計劃,分類劃定儲備片區和配置單元,有序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將單要素的土地出讓變為多要素的自然資源資產組合標的供應,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動力”更強。

  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賈文龍介紹,整合分散的各類資源資產,將多要素自然資源整合為資產組合標的后整體配置,能夠推動解決單一要素配置效益低、保護使用碎片化等問題,讓綠水青山等自然資源“變資產、聚資本、獲資金”,促進資產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

  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

  金山銀山成色更足

  不久前,自然資源部發布第五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包括廣東深圳市福田紅樹林保護碳匯全鏈條交易、陝西漢中市留壩縣促進生態保護與價值實現協同發展等10個案例。

  紅樹林作為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統之一,碳匯能力是森林碳匯的10倍。深圳市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唯一處於城市腹地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3年9月26日,深圳完成全國首單紅樹林保護碳匯拍賣。2024年11月20日,廣東江門恩平市鎮海灣紅樹林保護碳匯在深圳成功拍賣,成交金額超198萬元,實現了藍碳交易跨區域互聯互通。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處副處長王歡歡介紹,深圳市以紅樹林保護碳匯為切入口,探索構建覆蓋調查監測、確權登記、碳匯計量、底價評估、市場交易、金融支持的藍碳全鏈條交易機制。

  推動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協同發展。各地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構建生態產品產業化經營開發機制,科學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推動產業化經營,促進生態和產業融合發展。

  留壩縣地處秦嶺南麓腹地,森林覆蓋率達92.03%。當地立足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優勢,整合閑置自然資源資產、村集體資產並進行一體化管理和運營,發展特色養殖、林下經濟、生態旅游等綠色產業。構建帶農增收模式,縣、鎮“兩山”公司牽頭,帶動農戶將閑置房屋等資產入股經營,通過打造精品民宿等產業,吸納當地群眾就近務工,就地掙薪金、年底分紅利,累計實現經營收益1100萬元,村集體累計流水分成330萬元,村民分紅65.5萬元,每年帶動銷售當地特色產品30萬元,實現了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路徑。”王薇介紹,自然資源部已印發5批53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作為對各地實踐成果和典型模式的總結,《意見》明確了自然資源領域促進“兩山”轉化的總體要求、主要內容和關鍵舉措,將進一步指導各地實踐,培育和發展綠色新動能。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9日 02 版)

(責編:段思齊、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