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織好“大水網” 提升“水保障”
——山西省加快構建現代水網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

汾河治理三期工程與汾河百公裡中游示范區交匯處。(資料圖)
山西煤長水短,資源性和工程性缺水並存,加快構建現代水網,統籌解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問題,是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省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落實“重大項目建設年”行動為主線,持續擴大水利投資,全力推進重大水利工程開工建設,覆蓋全域的“三縱九橫、八河連通”現代水網體系正加速建立。
統籌謀劃 構建現代水網體系
2月5日,位於臨汾市吉縣的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工地,導流洞出口施工支洞正在鋪設路面。一輛罐車駛進道路東側的洞中,隨著汽車油門的轟鳴聲,水泥傾瀉而下,工人們嫻熟地推平路面,現場一派忙碌景象。
古賢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黃河中游北干流河段,是“十四五”規劃的重大工程之一,工地一邊是我省的吉縣,一邊是陝西省宜川縣。該工程是黃河水沙調控體系的核心工程和國家水網的重要節點工程,也是繼2001年小浪底水利樞紐建成以來,黃河干流上又一項重大骨干水利樞紐工程。2024年7月,這項歷經70年論証、20年前期的新時代保護治理黃河標志性重大工程——古賢水利樞紐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我省地處黃河流域中游、海河流域上游,是拱衛京津冀和黃河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完善水網建設,不僅對提升山西水資源的配置能力至關重要,更是保障區域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
一直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網建設。早在2011年,我省就啟動實施了山西大水網建設,歷經十余年不懈奮戰,四大骨干工程貫通隧洞近600公裡,敷設管線約700公裡,覆蓋全省的水網架構初具雛形。2023年5月,省政府批復《山西省現代水網建設規劃(2021—2035年)》,這是今后一個時期我省水網建設管理的指導性文件和重要依據。2023年11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治水興水大文章助推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水網建設納入做好治水興水大文章決策部署的重點任務予以推動。
山西現代水網以西邊過境的黃河,境內的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8條天然河道和萬家寨引黃入晉、中部引黃、禹門口引黃、尊村引黃等重大引調水工程為“綱”,以水系連通工程、縣域配套工程、灌區工程等河湖水系及區域輸配水通道為“目”,以控制性調蓄工程為“結”,著力構建“三縱九橫、八河連通,多源互補、豐枯調劑”水網總體布局。
“我們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優化水利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努力實現省級水網與國家水網、區域水網互聯互通﹔以水資源配置網為牽引,帶動防洪減災網、生態河湖網、數字孿生網一體建設,通過‘一網牽引、四網融合’,著力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河湖生態保護治理能力、水網智慧化水平和體制機制法治管理水平,充分發揮水網整體效能和綜合效益。”省水利廳廳長龔孟建對全省的水利工作重點了如指掌。
按照山西現代水網建設總體目標,2025年,全省總供水能力可達97.6億立方米,惠及2450萬人。到2035年,山西現代水網基本建成,總供水能力達到118.5億立方米、省級水網覆蓋率達到99.1%、省級水網水流調配率達到83%。
先行先試 推進水網先導區建設
2023年9月,大同市入選全國首批市級水網先導區。通水系、建水庫、治河道、固堤防……2024年,大同市水利戰線廣大干部職工搶抓水利建設施工黃金期,加緊推進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建設。
