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
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體系初步構建

2月12日,記者從省水利廳深化水利改革新聞通氣會上獲悉,截至2024年底,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農村供水規模化率提升近13個百分點,達到50.8%,高質量工程體系、高水平管護機制、高標准水質保障、高效率應急響應的農村供水管護體系基本建立。
我省地形呈“兩山夾一川”之勢,西部為呂梁山、東部為太行山、中部為盆地區。因地形地貌條件和資源型缺水等影響,相對於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城鄉融合發展的要求,以及群眾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我省農村供水還存在水源性和工程性缺水並存、區域水質有風險、管理水平不高等短板弱項,亟須進一步提檔升級。
2024年,我省印發《山西省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規劃》立足省情實際、結合區域發展,將全省農村供水劃分為呂梁山區、盆地區、太行山區3個供水區,充分利用水網骨干工程水源穩定的優勢,結合既有水源條件,優先實施以縣城為中心的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積極推進盆地區及部分山間谷地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因地制宜推行小型供水規范化建設和改造,積極推進農村供水縣域統管,逐步建立健全長效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到2030年,全省農村供水規模化率達到7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基本構建從“水源”到“水龍頭”安全可靠、保質保量、城鄉融合的供水工程建設管理體系。
去年,全省各級水利部門堅持規劃引領,採取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開局良好,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體系初步構建。全省爭取省級財政安排獎補資金4億元,先期啟動15個縣域城鄉一體化和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10個縣域小型工程規范化建設,引領撬動各級財政、社會資本等多渠道資金投入超過20億元,著力推動農村供水縣域專業化統管,提高從水源到農戶的全鏈條管理水平,全省40%的縣域搭建形成縣域統管雛形,以“3+1”標准化建設和管護模式為主線的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速。同時,省水利廳採取專班督導、從嚴整改、試點引領、培訓推動等多項有力措施,持續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記者范珍 高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