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要聞

讓勞動教育更具“煙火氣”

2025年02月27日09:02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勞動教育作為“五育”的基礎,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山西大學的勞動教育實踐課上,學校食堂大廚、花匠園丁等勞動者紛紛走上講台,把自己的獨門絕活和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學生們,通過充滿“煙火氣”、更接地氣的勞動教育,不僅讓青年學子們學到了勞動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讓他們在體悟勞動樂趣的同時感受到了勞動的魅力、勞動的價值和勞動的偉大,在勞動中找到生活態度,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燒菜也能得學分

“我學會做魚香肉絲了,這樣的課程太有‘煙火氣’了!內容豐富多樣,既有基礎的刀工練習、面點制作等實操環節,也有關於中國八大菜系、地方特色小吃、國際美食等理論知識的講解。”上了一個學期的勞動課,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生陳玉祥感嘆,收獲頗豐而且課程有意思有意義。

陳玉祥所上的是“中餐烹飪”勞動教育實踐課。該課程由山西大學后勤管理處飲食服務中心中餐烹飪團隊主講,特別邀請了多位知名大廚和食品專家作為客座講師,一學期共32學時,學習完畢后學生們可獲得1個勞動教育學分。記者了解到,“中餐烹飪”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中國菜系及地方特色飲食歷史沿革,基礎刀工練習,面點、熱炒、冷菜、餡料、湯品的制作,學生們在課程中通過食材挑選、烹飪技法學習到營養搭配與作品品嘗的全流程實踐,要學會日常烹飪技能,感受中華飲食文化。“這一課程不僅讓大學生了解不同食材的營養特征與烹飪技巧,而且加入了美食背后的歷史人文故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飲食觀與生活觀。”一位授課老師說。

“要將炸好的鱖魚再次下鍋復炸,使其表皮更加酥脆。”孫鴻默念著課上老師教的要領,一盤色澤紅亮的“鬆鼠鱖魚”很快擺上了桌。這是寒假期間的一幕。孫鴻是山西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中餐烹飪”課程學習,他一放假便急切地向父母露了一手。

教育是發生在過程中的,勞動教育尤其如此。“平時經常看見父母在廚房裡忙碌,讓我覺得做飯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自己真正動手做起來,才發現並不容易。就像勞動教育實踐課上,老師一直向我們強調的:勞動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該校考古學院學生吳真告訴記者。

在勞動中學習思考成長

“原來涂白劑中的生石灰和食鹽具有殺菌消毒作用,可以消滅樹干基部越冬的各類病菌,涂白后還能加速傷口愈合。”從小見到被刷白的樹干就心存疑問,在“園藝綠化”勞動教育實踐課上,山西大學新聞學院高善敏不僅得到了科學解答,而且有機會親自動手為校園內的樹干涂白,助力樹木過冬。

“園藝綠化”勞動教育實踐課是山西大學教務處聯合后勤管理處開設的一門課程,由學校物業服務中心綠化養護團隊主講,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園藝基礎知識、綠化設計理念、植物種植與養護、插花等技巧。“學生們可以通過在校園內種植花木、涂白樹木、插花及鋪設草坪等勞動實踐,熟悉校園植物種類及校園景觀規劃,了解本土植物常見病虫害及其防治知識,增強實踐操作技能,培養勞動意識及責任感。”一位“園藝綠化”課程老師解釋說。

勞動以其獨特的方式,讓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驗証、豐富和發展。山西大學文學院學生羅哲明以前一直認為草坪是一叢一叢種上去的,上完課才明白還有鋪草塊或草卷的方式。“這樣可以克服播撒草種成型速度慢和發芽不均勻等問題。”羅哲明感慨地說,勞動教育實踐課對自己啟發很大,“無論是農民的耕種、工匠的制作,還是科學家的實驗,每一種勞動都蘊含著解決問題的智慧。”

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山西大學通過不斷完善勞動教育體系,將勞動教育融入立德樹人的全過程,確保學生獲得全面而有效的勞動教育經驗。這一體系不僅包括勞動教育理論課程、實踐課程,還包括多樣化的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和實踐能力。

報告廳內,全國勞動模范王傳喜講述著他依靠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鼓勵支持村民自主創業就業,實現共同富裕的故事。這位沂蒙漢子堅毅的目光、有力的話語深深感染了聆聽宣講的師生。自動化與軟件學院學生王樂瑩深受感動:“勞模們用汗水和智慧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奮斗凱歌,我要學習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跡,創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這是山西大學一次講座上的情景。

近年來,該校開設了“勞動大講堂”,邀請國內知名專家解讀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進行勞動教育的意義與重要性,同時開展勞動榜樣進校園、中華非遺傳承進課堂、文明示范宿舍評選、最美志願者等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學校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勞動教育體系,確保學生能夠獲得全面而有效的勞動教育經驗。”山西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著眼科學構建勞動教育體系,學校開設了《勞動教育》理論課程,構建了包括“日常生活性勞動”“專業創造性勞動”“興趣技能性勞動”“社會公益性勞動”四個模塊的實踐體系,其中,日常生活性勞動主要包括宿舍衛生、校園美化,專業創造性勞動主要包括科研訓練、學科競賽、專利發明、學術論文等,興趣技能性勞動主要包括園藝綠化、生活設施維修、中餐烹飪等,社會公益性勞動主要包括志願者服務、社會實踐以及基於專業特色的體育、美育、智育類社會服務性勞動,“通過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形成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李林霞 張穎)

(責編:段思齊、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