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余件珍貴文物訴說古城1500年輝煌歷史
【記者帶你游山西】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城牆裡的時光隧道
汾水潺潺,承載著千年的滄桑與故事。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宛如一座時光的寶庫,靜靜地訴說著那段永恆的歷史篇章。這座博物館巧妙地嵌於城牆之內,記載著晉陽古城從興建到焚毀整整1500年輝煌歷史。
於2024年1月19日正式開館的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位於晉陽古城遺址南側奉宣街大夏門內,是一座集文物考古、收藏、展陳、保護、研究、教育、旅游觀光功能於一體的專題類博物館。核心展覽區以“古城”為主題,講述了晉陽“故事”,深刻詮釋了“晉陽文化”對中華文明歷史進程產生的貢獻。
踏入館內,記者仿佛走進了一條長長的時光隧道。從序廳、肇建晉陽、名都並州、霸府別都到盛唐北都,再到錦繡太原,各個展區的精美陳列和豐富史料,加上聲光電等科技手段,生動展現了晉陽古城傳奇般的歷史畫卷。
序廳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古城門,寓意著穿越晉陽1500年的時空、探尋城市文明之源。展覽標題“晉陽雄異”,文字源自晉陽古城二號建筑基址出土碑刻:“晉陽”與博物館主題相呼應、“雄異”代表杰出卓異,“晉陽雄異”則寓意著晉陽古城的卓越不凡以及在我國歷史中的獨特作用。
序廳中,一塊古朴的“晉陽宮”殘碑映入眼帘,它見証了歷史的滄桑,而今靜靜地躺在那裡。這塊珍貴的殘碑是考古工作者於2016年在晉陽古城二號建筑基址中發現的,上面殘存有“隋之晉陽宮”等20余字。隋煬帝楊廣即位前曾為晉王,並州總管,即位之后,憑恃雄厚的國力,大興土木,晉陽宮也就在此期間重建,《隋書》《元和郡縣圖志》等文獻對此均有記載。該碑佐証了氣勢磅礡的晉陽城就在腳下。
在柔和的燈光映襯下,展櫃中每一尊陶俑都映射著光芒,展露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其中一個男侍俑戴籠冠,雙手平置胸前,上穿右衽短衣、下著褲,陶俑表面有彩繪痕跡。這是目前太原出土的唯一一件西晉俑,造型中規中矩,形象古拙質朴、呆萌可愛,表現出魏晉時期陶俑制作的總體水平,它是研究本地區俑作藝術史的珍貴資料。
博物館內,一個巨大的模型生動地展現了唐代晉陽城的雄偉。晉陽城規模在唐代達到了頂峰,由“西、中、東”三城構成,佔地面積東西達十二裡,南北八裡又二百三十二步,周長四十二裡。站在這裡,腦海中可以想象到當時晉陽城街巷縱橫,寺觀林立,是何等的商業發達、繁榮昌盛。
但是到了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平滅北漢政權,下令“火焚水灌”晉陽城。趙宋一炬,輝煌1500年的歷史名城毀於一旦。其后千年,晉陽古城遺址上少有大規模建設,致使焚毀之時的古城——唐、五代時期的城市遺址得以完整保存。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考古學家們開啟了晉陽古城考古的歷程。之后一代代考古人踏遍青山、田野、村庄間的每一寸遺址,借助探鏟與手鏟一點點去尋覓、清理、記錄、闡釋,掀開了晉陽古城那神秘的面紗。
如今,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的藏品豐富多樣,包括細膩的陶范、多樣的建筑構件、精美的動物紋方磚和典雅的蓮花紋方磚等珍貴文物2000余件。它不僅是一座展示文物寶藏的殿堂,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在激發人們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憧憬的同時,也為太原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編后
時逢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開館一周年之際,本報記者聯袂專業講解員,以短視頻為媒,帶領大家走進這裡,賞珍貴文物、聽歷史故事,通過全方位、沉浸式的體驗,領略晉陽古城1500年歷史的魅力。了解太原歷史,才能講好太原故事﹔講好太原故事,才會吸引更多人走進這座城市,感受其獨特的文化魅力。(記者李志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