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國保山西·映像高平 | 方寸之間看鐵佛寺彩塑的“木骨鐵魂”

盧鵬宇、安霄雨
2025年04月25日10:00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山西高平,這片上古神話與歷史烽煙交織的熱土,有著“中國古建博物館”之譽。22處國保單位星羅棋布,每一處都是文明密碼的載體。

開化寺壁畫流淌著北宋市井煙火,二郎廟金代戲台凝固梨園絕唱,羊頭山石窟鐫刻北魏禪意......漫步其間,青磚灰瓦藏著榫卯智慧,斑駁彩繪蘊含東方美學。當數字技術掃描塑像肌理,文創設計激活傳統符號,這些千年古建正以22種姿態,書寫“土木史書”的當代篇章。跟隨我們的鏡頭,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

高平22處國保單位地圖。

在山西高平市一處尋常巷陌間,藏著一座被稱為“冠絕天下,隱世瑰寶”的國保單位。這座佔地僅72平方米的鐵佛寺,以二十四諸天造像的震撼視覺與精妙工藝,向世人講述著彩塑藝術的巔峰故事。

鐵佛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

2024年游戲《黑神話:悟空》點燃“古建熱潮”,擔任游戲美術總監的楊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曾被鐵佛寺造像的畫冊震撼,因此即便在實地評估無法進行實景掃描的情況下,楊奇依然決定用手工一筆一筆還原鐵佛寺造像用於游戲中。隨著高平鐵佛寺火熱出圈,2024年8月24日,高平市文物局發布公告,決定實行有限式開放參觀。

正殿全景。

正殿內部全貌。

鐵佛寺之名,據正殿門枕石題記記載:“金大定七年七月十三日鑄造鐵佛,重修鐵佛寺殿”,后鐵佛不存,現存正殿、東西廂房、正殿西側耳殿及南殿。

使鐵佛寺聞名於世的正是環繞佛殿的二十四諸天泥塑造像,以其張揚的肢體語言,夸張的面部表情、繁密的裝飾手法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東、西兩側對稱排列的二十四尊諸天像將恭敬肅穆站立的文官像、女立像與動態、表情夸張、肢體張揚的將軍像、金剛像、六臂像間隔擺放,這種對稱而富有變化的排列方式遵循了一動一靜、一張一弛的節奏規律。

正殿造像布局示意圖。

游戲《黑神話:悟空》中赤尻馬猴身上戴的面具原型是位於西側北起第九處(B9)的散脂大將。造像額頭上方有一個獸首配飾,滿頭紅發豎立起來。雙目圓睜,眼球周匝紅色,嘴巴大張,似乎在發出威懾的怒吼聲。該像雙手保存完好,左手持一柄較小的斧鉞,右手作虛抓向內上抬。

西側北起第九處(B9)散脂大將。

位於東側北起第九處(A9)的深沙大將(緊那羅王)頭戴窄小的帽盔,有復雜的配飾,兩目圓睜,齜牙咧嘴,一副凶悍的模樣。該像兩手均殘,軀體表面有不同程度脫落,但仍難掩初創時威猛雄姿。左胯部半弧形扁平狀物,極像弓袋,其上還裸露一截較長的鋼筋。鋼筋如果是造像初創時的“筋骨”,那麼有可能是作為表現箭矢的支撐物而存在,弓則隨雙手的殘失而不存。

東側北起第九處(A9)深沙大將(緊那羅王)。

所有造像中最令人驚嘆的,當屬位於西側北起第十二處(B12)的崇寧天(關公)。此尊造像為中年武將形象,赤紅的面部,胡須採用真實的毛發進行鑲嵌,頭頂卷翅金鏊,飾火焰紋頭光,飄帶繞肩腹而下,身著金甲冑,披長袍,腰系玉帶,沙魚尾護襠口,腳蹬雲頭履,身軀微傾,袖口后飄,充滿動感。整尊彩塑神態庄嚴,挺身侍立,威風凜凜。

西側北起第十二處(B12)崇寧天(關公)。

位於東側北起第十二處(A12)的昭惠天(楊戩)昂首挺胸,他的造像是一個青年的武士形象,頭戴晉賢冠,胸前有護甲,戰袍中間有腰結,腳蹬戰靴,雙腳分開站立,身體微微前傾,昂首挺胸。法器為三尖兩刃槍,左手持槍,胳膊微微上抬起,給人一種蓄勢待發的感覺。面部彩繪柔和,胡須與對面崇寧天不同,是一筆一筆勾畫上去的。身穿華麗的鎧甲,外罩布袍,兩肩披帛環繞,身側布帶飄揚,透露出英武儒雅的氣質。

