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民企看發展 | 山西錦波生物:從0到1走出自主創新路

13年時間,能做成什麼事?
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答案是:從0到1,成功研發出一種從未在自然界獨立存在過的新物質——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
提起膠原蛋白,大家都不陌生。但“重組人源化”應該如何理解?這家民營企業又是如何破冰前行,讓產業“藍圖”落地成產業“地圖”?
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模型。
帶著滿滿的好奇,記者走進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錦波生物”),展廳四周的玻璃展櫃內,各式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產品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還沒來得及仔細閱讀展板上的介紹,就看到錦波生物董事長楊霞快步走來。“楊總,究竟什麼是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
“可以簡單理解為一種通過高科技‘仿制’的人體膠原蛋白。”楊霞一邊指著模型一邊向記者解釋,“科學家用基因技術,把人體膠原蛋白的‘設計圖’植入微生物,讓這些微生物像小工廠一樣批量生產出和人類膠原蛋白空間結構一致的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
“我在山西醫科大學任教時,全球隻有美國一家公司具備從人體胎盤中提取人源化膠原蛋白的技術,天然人源化膠原蛋白1毫克賣到上萬元,且不溶於水,使用起來十分不便。”楊霞回憶說。
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市場需求后,2008年,楊霞從山西醫科大學辭職,創立了錦波生物,嘗試通過人工合成膠原蛋白來替代人類膠原蛋白,特別是針對人體皮膚中含量豐富、具有獨特彈性的Ⅲ型膠原蛋白。
錦波合成生物產業園包裝車間。
“要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最難的地方在於認知。”楊霞介紹,彼時,人源化膠原蛋白基礎性研究還是“無人區”,一切隻能從零開始。
“當時建Ⅲ型膠原蛋白庫,要在100多萬個可能性中找出一個,工作量極大,特別考驗人的耐力。”歷經數萬次生物實驗后,2018年,錦波生物首次發現並解析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核心功能區,並實現該生物材料的規模化生產。
2021年,錦波生物自主研發的“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干纖維”獲批上市,這是我國自主研制的首個採用新型生物材料——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制備的三類醫療器械。
與動物源膠原蛋白相比,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具備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截至2024年底,該產品臨床注射已超200萬支,未出現明顯免疫反應,實現了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跨越。楊霞說,“在這個領域我們實現了彎道超車,領先國際。”
“收益怎麼樣?”記者笑著問。
“原始創新成果進行市場應用轉化后,營收四年上漲了將近7倍。”楊霞說,為搶佔先機,錦波生物打造了錦波合成生物產業園,生產車間裡幾乎沒有手工環節,從醫療器械到功能性護膚品,各式各樣的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產品從這裡走向市場。
有了充足的產能支撐,接下來便是開拓新應用場景,實現“從1到N”的跨越。楊霞表示,人體中存在28種不同類型的膠原蛋白,錦波生物正在開展人體各型別膠原蛋白及各類抗病毒功能蛋白基礎、應用研發及產業化,未來可能會涉足到婦科、心血管、腫瘤等各種醫療場景的應用開發。
錦波生物專利牆。
“過去的十幾年,我們沉澱了海量的數據,還建立了AI膠原蛋白智能數據庫。如今的研發速度會比過去快很多。”楊霞說。
手握106項專利、產品登陸多個國家的錦波生物,在今年年初再傳捷報——重組Ⅲ型膠原蛋白獲巴西發明專利授權。“專利是國際競爭的入場券。”楊霞拿起最新一批出口樣品說。
未來的錦波生物,如何守住國際領先優勢?在楊霞看來,以恆心辦恆業,“堅守主業、加強自主創新”是唯一的出路。“我們將持續深耕合成生物學領域,推進原始創新技術的產業化,不斷推出更多具有突破性的生命材料。”(攝影:人民網記者 王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