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海關精准施策助力山西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商圈

“首批通過‘口岸+目的地’聯合監管模式進入的銅精礦自哈薩克斯坦進口,在阿拉山口口岸完成放射性檢測后,在山西方略保稅物流中心實施固廢篩查和抽樣檢測。經海關檢驗合格后,該批銅精礦會根據企業需求運至倉庫或生產現場。”臨汾海關關長郝新敏介紹。
2月下旬,6334.1噸銅精礦從阿拉山口口岸入境,經鐵路換裝后直達山西方略保稅物流中心,這是全國首個疊加保稅物流中心功能的進口鐵路運輸銅精礦“口岸+目的地”聯合監管試點落地山西。
該試點是對現有進口鐵路運輸銅精礦通關監管流程的再造,將原先在口岸實施的抽樣檢測、固廢篩查等指令后置,調整到屬地開展。試點運行后,進口銅精礦從入境到目的地時長可壓縮3—5天,能有效降低企業口岸滯留、倒運等綜合成本,進一步提高企業競爭力。
“試點的優勢很明顯,我們在與供貨商洽談合同時選擇更多,也更有主動性,疊加上山西方略保稅物流中心的保稅政策,能夠實現隨用隨提,有效降低資金佔用的壓力。”北方銅業股份有限公司進口貿易部經理孫武軍說。
臨汾海關圍繞對外開放平台建設發展,充分發揮山西方略保稅物流中心輻射帶動作用,2024年,山西方略保稅物流中心實現進出口貨值5.36億元,同比增長16.4倍。
與此同時,臨汾海關結合周邊資源稟賦和企業需求開展專題調研,指導山西方略保稅物流中心利用“保稅”功能優勢,開展進口鐵礦業務,並根據企業需求定制監管方案,採取“分送集報”“一票多車”等申報方式,確保貨物“通得快、管得住”。2024年,山西方略保稅物流中心從蒙古國進口鐵礦石保稅倉儲貨運量達51.79萬噸,貨值2億多元﹔開行中歐、中亞班列2列,挖掘裝載機、陶瓷潔具、汽車玻璃升降器、童鞋、鋼材等貨物銷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太原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憑借鐵路運輸通道優勢,以擴大大宗商品自營進口為切入點,積極探索“重去重回”“海鐵聯運”等物流新路徑,全力支持我省建設“晉魯大宗商品骨干走廊”。2024年,全省各類金屬礦及礦砂進口233.5億元,同比增長49%。
2024年12月27日,首架從泰國飛抵太原的保稅維修飛機,經機場聯絡道直接進入武宿綜合保稅區。目前,武宿海關已累計監管4架保稅維修飛機,1架飛機正在開展噴漆維修作業,1架飛機正在打磨操作﹔監管14批保稅航材,全鏈條完成首筆航材貿易。“飛機完成噴漆維修並通過驗收后,將交付國外客戶。該項業務的順利開展,成為我省區內保稅維修和臨空經濟的又一增長點。”武宿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太原海關深度挖掘我省區位、交通、產業、資源等方面的稟賦優勢,因勢利導、靶向發力,通過凝聚多方合力、暢通多維通道、繁榮特色產業,全方位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積極推動山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商圈。2024年,我省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達876億元,同比增長17%。(記者孟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