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備耕進行時】朔州:春日大棚農事忙

近日,朔州市各個設施農業大棚裡綠意濃濃、春光無限,種植戶們搶農時、抓春播、抓建設,為大棚蔬果搶先上市打下堅實基礎。
4月10日下午,記者走進朔城區北旺庄街道油坊頭村,一排排大棚整齊矗立、卷帘拉起,村民們正忙著進行西紅柿、甘藍、黃瓜等種苗移栽工作。大家分工明確,動作嫻熟,在破膜、栽苗、蓋土、澆水等一系列操作之后,一株株嫩綠的幼苗在棚內“安家落戶”。
“今年種了兩個棚2畝左右,一棚西紅柿,一棚黃瓜。西紅柿秧苗是從太谷買來的,數量2200苗左右。太谷苗是嫁接苗,一是產量高,二是抗病力強。預計從現在開始栽培,3個月以后基本成熟,到了摘果期。”大棚種植戶張天向記者介紹。
油坊頭村是朔城區重要的蔬菜生產大村,有著悠久的蔬菜種植歷史。近年來,該村積極發動農戶發展設施農業,引進蔬菜種植良種良技,全村目前已建成日光溫室400座、春秋拱棚200座。
在應縣,設施農業大棚裡也是一派生機勃勃景象。臧寨鄉大營村西,由應縣億達公司建設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格外引人注目。今年新建的25座蔬菜大棚整齊排列,在保溫層膜紙的反射下,宛若一片“藍色海洋”。走進棚內,隻見工人忙著對新栽種的香瓜和甘藍幼苗進行養護。
據介紹,該項目佔地200畝,全部配齊水、電、路、井等基礎設施。計劃建設大棚以及冷藏、冷鏈系統和玻璃溫室(教育基地)。目前,已建成覆被式蔬菜大棚10個、全鋼架結構塑料大棚15個,后續還將建設13個大棚。
“這個項目目前實際投資金額已有1000多萬元。建成后大棚產權屬各村所有,由企業運營,項目收益按年度和投資比例分配給各村,從而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臧寨鄉黨委書記李德海介紹。
近年來,朔州將“棚室經濟”作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農業,通過“公司+園區+農戶”合作綁定等模式,不斷促進農業增效、村集體經濟增收、農民收入穩步增長。今年1至2月,全市種植業產值達2722.6萬元。預計,隨著春耕備耕全面展開,種植業產值將進一步增高。(任永亮、符燁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