先行先試,大同市搶抓構建國家水網政策契機,積極編制《大同市現代水網建設規劃(2022—2035年)》,圍繞建設現代化高質量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統籌解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問題的戰略部署,構建“三橫四縱、五庫連通,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現代水網體系﹔以完善市縣水網規劃體系為抓手,加快編制《大同市現代水網先導區實施方案》,按照“一網牽引、四網融合”的總體思路,圍繞水資源配置、防洪減災、生態河湖、數字孿生四大網,2023年—2025年先導區先行實施四大類59個項目,總投資112.55億元。目前,全市10個縣區的縣級水網規劃全部批復,全市“1+10”水網規劃體系全面建立,加速打通現代水網建設“最后一公裡”。
按照《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的有關部署,水利部在加快推進國家水網建設各項任務的同時,開展水網先導區建設,鼓勵地方先行先試,充分發揮引領作用。2024年,繼大同市入選全國首批市級水網先導區之后,長治市入選全國第二批市級水網先導區。
國家水網省市級先導區在擴圍,省級水網市縣先導區緊緊跟隨。市級、縣級水網作為國家水網和我省水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直接面向用戶的水網基礎單元,是提升城鄉水利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基礎通道和“毛細血管”。2024年3月,省水利廳印發《關於開展全省市、縣級水網先導區建設工作的通知》,開展第一批省級市縣水網先導區建設,確定長治市、運城市為我省第一批市級水網先導區,祁縣、壺關縣、雲岡區、潞州區、渾源縣為我省第一批縣級水網先導區。
“我省以大同市、長治市2個全國市級水網先導區和全省第一批水網先導區為引領,帶動市縣水網加快建設。目前,省市縣水網規劃已全部編制完成,其中9個市級、46個縣級水網規劃已批復。同時,我省創新‘水網+’行動,積極謀劃‘水網+高標准農田建設’‘水網+鄉村振興’‘水網+文化旅游’‘水網+園區建設’等,不斷豐富水網內涵、拓展水網外延,充分發揮水網建設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省水利廳副廳長杜詠梅說。
捷報頻傳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春節假期過后,三晉大地從南至北,各大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全面推進,一派繁忙。古賢水利樞紐和中部引黃工程春節假期未停工,萬家寨引黃北干支線工程1月項目建設永久征地手續全部辦理完成。截至1月底,古賢工程、“七河”“五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小浪底引黃二期等11項2025年重點項目已開工9項,計劃完成總投資71億元。
2024年4月10日,中部引黃總干線向保德蘇晉電廠正式供水,標志著中部引黃水源工程和總干工程從建設階段開始轉向商業運營階段。
山西中部引黃工程是“十二五”期間開工的省級重點工程,是我省目前投資額最大、輸水線路最長、供水受益范圍最廣的跨區域大型引調水工程,是解決呂梁山區4市16縣工農業生產、居民生活和生態用水供需矛盾的重大戰略工程、民生工程。工程的建成通水,解決了保德蘇晉電廠多年來取水難的問題,每年可降低電廠500萬元的用水成本,標志著多年建設的中部引黃工程開始穩定發揮經濟效益。
2024年,我省一批重點水利項目全力推進,中部引黃向興縣斜溝煤礦試供水,東山供水工程岩南溝、小寨泵站通過首台機組啟動驗收,小浪底引黃二期向聞喜豐航化工試供水,萬家寨引黃南干線滹沱河連通工程2#隧洞、辛安泉供水改擴建工程長治支線隧洞貫通,太忻一體化滹沱河供水工程全線完工,陽泉龍華口調水工程主體完工,古賢山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吳家庄水庫納入國家“兩重”項目庫……全省水利事業取得長足進步,落實投資227.7億元,同比增長1.5%﹔完成投資225億元,同比增長2.5%﹔落實和完成水利建設投資連續兩年突破200億元並保持“雙增長”的良好態勢。
“山西將緊抓國家大力支持水利建設機遇,錨定目標、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以建設現代水網為牽引,突出抓好防洪能力提升、現代水網構建、河湖生態復蘇、農業灌溉發展、農村供水保障、千古名泉復流、數字孿生賦能等重點任務,著力構建現代水網體系、水旱災害防御體系、農村供水保障體系、糧食安全支撐體系,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水支撐水保障。”龔孟建說。
一個個引調水工程穿山越嶺,一座座水庫大壩拔地而起,一項項節點工程全力推進……放眼三晉大地,越織越密的現代水網,正在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記者范珍 通訊員王秀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