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要聞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向新、向綠、向智,向未來

——長治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5年03月04日08:56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2月6日,踏著春天的腳步,全省“重大項目建設年”推進會暨全省開發區2025年第一次“三個一批”活動在長治舉行。安博泰克藥業創新藥物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二期、山西特瓦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項目等長治市的55個重大利好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投產,吹響了新一輪重大項目建設“沖鋒號”。  

2月14日,長治市召開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早春行”座談會,17家金融機構與長治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領域24家企業簽訂了授信或貸款協議,總金額119.5億元。

2024年以來,長治市牢固樹立“求其上”的理念和“跳起來摘桃子”的精神,堅定“進”的方向,保持“爭”的主動,大力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布局,加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今年的長治市政府工作報告,以十個“加力提效”部署工作,更加堅定向新、向綠、向智的發展信心。

產業轉型 向新而行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連日來,行走在上黨大地,驚嘆於這裡高質量發展的盎然生機。  

山西龍星年產20萬噸炭黑項目進入試產階段。以煤焦油為原料,以焦爐煤氣為燃料,通過延伸的產業鏈條,制成高等級納米炭黑產品,可用於汽車輪胎的填充補強。

中兵長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年產18萬台計算機、3萬台算力服務器的智能制造生產線啟動運行,每天生產近2000台國產化計算機,每年可常規性生產近30萬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板卡。

從一塊“煤”的價值提升,到一顆“芯”的動能釋放,長治向傳統產業挖潛增效、為新興產業精准布局的發展路徑一目了然。

煤化工產業鏈攀高延伸。以發展高端精細煤化工為方向,長治大力延伸發展焦爐煤氣—粗苯—己內酰胺—尼龍新材料等高端產業鏈。當前,潞寶興海15萬噸己內酰胺技改項目已建成試產、5萬噸錦綸6工業長絲項目已建成調試,加速推動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終端產品轉變。在傳統產業基礎改造升級過程中,長治市煤炭先進產能佔比達到93.2%,累計建成綠色開採示范煤礦22座,名列全省第一﹔焦化行業先進產能達94%以上﹔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6.6%。

優勢產業集群不斷壯大。高科華燁MLED新興顯示面板生產項目繼續擴建,日盛達2×1000T/D項目第一條生產線啟動試生產,成功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技術改造項目生產線升級改造完成。科技創新引領長治LED、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優勢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

新興產業賽道有新突破。特瓦時能源年產10萬噸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項目、山西大陸石墨科技有限公司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項目、瑞君10萬噸鋰電負極材料等一批重點項目扎實推進,凝聚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去年以來,長治推進實施總投資1105億元的246個重大轉型項目,93個項目投產達效。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突破千億元、增長6.1%,其中制造業投資、高技術產業投資、民間投資分別增長18.4%、15.4%、7%,新支柱新賽道破浪向前,動能釋放愈加蓬勃。

與此同時,“飛游通天峽”空中游覽項目正式開航,成功通航首次利用直升機在重點景區開展低空游覽類業務,低空經濟“邂逅”文旅賽道,碰撞出“1+1>2”的新火花,信創、低空經濟、氫能等領域,一個個前景廣闊的未來產業正在長治拔節生長。

隨著產業互聯互通不斷深入,一套有重點、分層次、韌性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鋼筋鐵骨”在長治鍛造而成。

賦能提質 “綠”“智”並驅

新質生產力培育成效如何?產業鏈上的數據變化,見証長治市新的發展實踐。  

在襄垣經開區,太平金燁110kV輸變電工程建成落地,讓風電、光伏等“綠電”就近並入電網,佔比50%以上,服務襄垣經開區40多家企業,實現新能源就近消納和調峰調頻電力平衡。

在長治高新區,華潤水泥(長治)有限公司通過高新區碳達峰智慧管理暨“源網荷儲”一體化平台“虛擬電廠”的調節調度,參與山西省削峰填谷、電力輔助服務等交易品種,獲取增量獎勵收益。截至目前,已參與調峰94次,“綠色”收益約20萬元。

