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推動“鄉村著名行動”
讓鄉村亮名 促鄉村知名(視線)
在湖南省瀏陽市蒼坊村陽谷河上有一座修建了數十年的小橋,原先一直被村民們喚作“老屋橋”,因瀏陽方言中“老屋”與“老虎”發音相同,村民們后來都習慣叫它“老虎橋”。在“鄉村著名行動”中,當地根據村民們的建議將其正式命名為“老虎橋”。這個名字不僅符合村民們的使用習慣,也寓意著橋梁如虎添翼,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與新希望。 |
雖是冬季,洞庭湖畔的千年古城湖南省岳陽市依舊游人如織。除了岳陽樓、君山島等熱門景點,當地的鄉村旅游也悄然興起。日前,岳陽市民政局發布雲溪區無名鄉村道路命名公告,“賢德路”“老街路”……在村民們的期盼中,35個村的124條鄉村道路正式有了新名字。
更新鄉村地名9368條,設置維護鄉村地名標志13515塊,安裝樓門(戶)牌194801塊,採集錄入國家地名信息庫鄉村地名9341條……自2023年9月“鄉村著名行動”在湖南省拉開帷幕以來,一個個嶄新地名進入人們視野,定位地理坐標,解鎖塵封記憶,勾連文脈,喚醒鄉愁。
村道得名,快遞到家
“從前,村庄周邊道路沒有名字,快遞員找不到村民的地址,村民還得騎個摩托車去拿快遞。”煤炭壩社區居民謝柯運說,“道路命名后,快遞現在可以直接送到家門口,日常生活方便多啦!”
煤炭壩鎮位於湖南寧鄉西北部,煤炭開採歷史悠久,有“湘中煤都”“百年煤城”之稱。2014年,煤礦相繼關閉后,鎮上開辟了轉型發展的新路子,建設60余個美麗宜居村庄,新建和提質改造道路200余公裡,鎮域路網貫通,實現通村入戶,卻存在道路無名、名稱隨意等情況。
2024年2月,長沙市“鄉村著名行動”啟動儀式在煤炭壩鎮舉行。鎮上結合民俗文化、產業特色、自然景觀等因素,對道路、橋梁等地名進行分類畫像,明確了地名調查、規范命名、標志設置、採集上圖、地名保護五大任務,完成了65條道路、38座橋梁要素信息收集,對160處路牌點定位。
以開展“鄉村著名行動”為契機,煤炭壩鎮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對產業園區道路進行了主題突出的命名,如“安防路”“安興路”等,並按照國家有關標准設置了路名牌。煤炭壩鎮賀家灣村的村干部李國華說:“通過‘鄉村著名行動’,村上的主要道路都有了名字,居民點、採摘園、農家樂有了指向,本村群眾出行更方便,不少外地游客也能在美麗鄉村自助暢游。”
激活地名,賦能產業
湘潭市雨湖區位於湖南省中部的湘江之濱,因境內有千年名勝“雨湖”而得名,因水陸交通發達,客商過往頻繁,自明清以來素有“金湘潭”的美譽。
近年來,結合“鄉村著名行動”,雨湖區挖掘史料,講好地名故事,提升鄉村地名建設水平,讓“三義井”“觀湘門”等即將消失的地名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著名,一地一說一特色”的鄉村地域名片。
如何激活地名文化,助推產業發展?
