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大手拉小手” 思政新實踐

——山西大學創新打造思政教育品牌紀實

2025年04月10日09:21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哥哥,他們為什麼要把工廠建在這麼偏僻的山洞裡呀?”“因為當時日軍封鎖很嚴,這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能保護兵工廠。”3月初,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太原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市校協作中心,在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長治市黎城縣黃崖洞兵工廠舊址舉辦“‘中國如斯’講中國故事育時代新人”之“人民兵工精神與科技創新”主題教學實踐活動。這段中小學生之間的對話,即是活動中精彩的一幕。

日前,山西大學“‘中國如斯’講中國故事育時代新人”項目入選教育部2025年度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典型案例。全國共有100個項目入選,山西大學該項目是我省此次唯一入選項目。

沉浸式體驗,讓思政課堂“活”起來

“在資源稀缺、設備匱乏的情況下,八路軍是靠什麼造槍造炮的呢?”面對展覽館陳列的刀槍炮彈,山西大學附小教師王璐瑤和六年級學生王晨溪提出疑問。“指著玻璃展示櫃裡最簡陋的幾把鏽跡斑斑的帶齒紋工具,導游說,這是‘土銼刀’。這些‘土銼刀’,並不是用泥土做的,而是黃崖洞兵工廠的工人們手工制作的簡易工具。”從土銼刀、土車床到各種土辦法,他們的講述生動再現了當年工人們生產槍支彈藥的智慧。

在“人民兵工精神與科技創新”主題教學實踐活動中,山西大學馬院組織40余名大中小學師生走進黃崖洞兵工廠舊址,採取“現場走訪+主題講述+文藝再現”的形式,打造了一堂鮮活生動的沉浸式“紅色思政課”。

“黃崖洞海拔1600米,東、南、北三面弧形崖壁與西面的板山崖壁把它圍在中間,形成天然屏障。”山西大學馬院碩士研究生李博瑋和文學院大二學生孔振華講解了八路軍巧用地形布防的智慧。

“長期高強度的工作讓他的雙手變形,幾乎連拿筷子吃飯都拿不穩……”太原市成成中學教師劉源和高二學生張家維同研同講,重現“炮彈大王”甄榮典的感人事跡。

“工人們沒有電鑽、沒有起重機,隻能用鐵鍬和錘子一點點鑿開石頭。他們把日軍的鋼盔、炮彈殼撿回來煉鐵,甚至利用民兵拆掉敵人鋪的鐵軌,用來造槍管……”在太原國科實驗學校教師燕波和初二學生王嘉祎的共同講述中,左權將軍帶領八路軍戰士在太行山深處建黃崖洞兵工廠的艱辛歷程徐徐展開。

黃崖洞兵工廠作為“人民軍工搖籃”,其歷史遺存與教學實踐形成強烈時空對話。活動中,師生們沿著瓮圪廊峽谷重走運輸線,親眼看到布滿彈痕的防御工事,聆聽黃崖洞保衛戰中的英勇事跡和兵工人因地制宜、革新技術創造武器生產奇跡的故事,在互動體驗中感受人民兵工精神的內涵。

五大板塊聯動,推動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傳播”轉變

3月17日,太原市成成中學大成堂內座無虛席。中國兵器淮海工業集團子公司黨委副書記鞏育強應邀在“同心圓講壇”為師生們作了題為“人民兵工在太行”的專題報告。

此次專題報告也是“人民兵工精神與科技創新”主題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山西大學“‘中國如斯’講中國故事育時代新人”項目,以《詩經》“如斯如斯”為名,寓意“中國如此壯美,故事如此動人”,這一創新項目正在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牽頭申報和設計此項目的侯紅霞教授介紹,山西大學馬院打造的這個項目,由“中國如斯”專欄寫故事、現場教學講故事、雲端分享視頻傳播故事、“同心圓講壇”示范講故事、“三螺旋”集體備課探討講故事方法五大板塊構成。

作為該項目的創新實踐,“人民兵工精神與科技創新”主題教學實踐活動已如期完成五大板塊內容。如,承擔現場教學活動主講任務的山西大學、太原師范學院、太原市成成中學、太原國科實驗學校、山西大學附屬小學的師生,在查閱資料和現場考察的基礎上,撰寫了《黃崖洞布防智慧與人民戰爭》《深山裡的“炮彈大王”》《左權將軍與黃崖洞保衛戰》《“土銼刀”與黃崖洞兵工奇跡》等系列小故事,並於日前在加拿大《華僑時報》“中國如斯”專欄刊發。活動還將歷史文物轉化為教學素材,將教學過程轉化為可視化思政資源,老師們經過多次集體備課,設計了大中小學師生差異化敘事策略:小學段以“物”為媒,如土銼刀﹔中學段以“人”為線,如甄榮典、左權將軍﹔大學段以“事”為綱,如黃崖洞的防御智慧,並形成系列視頻作品,相關短視頻還實現了雲上傳播。

山西大學馬院院長任定成表示,在活動中,大中小學教師共同指導,以“大手牽小手”的協作模式進行“故事接力”,讓學生從“冷眼旁觀者”“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積極參與者”和“主動傳播者”,完成了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傳播”的角色轉換。

入腦入心,讓紅色信仰在青春血脈中扎根

“傳統思政課思想性、理論性強,卻在親和度、針對性上存在短板。”在活動總結大會上,山西大學附中黨委書記柳成文說,此次活動為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范例,其採用項目化、情景化、一體化教學模式,融合視頻、文章、感悟分享與互動交流,生動展現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創新理念。太原市成成中學校長張衛民表示,活動巧妙貫通理論與實踐、銜接歷史與未來,全面整合大中小學及教師資源,彰顯了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核心價值。

“今后會更注重‘講故事’,因為它更能穿透人心。”劉源對接下來的思政課有了明確方向,“要多講客觀、真實的故事,少一些口號式的言語和宣傳,因為客觀事實就足以打動人心。孩子們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

在黃崖洞烈士陵園,全體師生鞠躬默哀。這一刻,歷史與現實交匯,信仰與使命傳承。“通過講故事,把山西本土的太行精神具象化為黃崖洞的防御智慧,文化自信自然就建立起來了。這樣的思政課更加入腦入心。”李博瑋深有感觸地說。

“以前在課本上讀到抗戰歷史,總覺得離我們很遙遠。”張家維說,“但當我站在黃崖洞的懸崖邊,親手觸摸那些彈痕累累的防御工事時,歷史突然變得那麼真實、那麼震撼。”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講中國故事育時代新人的實踐和具身認知、熱認知等理論方法,深入研究國際傳播和跨年齡群體理解問題,努力建構中國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同步推進思政課程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在推進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理化研究和實踐探索兩方面做出新的努力。”任定成表示。(記者李林霞)

(責編:段思齊、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