東側北起第十二處(A12)昭惠天(楊戩)。

鐵佛寺二十四諸天中,位處正殿四角的四尊神像,對應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為東側北起第三處(A3)東方持國天王、東側北起第十一處(A11)南方增長天王、西側北起第十一處(B11)西方廣目天王、西側北起第三處(B3)北方多聞天王,呈現高度相似特征。四天王均頭戴高大華美的大帽冠,面部表情極富表現力,或齜牙咧嘴、或雙目圓睜,甚至有嘲弄戲謔之情,這在一般天王造像中是極為罕見的。四天王鎮守主殿四角,其名號、屬性與東南西北四方位置吻合,這種布局與其他寺院所見的諸天排列次序明顯不同。

東側北起第三處(A3)東方持國天王。

東側北起第十一處(A11)南方增長天王。

西側北起第十一處(B11)西方廣目天王。

西側北起第三處(B3)北方多聞天王。

東側北起第四處(A4)日宮天子與西側北起第四處(B4)月宮天子為一組男女相對的諸天造像。男像面部特征與著衣形式均為仙風道骨的道教帝王相。右手臂的衣裝上,還發現有一截帶莖的蓮花殘存物,應為手中原持之物。日天與月天一直是以對應組合的方式出現,在人物形象上,則是一男一女,與日月的各自屬性相合。

(A4)日宮天子、(B4)月宮天子、(B2)摩利支天、(A2)大辯才天。

西側北起第二處(B2)摩利支天與東側北起第二處(A2)大辯才天為一對六臂女身菩薩裝造像,頭部均不存。兩像著衣形式大體相似,均裸胸部,短衫自左肩斜向右脅,下半身均有短裙覆長裙,肩部表現披帛。六臂有不同程度殘損,所執法器皆不存。

東側北起第一處(A1)大梵天呈中年帝王威儀,頭戴天冠下豐潤面龐垂落八字山羊須,廣袖長衫通過細密堆塑呈現絲綢垂墜感,雲頭履從及地長裙下微露。與之相對的東側北起第十處(A10)娑竭羅龍王雙目含威,交疊的雙手與繁復天冠形成庄重儀態,長衫褶皺深淺交替,在斑駁朱砂與石綠色塊間依稀可辨當年華彩。西側北起第十處(B10)閻魔羅王雙目圓睜,嘴巴裂開並露出牙齒,其凶悍並略帶一絲戲謔的表情令人不寒而栗。西側北起第六處(B6)鬼子母天體態優雅自然,流露出母性的慈愛。左手上舉持物,右臂自然下垂置於右胯部的高度,手已不存。

(A1)大梵天、(A10)娑竭羅龍王、(B10)閻魔羅王、(B6)鬼子母天。

太行山南麓的煤鐵之鄉孕育出鐵佛寺彩塑的獨特筋骨。金代匠人突破傳統木骨泥胎技法,在木質框架中嵌入細密鐵線,以冶鐵重鎮的金屬智慧重構彩塑工藝邊界。當陽光穿透古寺窗櫺,二十四諸天造像展露精微細節——鎧甲鱗片由鐵線勾勒如織,絲綢飄帶隨鐵骨延展若飛,金屬與礦彩的碰撞賦予靜態造像動態張力。古上黨地區作為冶鐵中心的技術積澱,在此升華為彩塑藝術的創造性轉化:鐵絲替代傳統木條強化結構穩定性,鐵線游走如工筆白描精准控制線條韻律。這種將地域產業優勢注入藝術表達的實踐,令72平方米的方寸空間迸發出超越時代的工藝之光。

西側北起第七處(B7)羅剎天。

東側北起第七處(A7)大自在天。

西側北起第一處(B1)帝釋天。

傳統彩塑中的塑是繪的重要載體,繪是塑的最終體現。中國唐代就有“塑容繪質”之說。繪是整堂彩塑制作工藝中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直接影響到整堂彩塑的最終視覺效果。鐵佛寺就是運用增加空間層次的施彩工藝,彰顯人物性格的色彩搭配,形成了塑與繪的完美結合。

