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動就出發 | 風光正向高處覓——山西忻州文旅觀察

從2025年首個“非遺版”春節策劃推出“跟著悟空游山西·相約忻州過大年”主題系列文化旅游活動,全市累計接待游客超260萬人次,到清明假期忻州文旅市場持續火熱,重點監測景區累計接待游客、門票(經營)收入分別同比增長46.72%、80.08%……
向好的數據,彰顯著忻州澎湃的發展活力,也滋生出葳蕤生長的夢想——以文化旅游的創新跨越,繪就“無限風光在高峰”的發展願景。
一邊乘勢揚勢、一邊守正創新,在“引客入忻、留客駐忻”上謀實事、出實招、見實效,成為忻州這座文化旅游“寶藏城市”被更多人看見的關鍵。
大美如仙境,人間五台山。樊文珍 攝
講好故事 讓文化更“近”
忻州古稱“秀容”,位於山西中北部,橫跨省境東西,“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呂梁”,是文化旅游資源大市。素有“三關總要”“晉北鎖鑰”之稱,又因文風昌盛、底蘊厚重,故享“文躋九原、雅出秀容”之譽。
外攬山水之秀、內得人文之秀,不難發現,忻州握著一手“歷史底蘊深厚、文旅資源富集”的特色牌。
2024年,游戲《黑神話:悟空》火爆全網,其畫面主要取景地山西受到廣泛關注。據統計,這款游戲在各省市的36處取景地中,山西獨佔27處,其中忻州就有6處,分別為南禪寺、佛光寺、南山寺、金閣寺、佑國寺、惠濟寺。這些取景地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而來,也進一步帶熱了周邊的旅游景區。
漫步在忻州古城的街巷間,青磚黛瓦訴說著歲月的故事。這裡的一磚一瓦、一梁一柱,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歷經近1800年的風雨洗禮,依然保持著古朴的風貌。
為了讓這座千年古城重煥生機,忻州市在古城開發過程中,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邀請專業團隊對古城內的古牌坊、古建筑進行精心修復。同時,引進陝西袁家村文旅集團,採用“政府主導、專業運營、文化賦能、多元共贏”的發展模式,深度挖掘古城的文化內涵。
熱鬧的忻州古城。人民網記者 麻潞攝
如今的忻州古城,不僅保留了傳統的建筑風格,還匯聚了600多家特色商戶。小吃街裡,莜面栲栳栳、定襄蒸肉等忻州美食香氣四溢﹔文創街中,面塑、剪紙、刺繡等非遺手工藝品琳琅滿目﹔定襄秧歌、二人台、北路梆子聲聲演出千年滄桑,在古城中實現活態傳承……透過這扇窗,忻州的文化魅力“觸手可及”。
在五台山景區,大型情景劇《梵天靈舞》以佛教文化為核心,將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為觀眾呈現出一場震撼心靈的視聽盛宴。而雁門關景區則圍繞長城文化、邊塞文化,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體驗項目,讓游客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金戈鐵馬的古戰場。
作為山西唯一同時擁有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文旅元素的城市,忻州依托三個“一號旅游公路”貫通串聯境內各文旅板塊,重點打造忻州古城、五台山、蘆芽山三大旅游集散地,協同推進世界遺產、長城文化、古城休閑、生態康養、黃河風情、溫泉康養六大旅游區建設,文旅產業轉型發展呈現強勁態勢。
豐富業態,讓體驗更“新”
提到忻州旅游,人們會想到什麼?
