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民生溫暖底色
——杏花嶺區精心織密“一老一小”服務網

首批8個嵌入式服務設施達標,區老年福利院項目主體完工,6個城鎮社區養老幸福工程建成,3個醫養結合服務中心投入運營,農村日間照料中心提檔升級,杏東幼兒園投入使用……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年來,太原市杏花嶺區堅持黨建引領,秉持“服務是最好的治理”理念,立足區域實情,持續加強“一老一小”民生保障。一項項惠民政策、一件件民生實事,匯聚成高質量發展的民生底色。
養老:幸福的晚年是首甜蜜的歌
太原市是我省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杏花嶺區作為老城區,60歲、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均高出太原市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杏花嶺區衛生健康局局長郭峰介紹:“我們正以府西醫養中心為龍頭,帶動其他醫養結合機構建設,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每個鎮街拓展醫養服務中心建設,推動區域老年健康綜合服務。”
府西醫養中心是依托鼓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杏花嶺區中心醫院成立的公立醫養結合機構,是太原市醫療機構拓展養老服務較為成功的試點,於2024年1月投入使用。“與其他養老機構相比,我們這裡不僅提供基礎養老服務,還有慢病管理、緊急救治、心理輔導等醫療特色。”杏花嶺區中心醫院黨委書記、府西醫養中心院長馮立新說。據介紹,該中心80%的老人處於失能狀態,因此開通了急診綠色通道,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老人能夠及時得到專業醫護人員的床邊救治。
老有“醫”靠,還有無微不至的關照。這是讓杏花嶺區的老人倍感幸福的事。
“那戶是呂平奶奶家,莫非睡過了頭?”“她每天都很准時,十有八九是有情況了。”在大東關街道辦事處建設北路北社區的一棟樓下,志願者趙杰與同伴急匆匆走進樓裡。
不出所料,老人開門后,說是身體不舒服,還沒吃早飯。趙杰趕緊沖了一碗雞蛋湯喂老人服下,並打電話聯系社區衛生站的醫生上門檢查。直到醫生說並無大礙,大家才放心離開。
這是“窗帘之約”的常見一幕。為照顧社區高齡獨居老人,3年前,杏花嶺區杏花紅志願服務中心與部分老人約定:上午9時,老人們要准時拉開窗帘,代表著已安全起床﹔晚上8時,再按時關上窗帘,代表著全天平安。據悉,志願者每日要到老人的窗外拍照打卡,並發到群裡報平安,至今已拍攝大約13萬張照片。
育幼:健康的成長飽含無盡的愛
連日來,即將開園的杏花嶺區公辦綜合托育服務中心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活動。該中心負責人介紹:“我們將推出親子半日托服務,幫助寶寶逐漸適應集體生活,緩解分離焦慮,同時讓家長為寶寶正式入托做好准備。我們還將為周邊0—3歲適齡家庭組織免費的社區親子系列主題活動。”
家住紅星紫御半山小區的專職媽媽李子婕說:“最近常想著找份工作貼補家用。但孩子剛一歲,上幼兒園尚早,家門口有托育服務無疑是一個福音。自己也能放心去上班了。”同李子婕有類似情況的家庭不在少數。早在兩年前,杏花嶺區澗河街道就對此專門做了一次調研,並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推動優葆托育中心落地同樂苑社區。
如今,澗河街道轄區內有普惠托育中心、多個黨群服務陣地、長者照護之家、社區食堂等“小而美”民生服務,打造完整居住社區。
為進一步提升嬰幼兒照護服務質量,杏花嶺區將醫療服務和托育服務深度融合,構建起“1+N+X”服務模式——
一所公辦機構示范引領。以新建示范型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為帶動,深度探索托育服務與婦幼保健融合發展的全新路徑,綜合開展嬰幼兒早期發展指導、托育產品研發和設計、嬰幼兒照護服務管理、托育專業人才實訓等服務功能,以點帶面,全方位提升區域醫育結合服務水平。
N種途徑補充托位供給。杏花嶺區秉持多元發展理念,鼓勵用人單位辦托、社區嵌入式托育、托幼一體化等多種模式協同共進。目前用人單位辦托2個、社區嵌入式托育機構15個、幼兒園延伸托育服務49個。尤其在幼兒園增設托育服務方面,充分利用轄區豐富教育資源,有效盤活閑置空間,通過園中園托育新增儲備托位1554個,進一步做實完善人口發展支撐與服務體系。
多元提供X項服務功能。通過醫療機構與托育機構一對一“聯合”模式,婦幼機構與托育機構一對多“輻射”模式,將托育照護服務鏈接兒童健康管理,持續推行托育服務與醫療服務的深度融合,帶動轄區托育機構專業化和規范化發展,為家庭和嬰幼兒提供科學監測、管理、照護和健康宣教為一體的全方位科學養育指導,逐步提升“育孩子、育家庭、育機構”的綜合服務能力。
服務:兜起老小“穩穩的幸福”
一張精心編織的服務網,兜滿了人民群眾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依托專業醫療機構養老,是杏花嶺區推進醫養結合的一個縮影。就養老而言,該區已初步構建起“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服務體系。2024年,杏花嶺區65歲以上老年人99711人,簽約服務80652人,失能老人評估863人次,針對空巢、殘疾、高齡等重點人群開展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有效滿足了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目前,參與‘窗帘之約’的志願者已有2490多名,服務范圍覆蓋整個杏花嶺區11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鎮,服務老人1160名。隨著高層住宅越來越多,可能會看不清窗帘狀態,如今政府出資為這些老人家中安裝了監控和遠程報警器,以方便老人遇到緊急情況時及時求助。”杏花紅志願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建中告訴記者,為提升服務水平,下一步,將對不同需求的幫扶老人進行再次梳理分類,並制定精准服務項目﹔與社區食堂、醫療機構、心理輔導機構等積極探尋合作模式,開展個性化服務﹔合力形成“自發組織—行政動員—居民參與”的服務新格局﹔數字賦能,持續深化“系統+服務+老人+智能養老社會終端”的智慧養老服務新模式探索。
杏花嶺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該區將不斷做強“一老一小”服務保障,為全區2.2萬余名80歲以上高齡老人發放津補貼﹔啟動中澗河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建成投用區老年福利院,新增床位200張﹔完成楊家峪社區嵌入式服務試點建設﹔促進醫療與養老服務、健康與托育照護深度融合,以府西醫養中心為帶動,全面創建醫養服務示范區,以口腔醫院托育項目為拓展,示范推動全區醫育指導綜合服務。(記者范珉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