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千萬工程在山西】逐夢振興看弓陽

2025年02月16日08:54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正月裡,春寒料峭。隨著氣溫逐漸回暖,呂梁市中陽縣暖泉鎮弓陽村山坡上的積雪加速融化,溪流逐漸充盈,鬆柏向著新一輪蔥蘢發起沖刺。弓陽村是我省2024年度精品示范村,呂梁市10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之一。新春新期盼,新年新打算。近年來,弓陽村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建成集觀光、休閑、度假於一體的鄉村旅游示范村為目標,加緊完善村內基礎設施,打造多樣化業態。

和美共建 移居村變宜居村

出中陽南高速口,沿山路繼續行駛約15分鐘,一條彩虹大道出現,路旁顏色最繽紛處便是弓陽村。村子橫陳在半山間。村口,太陽能光伏板鱗次櫛比,依山勢而建。村內院落式特色民居古朴優雅、星羅棋布。抬眼望去,遠處山梁上有村民趕著牛群向牛舍方向行進,傳來一陣牛鈴脆響……  

弓陽村是移民新村,轄5個村民小組。“2017年正式動工,2018年移民戶全部回遷。”村黨支部書記郭士峰向記者介紹。2016年前,弓陽村屬貧困村,是典型的集體經濟“空殼”村,全村村民分散居住在水、電、路、暖配套並不齊全的大山中。“現在,我們搬進了新建的農家別墅小區,城裡人都羨慕呢!”說起自己的新家,村民楊林生笑得合不攏嘴。

村子的變化,是因為中陽縣學用“千萬工程”經驗、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2024年7月,中陽縣召開鞏固銜接評估反饋問題整改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會議,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集中力量、攻堅克難,不斷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弓陽村要擔起使命,從實際和農民需求出發,確保村庄干淨整潔有序。”郭士峰說。

漫步弓陽村,各式民居高低錯落、隨山巒起伏,咖啡館、露營基地安靜愜意,月季觀光園、蔬菜採摘大棚散落山谷。這個被群山環繞的村庄既保留了傳統古村風貌,又引入了現代基礎設施,儼然世外桃源。

實踐中,弓陽村不斷學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既遵循鄉村建設規律,又激發農民群眾主觀能動性,做到了和美鄉村共建共享。“新村建設前,我們去外地考察學習,最終放棄了傳統小區樓房建設方案,轉而選擇更能體現村情村貌特色的村庄規劃。”郭士峰十分慶幸當初的決定。堅持從實際出發,先規劃、后建設,弓陽村塑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如今,這裡的山村風貌及自然景觀吸引了眾多來客,越來越多村民主動參與到扮靚村庄的行動中來,他們把村內街道打掃得干干淨淨,也願意花心思裝扮自家的小院,有的做了盆栽、有的布置起農作物微景觀。“我們要通過全面整治鄉村環境,提高鄉村顏值,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郭士峰說。

多業並舉 聯農帶農增效益

對於弓陽村而言,黑木耳產業絕對是一張閃亮的名片。2020年,該村將黑木耳產業確立為發展方向。如今,“小木耳”長成了強村富民的“大產業”,全村種植黑木耳650萬棒,約佔中陽縣木耳種植量的1/10,產值達1600萬元。“我們這裡的黑木耳肥厚鮮嫩,產量高、品質好。”楊林生在村裡的木耳產業園打工,工資日結,每天至少賺170元。他表示,打工還不耽誤養牛、種地,一年穩穩收入5萬元。  

黑木耳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用工。“做菌棒、養木耳、摘木耳都離不開人。”郭士峰說,村裡的黑木耳產業帶動了30個種植戶和300余名脫貧勞動力就業。眼下,耳農馬上又要開始做棒了,他們的生活節奏逐漸緊湊起來。