在沁源縣,年產2000噸電解水制綠氫項目啟動。通過“綠電”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碳氫氣”。

以“雙碳”目標為方向,長治正在加快推進能源革命步伐,綠色能源產業多點開花。

儲能行業強勢起步。“十四五”以來,長治納規儲能項目19個。隨著屯留鼎輪30MW飛輪儲能項目、潞城仁和300MW/600MWh獨立儲能等項目並網成功,長治能源供給結構加速從“傳統火電”向“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的電源結構轉變。

新能源規模化發展。截至目前,長治建成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電站129個,新增裝機64.89萬千瓦,裝機容量達536.27萬千瓦,佔電力總裝機的35.8%。全市建成充電設施3592套,充電樁5043台,個人充電樁14286台。

綠色低碳發展步伐行穩致遠,數字經濟也在產業鏈中日益滲透。

8066個,是長治目前建成並開通5G基站數量,全市5G用戶佔比達到52.22%。長治,5G時代加速奔跑,數字底座不斷夯實。

575戶,是今明兩年長治將要完成數字化轉型改造目標的企業數量。2024年6月,長治成功獲批國家第二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爭取到1億元中央財政支持。目前,已計劃開展數字化改造的規上中小企業有335家。長治,緊抓發展機遇,數字轉型穩步推進。

17座,是長治累計建成的智能化煤礦數量。全市120萬噸及以上煤礦智能化改造已經全部開工。同時,還建成數據中心6個、工業互聯網平台10個。

163億元,是長治去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營收收入。長治成立數字經濟協會,集聚本地數字企業100余家。2025年,全市儲備數字轉型項目133個,總投資87.58億元。長治,做強項目支撐,數字產業集聚壯大。

在高效、智能、綠色等關鍵詞的賦能下,新質生產力成為長治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創新突破 釋能增效

生產力向新,吸引力煥新。長治正著力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將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進一步轉化為產業鏈吸引力。

在長治高新區,華北地區首個全棧式智算中心在這裡落地,把握新的關鍵生產力,長治數字經濟發展有了強支撐。

長治市政府與紅谷集群科技集團簽訂合作協議成立長治產業轉型升級產業研究院,通過政府推動、企業承辦、市場運作的委托招商機制,為長治引薦34個項目,准落地項目預計實現產值5億元。

煤基合成化學品山西省實驗室獲批建設。以“技術+產業”為核心導向,實驗室將聚焦煤炭安全綠色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領域開展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一系列“新”景象無不顯示,長治正逐步構建一個產業鏈、創新鏈融合互動的高質量產業生態。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有賴於不斷厚植的創新沃土,滋養技術創新之“源”。

從市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達到1億元,到實施73項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2項市級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從“晉創谷·長治”挂牌運營,引育50余家科技型企業,到成立“中國人才夏宮”服務聯盟,柔性引進18名院士、1200多名博士人才﹔從選派166名科技特派員入企服務,到建成145家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科研平台延伸基地,正是科技創新不斷強化、政策紅利持續傳導,使得長治創新活力充分釋放,成為吸引各類創新要素加速聚集的“強磁場”,一批融合高校科研成果和長治產業資源優勢的特色項目落地生根。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更離不開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政策引導。

招大引強,集聚集群。長治聚焦重點優勢產業,完善招商圖譜,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緊盯京津冀、長三角、川渝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推進駐點精准招商,開展顧問招商、中介招商、智庫招商,推進鄉情招商。今年力爭招商引資簽約項目達到1000個,簽約金額2000億元以上,簽約項目當年開工率達到80%以上。

深入挖掘比較優勢,完善投資促進政策,長治先后成立太行文旅集團、太行建設投資公司,加強產業基金建設,支撐引導產業發展。推動政策落實,對重大招商項目實行“一事一議”,去年全市減稅降費29.73億元,兌現產業發展資金11.36億元,有力支持高質量發展。

新質賦能,乘勢而上,奮進的長治正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的路上提質競進、邁向未來。(記者白續宏 通訊員賈奕)

(責編:武笑、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