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這個春節,振興小鎮何以“熱辣滾燙”?

“小鎮裡藏著地道年味兒!”春節假期,記者的朋友圈裡有不少人“安利”山西省長治市振興小鎮。
帶著好奇,2月10日正月十三,記者踏上了開往長治的高鐵。
剛到村子口,鑼鼓聲隱約傳來,混著糖炒栗子的甜香,勾得人忍不住加快腳步。街區兩旁造型各異、精美絕倫的特色燈展還沒來得及仔細欣賞,就看到振興小鎮文旅公司經理郝東鋒大步走來。
“郝經理,過年期間振興是不是人氣‘爆棚’?”
“咱們拿數據說話!”郝東鋒笑著說,“初一到初七,每天游客量超2萬人次﹔網絡平台曝光量超4億次。”
春節期間,振興小鎮各項非遺展演人氣火爆。圖片由振興小鎮提供
記者跟著郝東鋒往村子裡走,鏗鏘的鑼鼓聲漸漸清晰,醒獅起舞,長龍擺尾,背棍鐵棍等非遺表演次第登場,絳州鼓樂和八音會的演奏余音繞梁。還有白蛇傳、盛唐令等國潮小舞台前,游客們圍得裡三層外三層,不時發出陣陣喝彩聲。
臨近中午,一曲火熱的絳州鼓樂剛剛結束。舞台斜對面的木制小樓二層陽台上,拋繡球招親的情景演出緊隨其后。
“我們初八才來,本以為人會少點兒,沒想到還是這麼熱鬧。”家住長治市區的李潞霞特意帶著父母和孩子“錯峰出行”,“在網上看到這裡活動特別多,就想著帶家人來體驗一下。真是不虛此行!”
夜幕降臨,依次亮起的彩燈將小鎮裝扮得流光溢彩。這邊,非遺技藝“火壺”和“打鐵花”精彩亮相,民間藝人將滾燙的鐵水打向空中,“鐵花雨”絢爛如煙花,表演者手持火壺,火焰噴涌,瞬間點亮夜空。那邊,網絡紅人在初心廣場開起了直播,將小鎮的年味兒、民俗味兒瞬間傳遞到千家萬戶。
精彩的“打鐵花”表演照亮小鎮夜空。圖片由振興小鎮提供
上百項非遺民俗活動,這道豐盛的新春文旅大餐如何准備?
“我們從去年10月就開始籌備了,大到主題策劃,對接各類演出團隊,小到景區公共設施的排查維修,做了很多工作。”郝東鋒說,得益於此前連續七屆嘉年華的成功舉辦,游客們逐漸養成了“來振興過大年”的習慣。
活動多了,服務也得跟上。景區處處都能見到工作人員和安保人員,讓游客有需求就能得到幫助。“今年我們特意加強了服務保障,景區裡設置了3個青年志願者服務站,為游客提供免費接熱水、充電和基礎的醫療用品。”振興集團副總經理王星介紹。
實際上,紅火的文旅市場背后,藏著一組“振興密碼”——
文化“活”起來,旅游才更火。絳州鼓樂、八音會等歷史文化的瑰寶不再被束之高閣,而是通過精心編排,將它們融入日常演出,古老技藝在現代舞台上煥發出新的活力。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振興小鎮正是抓住了這一核心,以文化為紐帶,讓游客與鄉村緊密相連。
在信息時代,有效的宣傳推廣是鄉村文旅走向大眾視野的關鍵。振興小鎮深諳此道,積極擁抱互聯網。同時,與各大旅游網站合作,推出優惠套餐和特色線路,吸引了周邊城市乃至更遠地區的游客。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宣傳模式,為振興小鎮帶來了持續不斷的客流量。
打造的全新國潮文化項目“振興不夜村”,將上黨文化、非遺民俗演藝等有機結合,積極構建夜游、夜賞、夜食、夜購、夜宿“五夜”產品,有效帶動小鎮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業態收入,年接待游客100余萬人次。
夜晚的振興小鎮同樣精彩紛呈。圖片由振興小鎮提供
不過,振興小鎮的“野心”可不止於此:陸續推出名村黨建考察游、職工康養度假游、中小學生研學游、鄉村休閑觀光游、現代農業示范游板塊,致力於打造更多沉浸式體驗項目,構建全年無淡季的旅游格局。
“我們要努力實現以農興村、以文促發展、以旅期未來的目標!”郝東鋒說。
可以預見,隨著振興小鎮在文化傳承、旅游創新和服務升級等方面的持續發力,這座小鎮將煥發出新的生機,並為更多鄉村文旅發展提供經驗與啟示。
晚上10點,最后一場打鐵花表演落幕,人潮緩緩散去,但小鎮的精彩還在上演。即將到來的元宵節,小鎮想必又將沸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