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項目“總盤子”、三項舉措、四圈聯動
太原多向發力帶動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山西中部城市群發展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賦予山西省的重大任務,是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太原市作為山西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怎樣從產業體系、項目建設、改革試點等方面協同發力,有效推動本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太原市政府新聞辦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太原市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回答相關熱點問題並介紹下一步規劃。
近年來,太原市堅持強龍頭、延鏈條、建集群,2024年全市省級重點產業鏈企業達到186戶、營收2275億元,數量、產出均居全省第一。其中服務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發展質效顯著增強。2024年,太原市服務業增加值完成3704.31億元,佔全市GDP的68.4%,佔全省服務業總量的28.3%,是我省服務業發展的主陣地。下一步將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優化生活性服務業供給質量、深入推進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區域現代服務業集聚地。
按照全省部署,太原市將深入開展“重大項目建設年”行動,2025年全市儲備項目“總盤子”確定,共謀劃項目1793個,總投資13679億元﹔謀定了“三張項目清單”,共439個項目,總投資4997.5億元,包括重點產業項目169個、重點基礎設施項目151個、重點民生項目119個,其中百億級項目6個、50億元—100億元項目11個﹔省級重點工程項目111個,總投資2283.79億元。
圍繞項目建設,太原市推出三項具體舉措:一是深化重大項目專班推進落實。成立太原市統籌謀劃重大項目工作組,抽調發改、科技、工信、住建、項目推進中心等18個單位的“精兵強將”集中辦公、實體運轉,用好“四全工作法”,全周期發力、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推動,統籌抓好重大項目的各項工作。二是加強重大項目要素支撐保障。資金方面,積極“跑部進省”爭取國家、省資金支持,常態開展重點項目融資推介活動,讓“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用地方面,利用“一張圖+一台賬+一藥方”的工作模式為重點項目落地提供用地支撐,讓更多項目“拿地即開工”﹔審批方面,對列入“三張項目清單”的重點項目逐一把脈會診,實行“一項目一方案”“一項目一清單”,配備項目審批手續管家一對一跟蹤指導。三是強化省市重點工程帶動作用。用好“一個項目、一名市領導、一個行業主管部門、一個屬地政府、一個統籌部門”多級聯動抓項目的工作體系,保障項目建設。
在扛牢重大使命、深化各領域改革試點方面,將高質量謀劃召開太原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推動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扎根太原、深耕太原。用好中小企業融資協調機制,促進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持續提升“信易貸”服務能力,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培育民營經濟發展沃土。
此外,為更好引領山西中部城市群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高度,下一步,太原市發展改革委將圍繞“四圈”建設,系統謀劃、協同推進。構建便捷高效“通勤圈”,加快推進古婁方高速、青銀二廣高速太原聯絡線、國道一級公路環線等建設,打造連接城市群四市1小時城市快速路。培育梯次配套“產業圈”,加強“晉創谷·太原”與“晉創谷·晉中”合作聯系,努力形成太原晉中科技創新集群。通過“總部+制造基地、總裝+配套、研發+轉化”等模式,探索發展“飛地經濟”。借助太原“歌迷之城”活力,共同做優做強文旅經濟,共同推出“持太原演唱會門票暢游景區”系列活動,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構建共保聯治“生態圈”,加強汾河、瀟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太榆退水渠污染治理,協同落實“1+30”區域大氣聯防聯控機制,加強監測數據共享,實施環境監管執法聯動。建設便利共享“生活圈”,加快推動山西中部城市群水資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完善跨區域雙向轉診醫療服務體系,擴大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范圍,新推進2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市通辦,持續推動公共就業服務“五個共建共享”。 (盧文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