東側北起第六處(A6)紫微大帝。

東側北起第八處(A8)菩提樹神。

文官與女性神像,例如西側北起第八處(B8)的大功德天,面部採用貼金技法,使無彩金色與礦物顏料形成視覺平衡,在暗色背景中透出瑩潤光澤﹔東側北起第五處(A5)的金剛密跡力士則以青灰、赭石分層暈染,肌理間保留筆觸痕跡,配合怒目獠牙的造型凸顯威懾力。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西側北起第十二處(B12)的崇寧天(關公),朱砂打底的赤紅面龐與鎏金鎧甲相映,在透入殿內的天光中流轉著庄嚴氣象。這些彩繪沿襲了唐代“塑容繪質”傳統,通過礦物顏料疊染技法,使武將與青年神祇的面部顯現出符合年齡特征的質感——西側北起第三處(B3)北方多聞天王與西側北起第五處(B5)韋馱天的面部白彩歷經歲月仍泛著珍珠般光澤,細膩如生。

西側北起第八處(B8)的大功德天。

東側北起第五處(A5)的金剛密跡力士。

西側北起第十二處(B12)崇寧天(關公)。

西側北起第五處(B5)韋馱天。

鐵佛寺正殿建筑面積84.55平方米,殿內僅有72平方米,卻塑有30余尊塑像,可見其排列緊湊。佛壇周圍設1.6米寬的回形步道,沿東西牆壁設0.9米高的凹形磚台。諸天神像高約3米,交錯放置於磚台之上,有序排列。作為一個隻有72平米的殿堂來說,塑造形體如此高大、排列如此緊密的彩塑在其他同類型布局的寺廟是不多見的。

東側造像。

西側造像。

正殿木質結構,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平面形制長方形,懸山式屋頂,筒板布瓦,綠琉璃勾滴剪邊。正垂脊皆為手工捏花綠琉璃脊筒,兩側牡丹花中,兩條游龍行於之間。屋脊中央有“獅駝寶瓶”,其下方刻有釋迦寶殿字樣,另一側有大明嘉靖年款。殿內梁架結構為通檐七架梁用三柱,前檐入口處設柱,柱上龍形圖案瀝粉貼金,分外精美。梁架和前檐斗拱為明代風格,后檐斗拱為金代風格。門后兩側,各繪一尊手捧珊瑚,腳踏蓮花的畫像。

懸山式屋頂。

獅駝寶瓶。

通檐七架梁用三柱。

通檐七架梁用三柱。

前檐明代斗拱結構。

龍形圖案瀝粉貼金。

正殿西側壁畫。

正殿東側壁畫。

在主尊的核心區域,有一組高達6.5米的懸塑群像。該組造像以金箔勾勒的流雲紋飾為基底,頂部中央是燃燈古佛,其左右對稱分布十二圓覺菩薩。懸塑最高處呈現展翅俯沖狀的金翅鳥造型——迦樓羅,其鳥首下方延伸出兩條弧形龍須。

大鵬金翅鳥。

十二圓覺菩薩(部分)。

十二圓覺菩薩(部分)。

隨著游戲《黑神話:悟空》點燃的“古建熱潮”,鐵佛寺從深巷秘境躍升為文旅頂流。為承接“潑天流量”,鐵佛寺以創新業態開啟活化之路:文創攤位人頭攢動,崇寧天鎏金冰箱貼、菩提樹神剪紙書簽等30余款文創衍生品供不應求﹔游客服務中心旁的“院子裡”咖啡館悄然走紅,手捧印有諸天頭像的奶蓋咖啡,透過落地窗眺望古寺飛檐,歷史厚重感與當代生活美學在此交融。年輕游客尤其熱衷“集章打卡”,手持《跟著悟空游山西》通關文牒,蓋下散脂大將像印章,完成一場跨越虛擬與現實的儀式感巡禮。

游客挑選文創產品。

“院子裡”咖啡館。

《跟著悟空游山西》通關文牒。

從深巷古剎到文化地標,鐵佛寺正經歷著傳統與現代的奇妙對話。文物保護者用數字掃描定格塑像的每道衣紋,年輕游客舉著手機探尋“古代手辦”的工藝密碼。這座擠滿驚世彩塑的72平方米空間,仍在續寫著中國雕塑史的活態篇章。

正殿游人如織。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7:30(非節假日周一休息)

開放方式:線上預約,門票免費,限時限流(不接受線下預約,每日最大預約人數500人)

特別提醒:文保單位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景區,鐵佛寺最精彩的彩塑,尚處於未修復狀態,請大家在參觀體驗的同時注重文物保護。(攝影:人民網 盧鵬宇)

(責編:董童、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