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山西

人民日報看山西 | 五台山國家基本氣象站的工作者們:堅守華北屋脊 悉心觀雲測雨

本報記者 馬睿姍
2025年02月14日08: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華北屋脊,游人如織。春節假期,山西省五台山景區共接待游客31.15萬人次。

  在南台海拔2208米處,坐落著一間“孤獨”的小屋——五台山國家基本氣象站。

  2月12日,天剛亮,氣象觀測員謝志平一推門,又是熟悉的風雪。冷風裹著雪,沖進謝志平的鼻腔,讓他一下困意全無。

  五台山國家基本氣象站是一類氣象艱苦台站,一年有200多天刮著8級以上大風,最大風力超過14級,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4.8攝氏度。

  大雪把酸雨自動觀測設備凍關了機,謝志平隻得一邊鏟雪,一邊試著摳開應急按鈕,花了1個多小時才取出雨量袋,再將新的雨量袋重新裝進去,雙耳和手指都凍得沒了知覺。回到值班室,謝志平顧不上休息,緊盯電腦屏幕,上報晨間風、溫度、濕度、氣壓、能見度、地溫等數據,編寫天氣預報。

  “嘀。”“五台山氣象”微信公眾號彈出一條消息,推送五台山春運氣象服務專報。從臘月十三開始,春運氣象專報持續播發,提醒當地居民和游客天氣變化。

  “五台山地區屬於山地氣候,氣候差異大、變化快,游客容易忽視極端天氣帶來的安全隱患。往年的氣象專報,集中在暴雨、暴雪預警﹔近兩年來,氣象專報同時關注大風、降溫、大霧等極端天氣,努力保障游客出行安全。”謝志平說。

  “瞧,大門剛修好,前兩天又讓大風給吹壞了。”站長董劍說,有一年正月十五,暴雪已經連下了幾天,站裡唯一一輛四驅皮卡被積雪困住,眼見食物快沒了,他便步行下山採購。“積雪太深,以往半小時的路程走了兩個多小時。我背上榨菜、香腸再爬上山,大伙兒就著面條和饅頭吃了10多天。”董劍回憶。

  堅守高山,觀雲測雨。今年是董劍工作的第三十個年頭,他見証了這些年氣象站的變遷。過去,氣象站沒有水源,生活隻能使用雪融水,條件艱苦。如今,這裡架設了高壓線、網絡光纜線路,安裝了採暖設備,每月有車運送蔬菜、糧食等生活物資,還先后安裝了風廓線雷達、溫室氣體觀測網、大氣電場儀等。

  來到觀測場,董劍在10多米高的風塔前停下腳步。多年前,他曾爬上塔頂,刮去風感應器上的冰層,雙手大面積凍傷。“站裡自動觀測設備越來越多。以往我們每小時人工觀測一次氣象數據,現在的自動化設備則按分鐘自動觀測,效率大大提高。”董劍說。

  除了監測日常天氣,五台山國家基本氣象站遠離城市和工業帶,屬於相對清潔的地區,還能反映區域溫室氣體排放的整體情況。同時,該氣象站對監測我國整體的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晚上8點,謝志平下了班,給母親打去視頻電話。過年期間,謝志平一直堅守崗位,這是他在山上度過的第三個春節。

  “新春新目標,除了完成日常的氣象監測工作,我想多做些科研,觀察華北地區的整體氣候變化,為五台山的森林防火等工作提供更多決策依據。”謝志平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4日 02 版)

(責編:張婷婷、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