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廉動力 厚植晉疆情

從太行山到天山,從汾水之濱到頭屯河之畔,山西援疆工作始終與廉潔文化同頻共振。作為確保援疆事業健康發展的“穩壓閥”,廉潔文化成為山西援疆工作鮮明的底色,為對口支援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清風正氣。
項目建到哪,廉潔就跟到哪。在設備採購和項目建設中,山西援疆堅持“交支票不交責任”,督促推動受援地實施“陽光採購”機制,實現全流程透明化。對口援建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制定了《師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堵塞項目申報漏洞,優化評審方式,實現資金陽光分配。將廉潔基因植入項目管理,既保証了工程質量,又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信任。
在產業援疆中,山西援疆前指紀委制定干部與企業交往“八嚴禁”清單,建立“紅黑榜”制度,既“親”而有度,依法依規支持企業發展﹔又“清”而不疏,保持廉潔底線,拒絕利益勾連,推動產業援疆成為投資熱土中的清廉高地。
山西援疆指揮部構建“四位一體”監督體系,形成紀律監督、審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的立體防護網。
在資金管理方面,嚴格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實施“三審三公示”,確保每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在干部管理上,建立“廉潔護照”制度,將援疆期間的廉潔表現納入干部考核體系,通過“廉潔家訪”“家屬助廉”等活動,把監督觸角延伸到“八小時之外”。
針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協助受援地紀委監委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推動援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總結提煉援疆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不斷提升治理效能。
在教育醫療領域,山西援疆前指積極推行“陽光支教”“透明醫療”行動。建立師德師風、醫德醫風評價機制,全面規范援疆教師、醫生行為。昌吉州阜康市醫療系統引進山西援疆醫生團隊后,門診量提升40%,群眾滿意度達98%,廉潔行醫贏得百姓口碑。
日常監督讓廉潔清風直抵民生末梢。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開展以來,了解到曾獲“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的沙尼汗居家養老服務院存在基礎設施老舊的問題,山西援疆前指安排資金350萬元,用於養老院更新,解決了老年人“休閑無場所、健身無器材、踏青無綠色”的難題。
廉潔元素融入文化援建。大型史詩舞劇《黃河》、話劇《新報童》,將山西文化送到新疆。“精神的力量”山西博物院藏革命文物展通過數字技術再現山西廉政典故。折子戲(《於成龍》片段)展演,讓廉政文化在絲路古道上煥發新彩。一系列創新實踐讓廉潔文化跨越時空,在新疆大地生根發芽。(樊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