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譜寫教育強國建設山西篇章】深化產教融合 鍛造大國工匠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之舉。為構建產教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近年來,在省教育廳的統籌指導下,全省職業院校以深化產教融合為主線,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己任,大力實施專業優化調整,圍繞重點專業鎮建設特色產業學院,構建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系統推進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四鏈”有機銜接,實現產教全要素深度融合,在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方面取得顯著成效,譜寫了教育強國建設的山西華章。
優化專業布局,精准對接產業需求
萬家寨水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控集團)是我省水務業務的龍頭國企,近年來企業工程項目不斷增加,對一線技能人員的需求也水漲船高,但由於技能人才短缺、工作崗位偏遠、新員工實操能力較欠缺等,出現了技能人才招不來、留不住、干不了的堵點。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全面對接我省水務產業,舉全校之力服務水控集團。學院以水控崗位的需求變化為專業動態調整的重要牽引,錨定水控集團59類一線崗位,對接企業崗位(群)職責和能力要求,持續優化專業布局,新增智能焊接技術等2個新興專業,關停金融科技應用等8個無關專業,改造水利工程等5個傳統專業,將30個專業調整為24個。同時,將這59類崗位的能力要求作為課程體系建設的主要依據,並與企業實施人員互兼互聘,成效顯著。“學校目前已形成水生態修復技術、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智能管理3個骨干專業群和智慧水利技術1個支撐專業群,實現了專業與水控集團一線崗位的全方位對接。”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岳延兵表示。
調整優化專業布局,是我省深化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的關鍵舉措之一。2024年3月,省教育廳印發《關於公布山西省2024年新增及撤銷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的通知》,全省47所院校增設專業239個,撤銷專業78個。近3年來,全省高職院校增設優勢及戰略急需專科專業263個,撤銷淘汰供給過剩、就業率低、職業崗位消失的專科專業264個,專業調整比例超過全省專業點總數的三分之一。“專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先進制造業、‘一老一小’等民生領域緊缺專業穩中有升,人才供給更加有效。”省教育廳職成處副處長張少龍表示。同時,省教育廳啟動專業信息、特色專業群、專業優化調整“三張清單”工作,開展“十四五”高職特色專業群和中職特色專業項目建設工作,初步遴選確定建設高職特色專業群32個,中職特色專業59個。
“學校每年向水控集團一線崗位輸送畢業生1300余人,佔到骨干專業畢業生總數的70%以上。”岳延兵介紹,“畢業生中超八成能穩定留職,不少人快速成長為企業技術骨干。如2021屆畢業生張浩,入職后扎根一線崗位、磨煉技術技能,僅兩年就成長為集團駐外項目部合約審核組組長,大大節約了企業人力成本。”
賦能行業和區域經濟,校企協同成效顯著
2月21日,晉中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了平遙牛肉專業鎮特色產業學院階段性成果交流會。在我省2023年職教活動周啟動儀式上,山西省職業教育首批11個省級專業鎮特色產業學院授牌,該校獲批兩個,分別是祁縣玻璃器皿、平遙牛肉專業鎮特色產業學院。
“近兩年來,學院圍繞牽頭揭榜成立的這兩個專業鎮特色產業學院,從人才培養和技術成果研發兩方面著手,建設成效顯著。”該校教科研與對外交流中心副主任戴淵告訴記者,“一方面,以‘三二’分段人才培養模式貫通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並開展‘企業冠名訂單班’培養,校企共同打造《玻璃生產加工工藝》《電商》兩本校本教材和‘玻璃器皿生產虛擬仿真教學系統’,人才培養模式趨向多元化、定向化、智能化。兩年來,累計為兩個專業鎮輸送實習生318人次,開展專業鎮技能人才培訓88人次。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成立創新研發團隊,開展平遙牛肉的基礎加工特性研究、無亞硝酸鹽產品開發策略與基礎研究、新口味牛肉產品的開發等多項工作,創新研發6種特色風味,申請4項專利,並與平遙寶聚源食品有限公司達成了成果轉化合作意向。”
平遙牛肉、祁縣玻璃器皿均入選我省首批十大省級重點專業鎮。為深化產教融合,賦能區域經濟發展,近年來,省教育廳積極對接我省省級重點專業鎮和產業鏈,分兩批重點建設38個省級職業學校特色產業學院,覆蓋全部專業鎮和大多數產業鏈,構建起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共生共榮的發展新格局。
據悉,在38個產業學院中,31個成立校企理事會(董事會、管委會)﹔專業鎮、產業鏈相關企業已接收畢業生4829人﹔開展中國特色學徒制,培養學生4844人﹔訂單式培養學生5759人﹔為相關企業開展培訓達46353人次﹔學生考取各類資格証書16058個﹔在企業建設實訓基地276個﹔校企共建專業171個、課程314門、教材153種,共同修訂課程標准520個、開發課程資源包380個、成立教科研創新團隊84個、開展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項目127個,轉化到賬金額達1033.52萬元,社會服務累計到賬8803.89萬元。
這一串數字背后,鐫刻著我省職業院校推進產教融合的堅實足跡。
同時,省教育廳還積極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首批打造了10個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並鼓勵行業龍頭企業聯合一所高水平高等學校、一所職業學校牽頭建設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推動產教全要素融合。目前首批牽頭成立數智財經行業、華北水利行業等4個沖擊國家級和8個重點支持的省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
深化“四鏈”融合,構建現代職教體系
3月12日上午,在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可編程控制器系統應用編程實訓室,靳姍老師正在給淮海工業集團現場工程師班的學生上課,在這個如車間一般全是可編程控制器理實一體化實訓室裡,學生們分角色,正在埋頭認真學習操作。
“這個實訓室是省級產教融合公共實訓基地裡全省唯一一個中高級可編程控制器系統應用編程証書省級考核管理中心,正在上的課程是機電系統控制技術。”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主任李玉強告訴記者,“淮海工業集團現場工程師訂單班是國家現場工程師培養試點項目,學生們入班即是淮海工業集團准員工,畢業直接就業。目前培養了3屆累計90多名學生。”
近年來,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對接產業、校企協同,構建產教融合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聯合淮海工業集團開展精密機械加工工藝員、智能化生產線運維員等現場工程師聯合培養,與航天二院、太重等龍頭企業開展“培優班”“卓越班”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
在省財政廳的組織下,由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和雲會計公司共同打造的中小企業“一站式”服務平台“雲會計小鎮”,目前已有30名教師注冊成為平台專家和工作人員,600余名學生成為線下智能會計工廠服務人員,服務企業超過3萬家。近兩年來,該校還牽頭成立了國家數智財經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全國財稅大數據應用產教融合共同體。
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古建筑產業學院積極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吸引龍頭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如山西建投臨汾建筑產業公司正在建設全國最大的古建構件智能建造基地,配備學生公寓1000平方米、實習實訓場地2萬平方米﹔依托山西省榆社古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校外實訓基地,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培育6000余名彩畫工人。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協同新鋼聯(山西)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津巴布韋哈拉雷理工技術學院共同成立了“中津哈拉雷華冶學院”,推動“職教出海”,為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貢獻了“山西方案”。
……
每一組數據都凝結著奮斗的汗水,每一個案例都彰顯著職教人的擔當,每一項成果都書寫著不懈的努力。我省職業院校正以破局之勢推進產教融合,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關鍵技術協同研發、專業布局動態優化等領域開展系統性改革實踐。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省情,以深化產教融合為主攻方向,以推進職普融通為關鍵抓手,以促進科教融匯為創新引擎,持續深化‘四鏈’融合改革,著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奮力譜寫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新篇章。”張少龍表示。(記者李林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