有的放矢,專業跟進。雨湖區聘請文化、歷史、地理相關專家等16人,建立地名專家庫,指導鄉鎮(街道)組建鄉村地名專家小組,通過收集查閱歷史資料,參與標准地名圖錄典志的編纂審稿、地名採詞建立等工作,反復求証,去偽存真。
有了地名,還要宣介,雨湖區開展“身邊的文化自信——地名故事”活動,收集整編“夕陽下的銀杏樹”等地名文化故事61篇,設計地名文化宣傳欄目,在區融媒體中心APP、服務信息平台發布“地名+文旅”“地名+美食”等圖文視頻,實現了文化普及的潤物無聲。
聚焦“地名+發展”,賦能鄉村全面振興。雨湖區以互聯網地圖上標注的鄉村地名為“錨點”,採集上傳農家樂、種植養殖基地、農業合作社等惠農助農興趣點625處,方便快遞進村、農產品進城。注重挖掘本土產業背后地名文化,將地名文化與特色農產品、傳統工藝品有機融合,先后培育九華紅菜薹、沙子嶺豬等“鄉字號”“土字號”地名產品品牌,有效帶動村民增收。不久前,在民政部開展的“鄉村著名行動”典型經驗做法征集工作中,24個縣(市、區)的典型經驗做法獲全國推廣,雨湖區位列其中。
開展鄉村地名採集上圖的地名織網行動,是湖南實施“鄉村著名行動”的另一大舉措。鼓勵村民運用“鄉村著名行動微信小程序”,將具體的地名上傳到小程序上,待審核通過之后,就可以在地圖上進行查找,提高了地理信息的精確性和實用性。
湖南常德臨澧縣停弦渡鎮種植大戶王忠意,種植了100多畝黃金硒柚。此前,每到硒柚採摘季節,王忠意都要請人到道路口設置臨時指路牌,引導游客到採摘園採果。看到市民政局微信公眾號推薦的地名採集上圖小程序后,王忠意將“停弦黃金硒柚採摘園”上傳到高德地圖,很快通過了審核。2024年11月,正值硒柚成熟季,有了導航精准定位,更多客戶直接到採摘園採摘購買,硒柚銷量比往年提升了25%,王忠意由此增收36.5萬元,感嘆這是“地名帶來的力量”。
特色入名,歲月留聲
人依地棲,名以存志,道路的名字是一方百姓與腳下土地最直接而深刻的連接之一。湖南多地在鄉村命名中也在深挖地方文化,從中獲得啟發。
2023年以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共新增鄉村道路等命名1300余個,設立標志牌930塊,採集興趣點上圖3395個,為織牢鄉村地名密度廣度、建立鄉村標志體系,促進城鄉地名信息公共服務均等化開展了有益探索。
湘西州古丈縣在地名命名中,把歷史文化、人文景觀、特色產業、時代精神融會貫通。在古丈縣默戎鎮鄉村地名中,古丈籍州人大代表龍玲芝根據苗族有打鼓的習俗,提議把原來的“四方坪路”,改為“四方鼓舞路”。當地還結合特色產業,分別命名了“茶園路”“茶谷路”“茶韻路”等。
傳承地名文化,湖南婁底深入挖掘老地名,開設“婁底地名故事”宣傳專欄,尋找挖掘群眾耳熟能詳或正逐漸被遺忘的地名故事,充分結合地域屬性,確保地名既命名嚴謹規范,又反映文化內涵,展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集體印記。
婁底冷水江市禾青鎮是湖南省小城鎮建設的示范鄉鎮,轄區內道路縱橫交錯。2024年8月,禾青鎮道路命名工作正式啟動,摸排、登記、征求意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轄區內的51條道路名稱就有了初步結果。“老七隊路”“文昌路”“雙梓灣路”“桐木路”“新鋪路”……一個個地名的出現,勾起了很多人的鄉愁記憶。如“老七隊路”,老七隊屬原禾青鎮橋頭村七隊,后來因人口增長及社會發展改劃為七、八、十三組,老七隊曾經為當地的農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為紀念老一輩的勤勞奉獻,這條路由此命名。
安化縣作為湖南省面積第三大縣,鄉村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煙溪鎮位於安化縣西部,在實施“鄉村著名行動”過程中,溯流探源,注重地名文化挖掘整理與保護傳承,以文化為根,為鄉村著名。當年紅軍長征途經安化,煙溪鎮通過採訪百歲老人,核實並命名“雙煙”“臥龍”“十八渡”“長嶺坡”“分水界”“留茶坡”“紅軍路”等新地名,將革命先輩的精神通過地名的形式發揚傳承。
為地名尋根,知來路﹔為鄉村著名,向未來。湖南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副處長劉謀益介紹,目前國家地名信息庫湖南省數據超174萬條,總數居全國第一。湖南突出信息應用,採集上圖百度、高德地圖平台的鄉村地名(含各類興趣點)超3.7萬條。突出文化傳承保護,全省有9個市州出台政策建立地名保護名錄,開展鄉村地名文化宣傳活動858場次,累計服務約100萬人次。“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化鄉村地名的管理和服務,讓鄉村亮名、促鄉村知名。”劉謀益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5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