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民企看發展 | 山西綠源碳索科技:“雙碳”引領企業向新之路

“煤礦瓦斯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二十余倍。”
“濃度低於8%的瓦斯大部分都直接排到空氣中去了,這部分的比例佔總瓦斯排放的60%以上。”
“將原來2%—5%濃度的煤層氣提濃至6%—15%,實現廢氣到直燃或發電用氣的跨越。”
“實現了低濃度含水瓦斯跨越爆炸限提濃。”
3月13日,在山西綠源碳索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綠源碳索科技”)的會議室,李晉平教授和綠源碳索科技的工作人員一起探討低濃度瓦斯提純項目的落地細節。
作為資源型地區,山西肩負著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使命。如何破除傳統發展路徑依賴,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作為晉中民營企業龍頭之一安泰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綠源碳索科技致力於成為最優減碳方案提供者,高效減碳技術引領者。其重點打造“一院兩平台”的發展模式,帶動產業低碳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在綠源碳索科技的碳資產管理雲平台顯示屏上,大大小小的氣泡遍布整個廠區,藍綠相間的數據實時變動。
碳資產管理賦能平台截圖。
“當前的展示頁面為安泰集團碳排放總覽,氣泡越小,表示廠區碳排放量越小。”綠源碳索科技董事長王鳳斌介紹,目前,碳數據管理平台已經進入了第二期,通過平台可實時了解公司的碳排放總量、強度及各工序碳排放情況的歷史變化趨勢。
隨著揮發性有機物、焦化脫硫廢液制酸、焦爐煤氣精脫硫改造項目、焦爐無組織綜合治理項目等幾十項環保節能項目的實施,安泰集團的環保“成績單”分外亮眼:園區自發電比例達到92%、焦化工序能耗達到96.88kgce/t、轉爐工序能耗達到-31.87kgce/t,優於國家能效標杆水平。
“成績單”的背后不僅有夯實的數據支撐,更有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推動作用:礦化固碳技術利用自主研發系統捕捉燃煤煙氣所含的二氧化碳,作為微生物微藻的生長基,生成高附加值、高營養價值的藻粉產品﹔二氧化碳膜捕集技術為低成本二氧化碳分離、捕集、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撐……
兩側分別為生物固碳技術產品——微藻藻粉和藻片,中間是二氧化碳膜捕集技術產品——膜絲。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
截至目前,綠源碳索科技已取得40余項專利。“重視科技,但又不能止於科技。”王鳳斌認為,從氣候治理的發展路徑來看,碳資產管理也是推動綠色經濟轉型的重要切入點和發力點。
坐落於晉中榆次的山西榆次遠大線材制品有限公司(簡稱“遠大線材”)自1997年取得自主進出口權后,其主營的鋼絲和鋼釘產品已遍布全球。產品成功出口的背后,則離不開綠源碳索科技的碳咨詢業務。
“按照規定,出口歐洲,鋼鐵行業需填報包括燒結/球團、煉鐵、煉鋼、軋鋼及后續精加工所有的生產環節的碳排放情況。作為精加工企業,遠大線材的生產原料需要追溯到上游鋼鐵供應企業。”王鳳斌介紹,公司擁有相關專業咨詢能力,可為遠大線材收集上游供應商的碳排放數據,並完成供應商CBAM報告的填報工作。
可為企業提供碳盤查、碳足跡、碳交易、碳報告、碳決策等系列服務﹔積極推廣CCUS領域多年的實踐經驗和技術,幫助企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在綠源碳索科技,全生命周期的“雙碳”服務正在不斷擴展。
——規劃建設介休“零碳產業園”,形成鋼焦電循環經濟的閉環﹔助力晉中市搭建雙碳監管賦能平台、開展碳資產開發管理,推進碳普惠機制建設等。
——2024年11月11日,由綠源碳索科技承辦的“山西雙碳會客廳”首屆學術沙龍在太原舉行,聚焦能源轉型、工業減排、綠色金融、碳市場等熱點領域。
2025年,公司還將持續舉辦雙碳學術沙龍,致力於實現高碳經濟的低碳發展。王鳳斌表示,將構建“技術+金融+產業”的綠色低碳生態圈,為產業低碳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