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逐“綠”而行 向“新”發力

——平魯區全力打造新型綠色能源示范區的實踐

2025年02月15日08:28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作為全省煤炭產量第一縣區,平魯因煤而興的同時,也形成了“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90%的財政收入依賴於煤電行業,煤炭價格的變動對當地財政收入的沖擊影響極大,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典型的資源型經濟特征,轉型發展的現實需求極為迫切。  

未來靠什麼發展,轉型發展的出路在哪裡?近年來,平魯區堅持“雙碳”目標牽引,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積極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力打造新型綠色綜合能源示范區,努力在能源革命上走在前列,逐“綠”而行的高質量發展步伐鏗鏘有力。

因地制宜,努力破解“一煤獨大”結構

轉型之難,難在發展路徑選擇。  

在綜合把握國家能源革命和“雙碳”目標要求基礎上,經過反復論証,平魯區逐漸形成了“能源大區的發展定位不能丟,必須從依賴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向綜合利用新能源轉變,努力打造新型綠色綜合能源基地”的發展思路。

平魯全區煤田總面積336平方公裡,探明儲量137億噸,全區原煤年產量穩定在1億噸以上,先進產能佔比達到80%。依托豐富的煤炭資源,平魯積極搶抓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政策機遇,圍繞提升煤炭高效利用價值,全力推動煤化工一體化,以全力推進中煤平朔煤基烯烴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體化項目為契機,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成熟的重大煤化工項目加速布局。

再跳出煤炭來看,平魯位於晉北高寒地區,山脈連綿,峰巒起伏,境內風光資源非常豐富。光照年等效利用小時數在1500小時左右,露天開採復墾地、採煤沉陷區未利用地、退耕還林灌木地等各類光伏用地充足。截至目前,全區風電裝機398.76萬千瓦、光伏62.5萬千瓦,新能源佔電力總裝機比為44%,發展新能源的基礎和優勢較為突出。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也是一部能源利用史,當下,氫能正以其無任何污染的優勢備受各國青睞。而平魯不僅火力裝機容量巨大,還擁有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綠電”資源不可小覷,這些既為氫能的制備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為當地發展氫能相關產業打下了優良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平魯努力推動降低入園企業電價的探索令人期待。在深入落實國家和省市有關政策基礎上,平魯區最大限度挖掘煤電、綠電資源優勢,結合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積極探索通過綜合運用源網荷儲一體化政策實現綠電就地消納、發揮煤炭資源優勢以煤補電、運用增量配電政策降低輸配電價等途徑,努力降低落地企業用電成本。

“結合全區產業發展實際,我們將‘延伸煤炭產業鏈、抓住光伏發展機遇、優化風電產業、盯住氫能前沿技術’作為當前一段時間的發展路徑,通過突出發展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重大轉型項目建設,帶動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以徹底扭轉‘一煤獨大’經濟結構。”說起轉型發展的關鍵所在,平魯區委書記郝雲說。

搶抓機遇,力促轉型項目落地生根

煤炭資源富集區轉型發展,煤化工領域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作為煤炭從傳統燃料向化工原料轉變的重要途徑,煤制烯烴不僅可以降低我國對原油的依賴,其衍生的副產品更是附加值極高的高端原材料。但長期以來,高硫、高灰、高灰熔點的“三高體質”成為晉北煤難以氣化的短板,技術瓶頸一度將平魯區的現代煤化工項目擋在門外。

近日傳來好消息,2024年12月27日,“3000噸級全廢鍋氣流床氣化爐平朔煤試燒”成果評審會在北京召開,評審專家一致同意通過評審。中煤平朔煤基烯烴項目的最大技術障礙就此“掃清”,標志著晉北地區生產的煤炭可用於干煤粉氣流床大規模氣化。

“未來,每年320多萬噸的煤炭可變成100萬噸的烯烴材料和其他高端化工原料,可為當地帶來近2000個工作崗位和每年10億元左右的利稅。”談及項目願景,中煤平朔煤基烯烴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體化項目負責人曹煬說。