五台山的梵音繚繞,雁門關的雄渾險峻,蘆芽山萬年冰洞的晶瑩剔透,還有浸潤著晉北風情的市井煙火,勾勒出山河壯麗與人文厚重交織的 “北國畫卷”。
當然還可以在偏關老牛灣古渡、河曲西口古渡搖櫓渡河,登攀三關營堡、歷朝歷代的邊塞長城,在百草茂盛、一望無垠的高山草甸上仰望星空……坐擁51個A級以上景區,忻州每年迎接著八方來客。
隨著時代發展,僅靠自然風貌和“復制式”景點吸引游客,“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走馬觀花式觀光游已成為過去式,而特色游、品質游、深度游漸受青睞。
壯麗的偏關黃河老牛灣。人民網 盧鵬宇攝
忻州深知,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打破傳統旅游業的單一模式,走產業融合發展之路。為此,該市積極推進“文旅+”戰略,將文化旅游與康養、農業、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創新出了多種新業態。
在“文旅+康養”方面,忻州市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地熱資源,著力做強森林康養、溫泉康養、雜糧康養、中醫藥康養、運動康養五大板塊。雲中河景區以充裕的水域資源及優質的地熱資源為優勢,打造了清涼灣溫泉康養項目。這裡不僅有舒適的溫泉浴場,還有配套的康體中心、養老公寓等設施,游客一邊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一邊享受愜意的度假時光。
“文旅+農業”讓鄉村旅游成為忻州文旅的又一亮點。定襄農耕體驗之旅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游客可以在這裡體驗傳統的農耕生活,親手種植農作物,感受鄉村的寧靜與質朴。忻府區北合索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岢嵐縣宋家溝景區被確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這些鄉村旅游景點的發展,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也讓游客領略到了忻州獨特的鄉村文化和民俗風情。
產業融合不僅豐富了忻州文旅的業態,還延長了產業鏈條,實現了全鏈發展。從旅游產品的開發、旅游服務的提供,到旅游衍生品的銷售,各個環節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為忻州文旅的持續火爆提供了有力支撐。
提升服務,讓游客更“暖”
如果說產品在加快文旅產業發展、做強做大文旅品牌中是核心力量,那麼服務便起著“兜底”的作用。通過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優化消費服務、提升文旅市場環境,不僅能為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加分”,更能讓游客在一系列舒心的服務中“愛上一座城”。
為此,忻州在服務提升上下足了功夫:
專門印發《忻州市旅游景區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各景點景區嚴格執行旅游服務標准﹔舉辦2024年導游(講解員)大賽暨十佳文旅推介官選拔大賽,推出一批政治意識強、專業精、服務好的優秀導游(講解員)﹔推動旅游住宿業提質擴容﹔推進食品安全工作穩步高質效開展﹔忻州文旅、公安等多部門持續開展專項督導、聯合督導,分組包片對景區實施管理,進一步規范文化旅游市場秩序……
游客在蘆芽山景區美食街品嘗當地美食。寧武縣文旅局供圖
在忻州古城的一家蕎面河撈店外,挂著兩個標志牌。一個是保証書,一個是量化公示牌。“我保証,絕不為了降低成本偷工減料……”“蕎面河撈1140克,碗580克,底湯270克,面230克,臊子60克……10元一碗。監督電話……”
這是古城運營團隊的統一要求。保証書承諾質量,量化公示牌則公示食品的原料與重量。一張張高懸的《保証書》,保証的是品質,懸挂出的是店主的“良心”。
全要素保障是打造旅游友好型服務形象的重要基礎。
五台山景區以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級文旅康養目的地為中遠期目標,在切實保護好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前提下,在遺產地核心區內做減法、核心區外做加法,“治危、治臟、治亂、治理”一起抓,有效提升了景區的綜合管理水平和游客體驗感。
蘆芽山景區對基礎設施進行“微改造”,完善購票流程,健全突發狀況響應機制,做好醫療救護保障,在良性互動中實現景區與游客的“雙向奔赴”。通過提供優質服務,構建起與消費者之間牢固的“情感紐帶”。
無論是優化服務,還是出台政策,無不反映出忻州市文旅系統始終秉持“負責任、動腦筋、講良心”工作要求,堅持以游客為中心,持續打造“旅游滿意在忻州”品牌,引導經營主體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強化質量責任意識,滿足游客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營造八方游客來到忻州吃得安心、住得舒心、玩得開心的良好氛圍。
從“山水觀光”到“康養度假”,從“鄉村打卡”到“文化沉浸”,忻州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訴說著歷史與當下的深情對話,將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文的深厚積澱,釀成令人心醉的文旅佳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