在弓陽村,黑木耳產業的農業生產功能和文旅休閑功能並行不悖。借呂梁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之機,村“兩委”新設立4個木耳採摘園。自去年7月,已有種植戶從中受益,木耳採摘逐漸成為全村木耳種植戶收益的主要來源之一。為進一步提升弓陽木耳知名度,該村接連舉辦了“品味中陽”食用菌菜系品鑒會和中陽縣“木耳杯”第五屆山地馬拉鬆比賽等活動。

弓陽村距縣城40公裡,位於棋盤山南麓、南川河源頭,毗鄰上頂山自然觀光風景區。“植被覆蓋率超85%,山清水秀且年平均氣溫在5℃至8℃間的村子可不多。”對本村的生態環境,郭士峰很自信。他介紹,弓陽村為依托旅游產業促農增收,還特別規劃設計了小吃一條街、剪紙刺繡藝術街、高山滑草等項目,不少游客走進這裡,村內的30套民宿開門迎客。

除了木耳和旅游,養牛業和光伏產業也在弓陽村風生水起。“養牛業作為弓陽村的傳統產業,還可助推鄉村旅游。”郭士峰認為,牛群、田野、草木共同構成了樂游鄉村的精神內涵。村集體20兆瓦光伏基地的收入則用於支付公益崗位人員工資和村內基本設施的運行維護。

“學用‘千萬工程’經驗,要處理好資源稟賦與產業發展的關系,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中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小軍說,弓陽村通過維持發展傳統養牛產業,保障鞏固光伏和木耳產業,探索創新文旅產業,以多元化的發展方向、多路徑的發展模式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將山高水遠的生態優勢成功轉化成了產業優勢。

善治善成 黨建引領促發展

培育文明鄉風需要基層黨組織發揮引領作用。近年來,弓陽村不斷完善鄉村治理模式,積極推動成立產業發展理事會,開展“村字頭”群眾性文體活動與鄉村產業、農耕文化深度融合。

村裡產業迅速做大,矛盾糾紛難免產生。“木耳種植一度混亂無序,訂購菌棒、合同簽訂、打款支付曾經問題重重。”弓陽村木耳種植戶王建軍說。為保障產業健康發展、維護種植戶切身利益,弓陽村及時成立木耳理事會,成員由村“兩委”相關負責人與木耳種植帶頭戶組成。自此,村民遇到木耳種植銷售糾紛,就有了矛盾調解處。

旅游業在全村發展得如火如荼,群眾有意見建議無處表達,怎麼辦?村黨支部順勢牽頭成立旅游理事會。民宿運營管理者、觀光車駕駛員、自主創業者,隻要是弓陽旅游產業的參與者,都可在此發表見解。現在,旅游理事會承擔起了為全村旅游發展保駕護航的重任,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起規劃、監督和管理作用。2024年,弓陽村累計接待游客近10萬人,未發生一起投訴和矛盾糾紛。

“弓陽村聚焦農村矛盾糾紛等鄉村治理重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探索解決方案,採取建立健全理事會等措施,推動了鄉風文明煥發新氣象。”劉小軍說。

文化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一環。村“兩委”堅持黨建引領、黨員示范,厚植文明新風尚。2024年,弓陽村以“樂爽在中陽”暑期鄉村文化旅游月為契機,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活動,屢次刷新客流量紀錄,單日最高客流量3000余人次。

“我們追求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足的共同富裕。”郭士峰說。

2024年,中陽縣發布《進一步推動“萬企興萬村”“百企帶百村”行動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堅持農文旅融合發展,抓住中陽剪紙,引導廣大企業挖掘利用保護這類傳統工藝,打造非遺產品、工藝美術品、文創產品等,促進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如今,走進弓陽村游客接待中心文創展覽區,中陽剪紙惹人注目。每一幅作品都飽含鄉土氣息,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向游客展示有弓陽特色的剪紙藝術,感受中陽剪紙的藝術魅力的同時,也擴大了我們鄉村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郭士峰表示。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弓陽村走出了一條村企抱團、強企富村、村企共贏的新路子。(記者郭慧聰)

(責編:張婷婷、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