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陽泉城區 | 深耕“銀發經濟” 繪就“老有所養”幸福畫卷

2025年03月09日09:06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醫務人員定期上門為老年人檢查身體。

醫務人員定期上門為老年人檢查身體。

幸福食堂讓老年人“近”享美好“食”光。

幸福食堂讓老年人“近”享美好“食”光。

冬至時節,老人們吃上了噴香的餃子,還看上了精彩的節目。

冬至時節,老人們吃上了噴香的餃子,還看上了精彩的節目。

老人們歡聚一堂,觀書畫展、看舞蹈表演……度過難忘的一天。

老人們歡聚一堂,觀書畫展、看舞蹈表演……度過難忘的一天。

貼心的集體生日宴給“老壽星”帶來滿滿幸福感。

貼心的集體生日宴給“老壽星”帶來滿滿幸福感。

健康知識講座讓老人們的健康更有保障。

健康知識講座讓老人們的健康更有保障。

“中康愛鄰裡·虛擬養老院”項目落地運行。

“中康愛鄰裡·虛擬養老院”項目落地運行。

“非常高興來這裡採摘有機草莓和有機西紅柿,參觀魚菜共生農場,對於我們這些老年人來說,這是一次新鮮的體驗。”73歲的張大媽和她的老朋友們在陽泉城區南庄田園康養綜合體,看到一顆顆紅潤飽滿的草莓,老人都面露喜悅,一邊摘草莓一邊互相交流,感受清新的田園氣息,體驗採摘草莓、綠色果蔬的樂趣,陶醉於春意萌動、生機盎然的農場,田地間充滿了歡聲笑語。  

南庄田園康養綜合體項目,是城區推進“銀發經濟”發展,通過盤活利用近郊村集體的閑置土地和宅基地,打造的集文化展示、休閑農庄、主題研學、養生度假、旅居養老等於一體的康養基地。“從過去簡單的‘一張床三頓飯’‘被動型養老’到如今可以‘結伴鄉村,抱團田園’的‘主動型享老’,我們將探索更多自由、樂趣、詩意的晚年生活新模式。”南庄田園康養綜合體項目負責人梁凱說,“目前,項目配套的五個果蔬大棚以及接待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康養餐廳已經建成,老年公寓的樣板間也已具備入住條件,整個項目建成后,一方特色小院,不僅是老人日常起居的生活空間,更是一處休養生息的精神家園。”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因地制宜發展康養產業,積極培育“銀發經濟”增長點,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城區聚焦打造康養品質之城,堅持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通過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健全機制、強力推進的方式,依托現有生態資源和交通區位優勢,不斷盤活康養資源,完善康養要素,拓展康養路徑,積極打造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專業支撐,醫養相結合為抓手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持續擦亮“靈秀陽泉·康養城區”品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23年,陽泉城區成功躋身首批全省養老服務模范縣(區)行列。

靶向施策 滿足多元養老服務需求

發展“銀發經濟”,首先要提高老年人的物質生活水平,滿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四大現實需求,完善養老體系,真正讓“養老”變“享老”。

近日,在城區北大街街道青年路社區幸福食堂,廚師正在明廚亮灶的廚房洗菜、切菜、熱鍋煎炒,格外地忙碌。“我們要讓老人吃得到、吃得好、吃得安心,老年人的飲食不僅要注重營養搭配,還要考慮其吸收能力。”食堂負責人劉虎平說。上午11時左右,81歲的劉翠英老人和其他老人相繼走進食堂,坐在一起享用可口的飯菜。“我們到這裡來吃飯很方便,這裡的飯菜不僅味道好,而且很干淨,吃一頓可口的午餐隻要6塊錢,非常經濟實惠。”劉翠英老人開心地說。

為讓老年人感受到“民生溫度”,嘗到“暖心味道”,樂享幸福“食”光,近年來,城區加大“幸福食堂”建設力度,通過多種經營方式,突出抓好幸福食堂標准化建設、運營和監管。同時,因地制宜,為有需求的老年人開展送餐上門服務,不斷拓展老年人用餐助餐“地圖”,讓老年人食有所依、老有所樂,擁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目前,城區60歲以上老年人有51000多人,人口佔比達22%以上。隨著物質生活提升,老年人的觀念也從原來最基本的“養老”向“享老”逐漸轉變。面對更加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城區積極探索養老新模式,提供更優質更豐富的養老服務和產品,充分挖掘轄區養老資源,盤活閑置資源,連續實施城鎮社區養老幸福工程項目,加強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先后改造建成了陽坡垴社區養老服務站、南煤社區養老服務站、晉東社區養老服務站、青年路社區養老服務站、義井村社融合養老服務站,完成了義井、小河、神峪、南庄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提檔升級項目,並投入運營。截至目前,城區轄區共有6個養老機構,其中5個市級養老機構、1個區級養老機構﹔5個養老服務站、11個社區幸福食堂和13個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涵蓋了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居家養老服務、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等相關養老服務模式。從養老機構的專業化服務到深入街道社區的養老幸福工程,從打造“健身、養身、修身”的健康生活模式延伸到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購、助力、助行、助醫、助聊等專業照護服務……在城區,老人們不再是被動地等待歲月流逝,而是擁有更多的選擇,可以愜意地享受便捷貼心的晚年生活。