位於平魯區的朔州新耀潔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低階煤分質分級多聯產一期項目已進入試生產階段,該項目能夠將中低階煤中的油氣資源通過分質加工,轉化為輕質油、富氫煤氣等高附加值產品,有效推動低階煤資源的高值利用。該公司總經理桑聖斌說:“我們將在2025年實現滿負荷運行,力爭第一季度實現‘開門紅’。”

在平魯區,煤化工產業項目發展勢頭不減,硅能產業同樣不甘人后。走進平魯經濟技術開發區三一朔州單晶硅切片車間,經過切片、清洗、分選等多個工藝和程序后,高效超薄硅片便生產出來。“目前我們已經建成5GW切片和2GW組件生產線,正在積極推進二期10GW光伏全產業項目,力爭三年內形成30GW垂直一體化規模,總產值達到600億元。”三一集團產業投資總監翟欣說。

在煤化工、硅能產業全力推進的同時,依托豐富的“綠電”資源,平魯區也在積極探索氫能產業發展。

在位於平魯區的朔州雙碳產業研究院,科研人員正對PEM制氫裝置的具體參數進行調試,其生產的氫氣將用於氫能源發動機的試驗。

“我們研究院與上海交大共同研發了160千瓦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能源轉化效率達到60%以上,燃料電池全壽命達到2萬小時以上,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據朔州雙碳產業研究院負責人李亞軍介紹,研究院正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建氫燃料發動機中試線和生產線。預計2026年可實現320輛氫能重卡裝配任務。

苦練內功,以一流環境贏取發展機遇

資源型地區的轉型發展,良好的營商環境極為關鍵,必須對標一流、主動服務,全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平魯區提出了“一流項目、一流速度、一流服務”的口號,出台轉型發展重大項目推進辦法,建立項目專班推進機制、全要素保障機制、線上服務機制、政務服務回訪機制、“節假日預約辦”機制,項目實行“全部認領、專人對接、全程服務”的代辦服務,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高效的政務服務。以三一朔州項目為例,從2023年5月8日達成合作意向,到當年9月底建成投產,僅用時不到5個月,成為三一集團海內外投資決策最快、落地最快、投產最快的項目。

人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近年來,平魯區先后引進綠色催化專家團隊、煤矸石高值利用專家團隊、PEM制氫專家團隊、氫燃料電池專家團隊40余人開展合作與交流,並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設立實驗室,先后設立太原科技大學人才工作站、山西大學人才工作站,實現產學研良性互動、發展共贏。

“目前,三一硅能朔州5GW硅片工廠也制定出台了相應人才獎勵辦法。”三一硅能朔州5GW硅片工廠負責人崔三觀介紹說。就在前不久,平魯區舉行了“雙招雙引”高層次人才表彰會暨人才工作會議,會上平魯區拿出260萬元,對為當地做出突出貢獻的11個“雙招雙引”企事業單位全職和柔性引進的22名高層次專家人才予以重獎。在平魯區人才政策體系的加持下,三一硅能朔州公司積極完善配套服務設施,給予公司人才生活補貼,開放培訓授課通道,啟動人才培養計劃等,有效促進了人才與企業發展的精准鏈接。

隨著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和引才計劃不斷落實,三一集團、長庚金晶朔州有限公司等企業項目陸續落戶平魯當地,中煤平朔煤基烯烴、海晶太陽能、中煤平朔600MW離網制氫、昌昕陶瓷纖維系列產品加工、煤矸石深加工等產業升級項目也在加速推進……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當前,平魯全區正努力推動資源型經濟向綠色、低碳、循環方向發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向融合集群式發展,以時不我待的奮斗姿態,在打造新型綠色能源示范區的道路上奮勇前行。(記者袁兆輝 張衛偉 通訊員謝宏)

(責編:張婷婷、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