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醫療服務 老百姓體驗更優

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強醫療服務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隨著智慧醫療服務的快速發展,在許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了醫療服務的全面升級。記者探訪了幾所市縣醫療機構和社區服務中心,感受著當地互聯網醫院蓬勃發展,智能化區域危急重症救治系統高速運行,社區智慧助醫系統實時守護居民健康的建設成果,正在使當地群眾就醫流程更為便捷,就醫體驗更為優質。
讓更多患者享有
互聯網醫院建設的紅利
“我每個月要開一次透析藥,每次需要開不少藥。以前去醫院購買還需要叫出租車才能送到小區。如今,我在手機上操作,透析藥第二天就能送到家,省時又省力。”近日,家住陽泉市的劉女士表示,自從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有了互聯網醫院,手機上就可以挂號、買藥,非常方便。
患有尿毒症的劉女士需要經常服藥和在家腹膜透析。之前,她開藥需要到醫院挂號,還要去藥房排隊取藥。現在,她在“醫聯通”慢性病管理平台登錄后,就會有醫生接診,開好的處方會傳至合作藥店,這個過程隻需5分鐘。次日,快遞員就能將藥品送到其家中。
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互聯網醫療部主任、內分泌科副主任鄭博覺介紹,該院2022年12月正式步入互聯網醫療時代。通過“醫聯通”慢性病管理平台,居家的慢性病患者在線上挂號,把各項監測指標數據及時上傳給在線專科醫生。醫生根據數據及與患者的交流情況給予相應醫療處置,在線開出處方發送給藥品配送平台。藥品配送平台把藥品送到患者家裡。慢性病患者可以在線用醫保支付相關費用,實現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截至目前,“醫聯通”慢性病管理平台有注冊患者10萬余人,在線咨詢者17471人次,隨訪患者104806人次,完成電子處方審核和藥品配送1.9萬余例,配送醫療用物2713單。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張芬芳表示,該院將繼續加強醫療服務信息化建設,讓更多患者獲得互聯網醫院建設的紅利。
智能化區域危急重症
救治系統高速運行
2024年10月,長治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全新升級為急診醫學中心,喬遷至新建的急診樓,同時帶來了軟件和硬件的同步升級。進入急診樓大門,就見牆壁上懸挂著一塊電子屏,上面顯示的內容實時更新,不僅能清晰地看到120救護車內的情況,還可以精准識別定位距離,預測救護車到達時間,實時傳輸患者信息……長治市人民醫院5G智能化區域危急重症救治系統全方位投入應用,正在為急危重症患者跑出搶救生命加速度。
“44歲男性患者張某,上吐下瀉,到社區醫院輸液時發現精神狀態不佳,意識模糊……”不久前,張某上救護車后,醫生快速地記錄病情,立即為他做心電圖、抽血等檢查。行駛期間,車載攝像頭可以清晰拍攝到患者情況,通過車載信息化系統將病人醫學影像資料、病人體征、病情記錄等大量生命信息實時回傳到急診搶救室,經初步診斷患者張某為膿毒性休克、膿毒症心肌損害、肝功能、腎功能損害。病情危重,收住急診重症監護室進一步治療。
“5G智能化區域危急重症救治系統可以實現入院前急救和入院后急診無縫銜接聯動,便於快速制定搶救方案,提前進行術前准備,免去急診患者等待檢查的時間。”急診醫學中心主任畢淑珍介紹說,“這是我們打造‘上車即入院’的救治模式,做到病人未到,信息先到、快速高效接診,患者入院后不需要再重復做檢查,在最短的時間內,確保每一位急危重症患者能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擁有5G新技術加持,一項項先進的醫療技術“硬核”守護,給救治生命帶來最大保障。目前,急診醫學中心能開展ECPR、亞低溫腦保護治療、支氣管鏡吸痰及肺泡灌洗、快速誘導氣管插管、急診床旁超聲,急診床旁經靜脈臨時起搏、B超引導下經皮氣管切開術、骨髓腔輸液技術、急性中毒患者的血液淨化治療、人工肝、血漿置換等先進醫療技術。
畢淑珍介紹:“較之前的急診救治區域相比,急診搶救室空間擴大,就診床位增多,設置專門的救護車急救快速通道,可直接將救護車開到搶救室門口,把患者快速送到搶救室進行治療,實現生命救治零距離。”患者家屬吳女士稱贊:“這裡標識清楚,所有環節都銜接得很好,急救速度非常快。”
社區智慧助醫系統
實時守護居民健康
“您好,請問您是張女士嗎?我是孝義市中陽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請您定期測量血壓血糖,關注身體健康。請問您最近一次測量的空腹血糖是多少?”中陽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每隔一段時間就能接到一個這樣的醫療隨訪電話。這是設立在中陽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智慧助醫系統,系統能夠設置多種電話模板,通過智能語音外呼系統,每個基層醫療機構每天可外呼1000人、發送短信1000條,幫助醫護人員的健康宣教、體檢預約、疫苗接種、慢病隨訪、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滿意度測評等工作實現轄區居民全覆蓋。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處,全科醫生宋亞蓉正一邊詢問患者情況,一邊根據智慧助醫全科輔助診療系統提示,結合AI診斷參考及治療建議,為病人進行快速診斷。“在日常診療過程中,我們借助系統提供的AI輔助、智能問診等功能,基於系統顯示的患者基礎信息和問診情況,結合AI診斷參考及治療建議為患者診斷。”宋亞蓉說道,“在基層醫院設立智慧助醫系統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對一些剛入職、經驗不足的醫生來說,可以讓他們思路更清晰,用藥更規范。”
按照呂梁市衛生健康委工作部署,中陽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轄區14個村衛室於2023年8月啟用了智慧助醫系統,覆蓋服務人群6萬余人。系統包括智能智慧助醫輔助診斷系統、智能語音外呼系統和運行監管系統3個子業務系統,其中智慧助醫輔助診斷系統將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IS)、基本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智能輔助診斷集一身,可以實現數據互通共享。(記者秦洋 通訊員郝東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