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醫療根基 建設健康山西

全力推動在更高水平上實現“病有所醫”,助力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實現“一老一小”普惠服務新突破……去年以來,省衛生健康委“建高地”與“強基層”同步推進,不斷推動衛生健康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省衛生健康系統持續以建設健康山西為統領,精准對接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為中國式現代化山西篇章筑牢健康根基。
推動在更高水平上實現“病有所醫”
王廣發教授是我國介入呼吸病學的領軍人物,2024年12月,“王廣發呼吸病學山西工作室”正式落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太原醫院,工作室同時入選2025年度全省外聘專家工作室建設名單。王廣發教授憑借其在呼吸系統疑難病、少見罕見病及危重症診治方面的卓越成就,正在助力北大醫院太原醫院打造結構優化、技術精湛的呼吸病學人才隊伍,為山西本地患者帶來更多福祉。
外聘專家工作室的建設,也是我省衛生健康系統推動在更高水平上實現“病有所醫”的一項具體舉措。去年以來,通過實施“四個一批”科技興醫創新計劃和醫學隊伍“五個提升”培育計劃,培育創新人才70人、創新團隊27個,建設25個院士工作站、50個外聘專家工作室。
腫瘤患者的治療是爭分奪秒的戰爭,而信息化管理就是提效最好的工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山西醫院放射治療科物理技術室主任邢曉汾告訴記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派遣常駐專家李寧教授擔任放射治療科主任后,使用總院的信息化管理經驗重新構建了臨床業務流程,實現了精細化和智能化的診療決策,對醫生和患者的幫助很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啟動以來,“國家隊”優質資源下沉,強化技術輸出,通過專家派駐、技術平移、標准化管理等方式,正在快速提升我省醫療水平。目前,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山西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山西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山西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太原醫院4所醫院堅持既向外借力借勢、又向內融合共進,更加注重分級診療和合理治療,培育壯大人才隊伍,診療量達到高位且趨於穩定,疑難危重疾病佔比逐步提升,平均住院日和費用下降,病人外轉率平均下降89.6%,更多群眾願意留在省內就診就醫,管理運營、診療服務、科研創新水平和醫患滿意度明顯提升。今年以來,圍繞“大病不出省”的目標,我省把准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新方向,著力落實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功能定位。支持4所項目醫院突出特色、實現錯位發展。
助力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晉中市祁縣來遠鎮地處偏遠山區,距離縣城40公裡。2024年7月,祁縣來遠鎮來了三名大學生鄉村醫生,龐郝楠就是其中的一個。龐郝楠畢業於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針灸推拿專業,后取得了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証。她積極響應我省公開招聘大學生鄉村專項計劃活動,順利通過公開招聘。龐郝楠說:“我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服務好每一位村民,做好村民的‘貼心人’。”
我省高度重視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其中,通過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不斷優化鄉村醫生素質結構,持續推動全省鄉村醫生隊伍持續健康發展。在越來越多的村衛生室裡,有了大學生村醫的身影,截至目前,大學生村醫專項招聘328人並全部落實編制。為了使基層服務網底織密兜牢,省衛生健康委通過實施鄉村醫療衛生固本強基行動,91%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服務能力標准。推廣“縣管鄉用”模式,人員服務“雙下沉”覆蓋69.2%的縣。“雙千”行動惠及村醫2.48萬余人,“鄉聘村用”公開招聘村醫231人。累計免費培養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4100余人。行政村衛生室村醫服務和醫保接通結算實現全覆蓋。
今年以來,我省圍繞“一般病在市縣解決”,繼續提升縣域服務能力。持續健全完善以“千名醫師下基層”為重點的巡回醫療制度,推動市縣人員、服務、技術、管理同步向城鄉基層延伸。持續實施“千縣工程”和縣級醫療機構綜合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新增30個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新增15個縣級醫療機構達到三級服務能力。加強縣域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能力,急危重症患者搶救能力和傳染病防控等公共衛生服務能力。與此同時,圍繞“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兜牢基層服務網底。通過謀劃推進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打好“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和社區醫院建設三年行動收官戰,2025年全省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達到國家能力標准。
實現“一老一小”普惠服務新突破
大寧縣公辦托育服務中心是全縣首家公辦示范性綜合托育機構,作為一家普惠性托育服務機構,採取“公建公營”的模式,由大寧縣衛健局負責運營管理。該中心2024年9月正式運營,受到當地群眾歡迎。“我們中心不斷提升托育服務質量,通過高品質的服務和特色教育模式,打造高水平的托育機構,解決全縣廣大家庭‘育’的難題、減輕‘養’的負擔。”大寧縣公辦托育服務中心園長鄭宏偉介紹。
“幼有善育”關乎萬家幸福,我省正在進一步發展完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努力增強嬰幼兒家庭享受托育服務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我省對執行政府指導價的普惠托育機構補助實現全覆蓋,全省117個公辦示范性綜合托育機構全部投入運營,新增1.24萬個普惠性托位,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13個,普惠托位佔比達到63.43%。
幸福是什麼?對老年人來說,便是“有所養,有所醫”。作為太原市首家“醫療+養老”相結合的試點,太原市杏花嶺區中心醫院府西醫養中心從2024年1月投入使用,至今已運營1年有余。該中心主任袁芬介紹,該中心是依托杏花嶺區中心醫院成立的一家公立醫養機構,共投入150張床位,為老人提供優雅閑適的環境,讓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這裡也是我省醫養結合持續提質增效的一個生動實踐。我省改擴建護理型養老床位1333張,41所基層服務機構已為近2.3萬余名老人開展護理需求評估,服務2.1萬余名有需求老人。
我省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務實現新突破。下一步,將繼續著力提升重點人群健康保障能力,不斷優化生育服務支持政策,不斷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增強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和黏合度。(記者秦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