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國際國內

全國人大代表、雲岡研究院院長杭侃——

人民日報看山西 | 尋找文物保護和利用的平衡點

本報記者 鄭洋洋
2025年04月10日08: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0日 18 版)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0日 18 版)

  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金山嶺長城。
  周萬平攝(人民視覺)

  去年,游戲《黑神話:悟空》火出圈,帶動了山西文旅發展,小西天、鐵佛寺等許多文物保護單位都成了熱門景點。不過,隨著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文物保護與利用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

  “游戲的影響力巨大,在山西就有20多處景點被帶火。山西也做了不少工作——比如,開通旅游公路,串聯起全省大部分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同時,文旅熱也給文物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全國人大代表、雲岡研究院院長杭侃說。

  杭侃在調研中發現,有些地方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配套設施跟不上,游客體驗不好﹔部分國保單位研究闡釋不足,一些自媒體傳播還存在常識性錯誤,誤導大眾。長期工作在一線,旅游旺季時雲岡石窟、懸空寺等地的壓力,讓杭侃深有體會。“比如懸空寺,排隊時間長,承載人數有限,一旦有人突發疾病,十分危險。”杭侃認為,有關部門要找到文物保護和利用之間的平衡點,推動文物單位分級有序開放,並在這個前提下優先做好文化闡釋工作。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杭侃針對“分級評估、有序開放”提出了相關建議。“文物部門不能被動應對,要主動作為。”杭侃表示,要根據旅游的基本要素,對文物保護單位科學分級評估,確定哪些適合開放。像一些文物保護單位空間較為狹窄,應以保護為主﹔雲岡石窟這樣的熱門景區,則要科學評估承載量,實現保護和利用的平衡。

  “一些文物一旦受到損害,就是不可逆的。”杭侃同時舉例說,文物保護中還有另一種情況,“我去古村落調研,村民反映文物影響發展。我實地查看后發現,村子裡並非全是古建筑,一些近代建筑被納入保護范圍,村裡房屋不能翻修,村民生活受到影響。”

  此外,杭侃十分重視文物價值的闡釋。他指出:“很多國保單位的研究不足,學術成果少,難以向大眾展示其文化內涵。必須加強研究闡釋,讓游客在旅游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杭侃認為,當前各地積極回應社會需求、推動文旅融合,這也給文物保護單位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文化遺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要進一步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實現文化遺產的代際傳承。”

 

(責編:段思齊、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