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何以迸發大能量
——解鎖晉中市民營經濟奮進密碼

春日的晉商故裡,創新動能澎湃不息。走進山西尚太鋰電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車間,全自動生產線正將石墨化負極材料進行最后封裝,這批產品即將發往寧德時代總部。“2018年5月,我們剛剛起步建設,如今已先后實施三期項目,成為全球最大鋰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的第一供應商……”尚太科技常務副總經理孫躍杰撫摸著嶄新的設備感慨道。這個從“小不點”成長為行業“小巨人”的故事,正是晉中民營經濟強勢崛起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晉中市民營經濟持續釋放澎湃動能,成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2024年,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達120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57.7%﹔民間投資299億元,佔固定資產投資的43.9%,撐起全市經濟的“半壁江山”。其中,“四上”企業中民企佔比87.5%,8家民企躋身百億企業俱樂部,全省百強上榜數連續四年居首,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為晉中產業升級注入了強勁動能。
政策護航
打造全周期服務體系
“僅用10秒鐘就拿到了營業執照!”3月20日,太谷區鴻厚貨運部負責人王亮對智能審批系統贊不絕口。這一高效服務的背后是晉中市以“政企一家親”理念構建的全周期服務體系——從企業誕生的“第一秒”開始,政策護航的暖流便貫穿發展全程。
2月24日,晉中市委書記常書銘在全市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要把企業的事當‘自家事’來辦。”市長劉星同步明確“與民企同頻共振”的服務導向,政企雙向奔赴的創新實踐正在這片熱土蓬勃生長。
制度創新的齒輪率先轉動。2024年,晉中市成立全省首個營商環境局,推出“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套餐,將企業開辦、稅務登記等131項高頻事項升級為跨五市通辦。在晉中,創業者通過智能審批系統完成材料提交后,審批流程如同數字化流水線,營業執照秒批生成的同時,電子証照已同步推送至企業端。這種“零等待”的政務服務,已為1627家企業精准匹配政策紅利,讓經營主體真切感受到“出生証”到“身份証”的無縫銜接。
數字化賦能讓服務鏈條持續延伸。晉中市轉型綜改促進中心搭建的智慧平台,如同為企業配備全天候“發展管家”,2024年,該中心幫助1627家企業在線辦理及時享受相關惠企政策服務﹔為613家企業開展法律服務,幫助企業解決法律問題38件﹔為329家企業舉辦展覽展銷會、供需對接活動115場次,促成交易訂單61.55萬元……這種全維度的服務滲透,使政策支持從“大水漫灌”轉向“精准滴灌”。
針對企業發展的關鍵痛點,立體化服務網絡編織起堅實保障。在融資領域,“政銀企”對接機制打破信息壁壘,去年以來,全年協調貸款42.13億元,推動261家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升級﹔在產銷環節,115場展銷活動促成61.55億元訂單﹔在法治護航上,“1+4”工作手冊成為企業規避風險的“指南針”,專業團隊送政策上門的同時,更將法律服務送到車間一線。這些舉措環環相扣,形成“解決一個訴求—優化一類服務—建立一套機制”的遞進式改革,讓352戶企業獲得信用貸款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群體成長為產業升級的新勢力。
如今,從秒批執照的“最初一公裡”到制定標准的“最后一公裡”,晉中全周期服務體系已轉化為強勁發展動能。政策護航下,318家企業手握855個自有品牌,參與制定168項國家及行業標准,用實力標注“晉中服務”的金字招牌。
梯度培育
鍛造創新生力軍
梯度培育是優質中小企業梯度成長的有效手段。在梯度培育上,晉中市縣兩級轉型綜改促進中心堅持精准施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強科技創新,苦練內功,筑牢專精特新企業基底。
走進綜改區晉中開發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中航蘭田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的數字化車間燈火通明,近百台工業機器人精准焊接著重卡車身。
“一季度訂單量已超去年全年3/4,營業收入正朝10億元目標沖刺。”企業總裁朱盛展示著新投產的現代化生產線——這場由梯度培育催生的“智變”,讓這家曾偏居一隅的傳統制造企業蝶變為山西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鏈核企業。中航蘭田的轉型軌跡正是晉中市創新生力軍崛起的生動注腳。
