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以智慧建造托舉城市之翼

——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機電安裝項目觀察

2025年02月21日08:40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汾河如練,繞帶山河。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拔地而起,振翅欲飛的雄鷹已初顯規模。春節過后,復工復產的號角吹響,機場建設藍圖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施工現場焊花飛濺、機器轟鳴,安裝工人忙碌的身影來回穿梭。

“我們承擔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T3航站樓和貨運、航食、南區機務及公務機樓機電安裝任務,是光榮使命,更是重大責任。”山西建投安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利民在項目專題調度會上說。作為全國機電安裝領域的排頭兵,該集團在上海期貨大廈、廣州紡織博覽中心、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等工程建設中留下深深印記,使山西建造品牌響徹大江南北。

從1970年起至今的半個世紀裡,山西建投安裝集團(以下簡稱山西安裝集團)先后三次參與太原武宿機場的建設與擴建,見証了山西民航事業從起步到騰飛的輝煌歷程。如今,在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的戰場上,該集團第四次成為機場的幕后建設者。“此次建設對我們來說,不僅是對我們專業能力的嚴峻考驗,更是一次加速智慧建造實踐、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的寶貴機遇。”項目黨支部書記、經理王永利說。

約40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要實現通風、通電、通水、通暖……意味著幕后建設者們要完成超40萬平方米的風管制作安裝、近60萬米的管道安裝、60余萬米電纜的敷設、超1.1萬台各類設備安裝和調試﹔要與北京城建、北京建工、建投總承包、山西三建等30余家單位交叉施工﹔要確保49個系統、20個單體全部滿足各區域的功能需要,還要滿足不同區域、不同系統之間的聯動,精准靈活控制。

“將機場的主體結構比作人體的骨骼肌肉,機電安裝工程就如同在構建航站樓的‘器官’和‘神經系統’,賦予建筑物‘生命’,牽一發而動全身,事關運行質量和安全。”項目生產副經理喬良說。

面對材料設備種類繁多、系統復雜、圖紙深化要求高、管線綜合平衡難度大等諸多挑戰,山西安裝集團的建設者們充分發揮機電安裝領域的管理優勢和技術優勢,科學統籌、奮力攻堅,通過“見縫插針、錯峰施工”等方式,已完成航站樓共同溝機電管線、0m層主管線、機房區域一階段以及配套14棟單體機電安裝任務。智慧建造在此過程中大放異彩。

項目管理團隊組建了BIM+技術管理團隊,創新研發“BIM+數智建造”協同管理平台,積極探索“BIM+裝配式”模式,逐步實現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管理效能和施工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在項目BIM+技術中心,技術人員手指在鍵盤上飛舞,隻見電腦屏幕中有萬千構件入場,在龐大的建筑模型內按預定位置布設。空間不斷轉換,管網漸漸成型,對話框中各項數據跳動,不時發出任務完成或發生碰撞的提示音。項目總工王戌峰介紹:“我們對各專業圖紙進行深化、優化、集成、協調、修訂與校核,最終形成綜合管線圖,並在施工前進行預演。經過深化設計,優化近38萬平方米的機電系統、排布48個裝配式機房,解決機電管線碰撞上萬處,為項目數智建造畫好‘作戰圖’。”

BIM+裝配式雙劍合璧,讓項目建造速度與質量實現完美結合。技術人員將圖紙信息轉化為BIM模型,並按照技術方案將模型在線上分解成全構件信息模型,為其添加任務流程、賦予資源屬性后,用於加工廠制作、現場施工,並通過工廠化預制、裝配化施工的全過程追蹤應用,達到全過程精細化管理。

1分鐘完成角鋼沖孔裁剪、20秒加工成型一張板材、8小時生產近千片角鐵法蘭、每天制作800平方米異型件風管……7個數字化預制加工廠馬力全開,目前已累計加工18萬平方米風管、5個熱力泵房管線。

在施工現場,一面面“星航程”黨員攻堅隊的旗幟迎風飄揚,技術人員通過AR比對、360全景影像、720雲等方式進行可視化交底﹔安裝工人嚴格按照細部做法施工工序手冊操作﹔項目部以樣板引路嚴控質量,編制了214項機電安裝工程細部做法,積極組織樣板安裝評比、焊工技能比賽、同業務競賽等,激發廣大建設者的爭先創優熱情。

王永利說:“2025年是項目大干快上、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我們將攜手各方力量,寫好建設‘答卷’,以智慧建造托舉城市之翼,共筑雲端夢想,全力點燃機電安裝專業化發展新引擎。”(記者晉帥妮、通訊員昝國娟)

(責編:趙芳、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