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市司法局多維推進基層司法所建設
打通司法行政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率先實現縣(區)司法協理員制度全覆蓋、深化推進“楓橋式”司法所創建工作、打造了一批村(社)調解典型和工作平台……近年來,陽泉市司法局以隊伍建設、基礎建設、業務建設三方面為突破,全面提升基層司法所履職能力和服務水平,打通司法行政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隊伍建設方面。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司法協理員制度試點工作,縣(區)司法協理員制度在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制定司法所工作人員信息採集表,統一建立工作人員“實名制”及業務分工檔案庫,實現人編對應、人崗對應,不斷增強基層司法行政力量。陸續舉辦社區矯正、安置幫教、行政復議等專題培訓班,立足崗位、立足實戰,按照“干什麼、練什麼、缺什麼、補什麼”要求,全面提升司法所工作人員能力水平和整體素質。
基礎建設方面。按照司法部構建“一個統籌、五大職能”的工作布局要求,以“司法所規范化建設三年行動”和“楓橋式”司法所建設為抓手,深化推進“楓橋式”司法所創建工作,逐步形成系統完備、內容科學、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與此同時,積極推進所務公開,將司法所工作職能、工作流程、工作人員聯系方式等全部公開上牆,方便群眾辦事、便於群眾監督。
業務建設方面。充分發揮司法所在基層社會治理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的基礎性作用,深入開展“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工作。2024年,全市各級各類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913件,調解成功2909件,調處成功率99.86%,協議履行率100%,矛盾就地化解率為99.34%。同時,聚焦品牌調解室、基層(行專)調委會、“楓橋式”司法所3個專題,深入開展“調解為民、時代新楓”主題宣傳活動,通過深入挖掘,涌現出“小牛調解”“小芳跑腿”“小芸說稅”“紅鄰和事嫂”“特色專業鎮調委會”等一大批村(社)調解典型和工作平台,形成了很好的品牌效應,極大地提高了調解工作的社會知曉度及社會影響力。(黃川川 梁曉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