聚焦企業成長全周期,晉中市構建起“創新幼苗—專精特新—鏈核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市縣兩級轉型綜改促進中心實施靶向施策:在創業創新基地培育上,充分發揮“晉中是座大學城”優勢,鼓勵駐地高校和各類社會資本共同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引導基地規范化運營、梯次發展。2024年,新認定省級小微企業雙創基地2個﹔在優質中小企業培育上,有效推動各類優質中小企業提質擴容,努力讓“小不點”蛻變為“小巨人”。2024年,新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23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5戶,幫助1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功通過復核,新培育國家重點扶持“小巨人”企業3戶,持續提升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在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培育上,因勢利導建設特色產業集群,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再突破,補鏈、延鏈再發力,幫助專精特新企業“卡位入鏈”。目前,全市共培育1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4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認定數量位列全省第一。祁縣玻璃器皿、太谷瑪鋼、榆次紡機、介休碳素4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集聚711戶中小企業,帶動就業6.7萬人。
當123家創新幼苗在孵化器中孕育新技術,85戶專精特新企業在細分領域構筑護城河,3戶“小巨人”企業向產業鏈頂端攀升,晉中民營企業掀起“向新求質”的轉型浪潮,一幅以梯度培育激活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圖譜已清晰可見。
創新驅動
激活內生發展動能
在晉中市民營經濟版圖上,一組躍動的數字折射出發展新氣象:全市427家優質民企累計建立430個研發中心,集聚6733名技術人才,手握4660項專利成果,近三年斬獲5項國家級科技大獎。這些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政府重構民營經濟創新生態,激活內生發展動能的戰略布局。
“企業是經營主體,內生動力才是發展的核心引擎。”晉中市轉型綜改促進中心以需求為導向,聚焦服務本質,持續強化中小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內生動力。通過賽事引領、校企協同、技術賦能“三輪驅動”,一條激發創新活力的實踐路徑清晰可見。
以創新創業賽事為突破口,晉中正掀起“以賽促創”的熱潮。在2024年“創客中國”全市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中,13個本地優質項目挺進山西省決賽,斬獲6項省級獎項,獲獎數量居全省前列。山西經緯天盈機械、山西輝能科技兩家企業更攜創新成果躋身全國企業組500強,為區域創新實力寫下生動注腳。這場“創新練兵”不僅點燃了企業熱情,更成為技術突破的“催化劑”——隨著賽事成果落地,全市已有101家企業獲得技術攻關支持,推動13萬元技術成果實現轉化。
創新火種的持續燃燒,離不開產學研協同的“助燃劑”。晉中市通過搭建校企融通平台,讓創新要素加速流動:連續舉辦6期“晉中博士大講堂”,邀請頂尖專家為企業破解技術瓶頸﹔組織200余名高校師生走進平遙煤化、榆社化工等龍頭企業,在車間裡架起產學研合作的橋梁﹔推動15家企業與晉中職業技術學院開展“貼心招聘”,實現技能人才從“校門”到“廠門”的無縫銜接。這種“雙向奔赴”的創新生態,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研發動能——目前,427家優質中小企業已建立430個研發機構,會聚6733名研發人員,手握4660項知識產權,近三年更是5次摘得國家級科技獎項。
隨著創新根基的夯實,特色產業集群開始展現“聚變效應”。在玻璃器皿、碳素材料等領域,4個中小企業集群聚集了5923名研發人才,持有134項核心發明專利,通過共享研發平台突破關鍵技術壁壘。
“向‘新’而生的變革浪潮已然涌動。”晉中市轉型綜改促進中心負責人表示,隨著第三批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申報工作的啟動,晉中將加速培育工業互聯網平台,引進數字服務商構建智慧生態,幫助更多中小企業練就“獨門絕技”,朝著“小巨人”“單項冠軍”的目標躍升。(記者張謙 通訊員劉冬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