科技賦能 助力康養產業推陳出新

今年82歲的候四蘭老人是上站街道市政府大院社區第一批“一鍵呼”智能養老設備的受益者。對於像他這樣的獨居老人來說,這套設備可以實時為他提供安全監控、應急呼叫、生活照料等多項服務。來到社區的智慧養老綜合服務管理平台,被納入服務管理的社區老人的年齡分布、實時服務訂單等信息一目了然。這個24小時服務平台可確保第一時間對老年人需求進行反饋,有效提供“居家—社區—機構”有機融合的綜合型、專業化養老服務。“通過這個智能設備,我們社區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基礎生活照料、緊急援助、精神慰藉、健康管理、事務代辦等多種特色助老服務。另外,社區還啟動了‘益助銀齡’長者服務項目,通過‘社區+社工+志願者’服務模式,舉辦老年人集體生日會,為7名獨居老人安裝愛心門鈴,為6名老人安裝燃氣報警器,讓居民幸福可感可及。”市政府大院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董殿英說。  

科技賦能,為養老事業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城區已啟動實施了“中康愛鄰裡·虛擬養老院”項目,通過互聯網和智能化技術搭建“區—鄉鎮(街道)—村(社區)—愛心商家”四級服務網絡,整合多方資源,探索以“鄰裡互助+層級隊伍+智慧終端+積分激勵”為運行機制的互助養老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精准化服務。項目於去年6月立項,並通過“1234”工作法,即成立“1”個服務機構,建設“2”個服務平台,打造“3”支隊伍,提供“4”類服務開始落地實施,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助和支持,共同應對老齡化帶來的挑戰。“智慧互助養老”將為實現居家養老、專業化養老提供有力支持,成為城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目前,以市政府大院社區為試點,已完成全區首個“社區虛擬養老院”的打造,“一鍵呼”平台已經完成搭建,對周邊社區235名特殊困難老人開展了探訪建檔工作,為全區70余名城鄉低保戶中的特殊困難老人配備了“一鍵呼”智能設備。

同時,城區聯合中國電信陽泉分公司搭建智慧社區康養服務平台,在南山路街道陽坡垴社區試點開展老年人居家養老智慧監測,對接市民政局引進安裝AI跌倒呼吸心率檢測儀、煙霧傳感器等智能設備,提升養老服務智慧化水平。“打造智慧服務平台,聚焦老年人的醫、康、養、食、購、行等方面,一方面將老年人的基礎數據、健康數據、服務數據等進行數據融合,另一方面不斷完善智能應急體系、監測體系、看護體系、交互體系、認証體系等智能應用,實現線上、線下養老服務的全面結合。”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閆志虎說。

完善配套 “銀發經濟”未來前景廣闊

在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供給是老齡事業的重要任務,更是“銀發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走進全市重點養老民生工程城區老年福利中心項目工地,可以看到該項目的邊坡支護工程目前已經全部完成,主樓基礎底板和負一層也已完工。“項目規劃用地面積5531.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2764.54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九層的老年人照料公共建筑,設計建設養老床位300張。項目建成后,將發揮公辦養老服務機構作用,借助項目北側的城區防疫急救中心,探索康養醫養緊密融合,實現‘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的養老保障服務模式。”閆志虎介紹,近年來,城區積極構建“住、養、醫、護、康”一體養老服務模式,進一步優化完善城區“一鎮一街一養老中心”空間布局,深入推進“小機構、大功能、嵌入式”的一體化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努力打造社區“15分鐘便民養老圈”,著力打通養老服務“最后一公裡”,高度契合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生活需求。

精准“把脈”老年人需求,解決好他們生活圈、身邊事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城區以“室內行走便利、如廁洗澡安全、廚房操作方便、居家環境改善、輔助器具適配”為改造目標,“一戶一策”對家庭困難、高齡、空巢和獨居等老人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針對老年居民多的小區,專門為老年人開辟健身空間和休閑區域,考慮到老年人視力下降、爬樓不便等問題,新增LED燈進行公共照明,並引導群眾參與電梯加裝……在小區鋪設健身步道,為老年人提供無障礙休閑漫步場所……“從屋裡到屋外,從農村到城市”的多維適老化環境正在城區逐漸形成。

在積極普及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同時,城區還在南煤社區養老服務站打造了適老化改造體驗小屋,安裝在客廳、陽台、臥室、浴室等多個區域的適老化設備,吸引了眾多老年人和他們的家人前往參觀體驗。城區還把轄區老年人按照身體狀況和服務需求進行分類,整合轄區養老服務站、衛生服務站、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愛心企業等資源,聯合駐地單位為老年人提供健康講座、免費體檢等服務,並建立了茶藝室、圖書室、瑜伽室等,每天開展相關文化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養老產業、“銀發經濟”,承載廣大老年人對晚年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在解決老年人的“急難愁盼”中增進福祉,讓幸福養老觸手可及。眼下,以“銀發經濟”為抓手,推動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培育新興產業,優化發展環境,從社區助餐到智慧養老,從產業培育到政策支持,城區用實際行動守護夕陽事業,打造朝陽產業。未來,隨著政策的持續發力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城區的“銀發經濟”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式現代化城區的民生底色將更加溫暖。(文圖均由陽泉城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編:武笑、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