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煤矸石變廢為寶催生新產業
年均消納煤矸石2100多萬噸,固廢綜合利用率為73%

一塊煤矸石能夠創造出多少價值?3月2日,記者走進山西晉坤礦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催化劑裂化前驅體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把煅燒的高嶺土放到制漿罐中,再經過研磨、成膠等工序,這條生產線把高嶺土轉化為石油催化劑,附加值提升了3倍。公司總經理李亞軍告訴記者,這條生產線的原材料都來源於朔州所產的煤矸石,每年可將2萬噸煤矸石變廢為寶。在朔州,像山西晉坤礦產品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煤矸石綜合利用企業有86家,煤矸石等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已經成為其高附加值的新產業。
朔州是典型的煤電能源大市,連續4年年均生產原煤2億噸以上,年均產生煤矸石3300多萬噸,給生態環境保護帶來巨大壓力,迫切需要發展綜合利用產業,消納工業固廢。作為工信部確定的全國首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朔州市把發展固廢綜合利用產業作為轉型發展突破口,不斷拓寬固廢綜合利用渠道,研發固廢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為推動工業固廢資源的高效、高值、綠色、循環再生利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目前,該市共建成3個特色固廢園區,投產煤矸石綜合利用企業86家、粉煤灰綜合利用企業73家、脫硫石膏綜合利用企業11家。由煤矸石“變身”的產品也拓展到7大領域200多個品種,形成煤矸石發電、煤矸石制材、粉煤灰綜合利用和脫硫石膏綜合利用4大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集群,走出了“資源—產品—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新產品”的綠色產業發展新路徑,年均消納煤矸石2100多萬噸、粉煤灰1000多萬噸,固廢綜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不足40%提高到目前的73%。
在發展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過程中,朔州市堅持高起點規劃,集群化推進,規劃建設了朔州神電固廢綜合利用工業園、懷仁宏利再生綜合利用工業園、平魯區北坪循環經濟園等特色固廢園區,為推進全市工業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還著力提升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創新發展能力,連續舉辦11屆國際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大會,建成煤矸石高值利用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省新型功能炭材料工程技術中心、晉坤雙碳產業研究院,先后與國內16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聯系合作關系,重點打造提升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研發中心、晉坤公司、中煤平朔、宏力再生公司等四大技術研發平台,不斷強化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新產品的開發、技術創新及研發應用。先后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9大類30多項固廢綜合利用新技術,申報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0多項,為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膏綜合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朔州市固廢綜合利用產品從單一的傳統牆材生產,已經拓展延伸到新材料、陶瓷、耐火保溫材料、裝飾材料及其他新型建筑材料等領域,基本做到了“吃干榨盡”和全資源化利用,有力推動了固廢綜合利用產品規模迅速發展。目前,全市已具有年產27億塊煤矸石燒結磚、45萬噸煤矸石煅燒高嶺土、10.4億塊粉煤灰蒸壓磚、300萬立方米粉煤灰砌塊、400萬平方米透水磚、350萬平方米粉煤灰外牆保溫板、30萬噸耐火材料、10萬噸建筑石膏粉的生產能力。
在山西晉坤礦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的重點實驗室,煤矸石實現了華麗變身。該公司以煤矸石為原料,通過自主研發和成果轉化,生產出催化劑、顏料、橡膠、電線電纜、油墨等22種高附加值新產品,廣泛應用於涂料、造紙、電線電纜、化妝品等領域,為廢棄資源煤矸石探索出一條多元化、高附加值的綜合開發利用道路。(記者任永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